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一滴水折射的乡村重塑
——“千万工程”里的水利故事
 
分享到:
2023-07-05
 
水系连通为塔后村构建起一条环水经济带,拓展了发展空间 本报通讯员 袁琦
  □本报记者 李平 迟诚 郑盈盈 通讯员 马瑜彬
  年近70岁的蔡继兴,是浙江省天台县平桥镇金碧村的老支书。这天,他用货车拉着满满两大蛇皮袋的番薯来到了台州市天台县水利局门口。
  “要不是你们修好了村里的拦水坝、防洪堤,我们哪有这么好的收成!”
  他气喘吁吁地放下番薯,激动地握着水利局工作人员的手。
  这是发生在2022年11月25日的一幕。那一段时间,天台县水利局门前时不时迎来各村的乡亲们。送锦旗、送番薯,乡亲们用朴素的方式表达对水利部门的感激之情。
  2023年端午节前夕,记者深入浙东乡村采访“千万工程”,刚到天台县,就听到了这个故事。
  之后的几天,记者听到了更多关于水甜、水美、水富的幸福故事。水,正在润物无声地深入万千乡村的生命肌体,带来潜移默化的改变。
  保障乡村基本民生——
  城乡共饮一缸水
  走进绍兴市上虞区汤浦镇达郭村村民毛如立的家,仿佛走进了一个小小植物园,满院子花花草草,造型别致。
  毛如立正在浇花。谈到用水的变化,他回忆道:“早些年我们都是到远处去挑井水喝,吃水是个老大难。2005年左右,政府给家家户户都安装了自来水,一拧水龙头,水哗哗就来了。”
  浙江人也会缺水喝吗?
  2003年之前,浙江深受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困扰,出现“江南水乡没水喝”、“海岛、山区找水喝”的现实尴尬。
  2003年“千万工程”提出后,浙江当年就迅速启动了“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到2017年,全省建成供水工程2.92万处,覆盖农村人口3200万人;农村自来水覆盖率由2002年的62%提高到99%,基本实现了农村居民“有水喝”。
  “有水喝”同时还要“喝好水”。2018年浙江接续擘画蓝图,聚焦“城乡同质、县级统管”,启动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三年行动,将推进农村供水规模化发展和城乡供水一体化,作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
  作为全省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的标杆,绍兴市上虞区20年来累计投入20亿元改善农村饮水条件。如今,上虞区城乡一体化联网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超96%,农村饮用水达标人口覆盖率达100%。
  “现在的水是甜的,拿来泡茶特别香!”毛如立说,言语之间流露出幸福和满足,“而且遇到大旱,也没断过水。如果临时出现问题,很快有人来修,小半天就解决了。”
  “很快有人来修”,说的就是浙江城乡供水数字化管理平台——“浙水好喝”的功劳。
  在上虞区供水公司数字化管理中心,中控平台24小时专人值班,大屏幕显示着12辆维修车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定位,代表12支专业化检修队伍此刻待命的位置。一旦哪里出现问题,最近的车辆就会第一时间应答并赶到现场,实现水质管理“最多1小时”工作圈。
  温州市苍南县桥墩镇八亩后供水站,设立在五凤茶园附近的小山包上,院落干净,设备整洁。记者碰到正在巡检的技术人员王楹,他说:“供水站平时无人值守,我们每周巡查一次。这里配置了自动投药、安防监控、在线监测设备,数据会实时传到县城水务‘智慧中心’。”
  水站无人值守,平台远程控制,数据联网直达省水利厅……在浙江,城乡供水数字化管理平台已经实现全省联网。
  截至目前,围绕农饮水达标提标,浙江已累计投入近240亿元,全省城乡规模化供水人口覆盖率超过90%,农村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超过95%、水质达标率超过96%,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城乡同质饮水”目标。
  城乡同饮一缸水,体现的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在浙江,农饮水达标提标给农民带来的不仅是“喝水无忧”,也带来了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这让他们更有信心、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来。
  唤醒乡村内生动力——
  水美乡村引客来
  走进台州市天台县安科村,一排排小楼房掩映在绿色中。浅山远望,溪水静流,一米宽的水渠里河水清清;水面上白鹭翻飞,水中锦鲤摆尾,两岸柳绿花红。
  站在村口游客接待处“水韵安科”牌子下面,安科村党总支书记裘旦梁说,以前这里都是养猪场、养兔场,污水直排,溪水又黑又臭。
  在2003年之前,浙江这样的乡村不在少数。2003年,以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为目的的“千万工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水利配套的“万里清水河道”“百江千河万溪水美工程”等河道治理工程也先后启动。
  安科村一方面对违规养殖场进行集中整治,一方面积极开展河道清障、疏浚活水、控污截污、生态修复……母亲河始丰溪终于恢复了清澈畅流。
  安科村不满足于此,还要把水的文章做得更大。
  2021年,浙江省唯一的水利部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落户天台县。
  天台县水利部门对安科村入口两侧水景观及水系进行串联改造,辐射带动周边水系的互连互通;新建卵石护岸、景观栈桥、花海亭廊等滨水景观,形成“15分钟亲水圈”。
  环境好了,游客多了,安科村的农家乐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汲取养殖场致污教训,安科村在每个“农家乐”都铺设了污水管道,实现污水集中收集和处理;实行“一米河长”,全村54名党员义务参加巡河护河;设立“生态银行”“积分超市”等常态化管理机制,实行分段护河保洁员制度;组织专业化培训,建立群众参与机制,当地村民成为河道公益性维护的重要力量。
  看,水系连通不仅美化了环境,也探索出一系列乡村基层治理的宝贵经验。
  20年来,浙江水利推进“活水入镇,清水绕村”,“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扩大到73%。全省308个乐水小镇、数千个水美乡村成为美丽乡村的示范样板。
  20年来,浙江的众多河流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枢纽,推动自然、人文、产业等要素向滨水空间集聚,一个个美丽乡村从外在风貌到内在机理,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
  打造乡村造梦空间——
  水岸兴起新业态
  电音炫酷、灯光璀璨,流光溢彩的水上舞台美轮美奂,水溪旁的观众区掌声雷动,劲歌热舞嗨翻全场。
  这是天台县塔后乡村啤酒音乐节的现场。连续举办6年的音乐节,已成为塔后村的品牌活动。但很少有人知道,塔后第一届音乐节竟然是村党总支书记陈孝形自掏腰包举办的。
  陈孝形曾在外地做生意,2017年回到塔后村带着乡亲们创业。推进乡村振兴,他更看重新业态的培养和塑造:“举办水上音乐节,就是要释放一个信号,一个乡村也能举办很时尚的音乐节,从而吸引人气和流量。”
  2022年的塔后音乐节,在线观看直播人数最高超过1204万人,线下每天吸引5000余名游客打卡。
  把人引来了,看什么、干什么?
  2021年,天台县水利部门带着水系连通项目进驻塔后村。通过引水补源、修渠筑堤,塔后水系连通率达100%,全村再没有一条孤立的河流。
  水通了,水中、水上、水边,一条环水经济带构建起塔后村的发展新空间。
  盛夏,30余亩荷花热情绽放,洗护、香薰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生产让每亩荷花田产值达1万元。连通的水绕屋而行,全村70余座滨水民宿散落其间,每一座民宿都独具风韵。2022年,塔后村仅民宿收入就超2300万元。台州学院专门在塔后村成立了“民宿学院”,开展民宿管理和创新的教学培训。借助黄精、乌药等形成了一条康养产业链条,直播间每月销售额超过40万元。打造“不夜村”经济,每周一次的乡村夜市更是吸引更多游客住下来、融进来……
  互联网时代的乡村,有了很多“新玩法”。在塔后村的“共富工坊”服务站,设有“我们村”直播展示中心。“红色村播直播日”活动安排表上,不同主题、不同村庄的直播都已排满全年12个月。
  “‘我们村’的含义是,这是我们共同创业的平台。”陈孝形把“我们村”赋予“共建共富”的内涵。几年来,塔后村吸引很多社会资本到村里投资兴业,已有20多名“新乡贤”回乡创业。
  目光从塔后向四周延伸。天台县安科村,乡村会客厅、咖啡馆和茶空间等“观水经济”异军突起;衢州市灵山港流域2022年吸引游客约280万人次,创造旅游收入约27亿元;温州市瓯海区沿河沿溪村集体经营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实现了全覆盖,50万元以上的超过90%……
  行走在浙江,一个个美丽乡村既承载着浓浓乡愁,又散发出时尚气息,乡村正在成为拥有更多可能的筑梦空间。
  回望浙江“千万工程”走过的20年,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起步,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水利始终深度融入,在这个伟大的基础工程、生态工程、筑梦工程中,参与并见证中国乡土社会的文明跃迁。
  一滴水,折射出“千万工程”带来的乡村重塑,正在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的洪流中激荡起新的浪花。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3年7月5日
李平 迟诚 郑盈盈 马瑜彬
责任编辑:陈帅
相关新闻
 
杭州临安区: 问题销号 惠企利民
“小切口”改革推动营商环境“大变化”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强化党建引领 聚力科技创新
全域建设幸福河湖的黄岩答卷
浙江义乌市:全域分质供水 高效利用再生水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454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