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宁夏:“苦果”变甜的奥秘

2015-08-17


移民新村农民成为合作社采摘工人


今年是一个丰收年


工人在车间分捡西红柿

  中国水利网站8月17日讯(记者 孟砚岷)“个头大,品质好,颜色好看,市场上当然抢手”,在宁夏贺兰县立岗镇兰星村果蔬专业合作社的菜地,来自上南方的客商对这里的西红柿赞不绝口。在分拣车间车间,来自附近村子的工人正忙着分选、装箱,一箱箱红艳艳的柿子装进卡车车厢,即将运往上海、广州、合肥、南昌等大城市。

  同样的田地,几年前收获的却是苦涩的果实。2013年,种惯了小麦、玉米、水稻的马光杰承包土地1500亩,第一次种上蔬菜,做起了特色种植致富的美梦。

  由于水量不能满足灌溉,作物技术不过关,病虫害时常发生,结出的果子大小不一,光泽不好看,签下订单的公司拒绝收购,算账下来,当年亏了五百万。“好多菜没人要,熟到地里烂了,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提起当时情景,马光杰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2013年秋季,兰星村利用浅层地下水作为水源,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改造,显现了巨大的增产增收效益。西红柿产量由大水漫灌的亩产2000斤,提高到亩产25000斤,在整个作物生长期内,滴灌亩均用水170立方米,还不到过去大水漫灌的一半。每亩节约4个工日,亩均节约人工400元。

  更重要的是,水源得到保障,实现精准灌溉和根部施肥,西红柿病虫害减少,品质提高,果粒饱满,大小一致,品相端庄,成为市场的“抢手货”。马光杰介绍,今年西红柿种植上了一个台阶:亩产值3万元,亩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外地客商早早守在地里,提着鼓囊囊的现金等着“过磅”。

  初秋的阳光没有减弱的势头,午后的菜地,来自欣荣村的杨召秀摘了几篮柿子,脸庞就沁出密密的汗珠。三年前,搬出大山深处,刚来到移民新村,优美的环境、漂亮的住房,完备的公共设施,一切感到新鲜而有惴惴不安,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呀?

  如今的她不再发愁了,41岁的她作为当地果蔬合作社的一名临时工,一年有四个多月时间在地里忙农活,一个月领回两千元的工资。丈夫在附近工地打工,家境一年一个样,这让她心里感到踏实和高兴。

  和她一样感到舒心的还有同村村民。今年,移民新村在内的来自四里八乡临时工达到了一千名,长期在这里务工的也有400名,仅工资就挣回了450万元。

  针对部分村组处于引黄渠道末梢段,黄河来水不足和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的情况,宁夏贺兰县以井渠结合、沟水补灌、高效节水灌溉为主,大力发展井渠结合灌溉、管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实现了作物高产稳产。

  2012年以来,借助国家第四批小型水利重点县等项目资金1.22亿元,宁夏贺兰县以洪广镇、常信乡、立岗镇、习岗镇、金贵镇为重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7.66万亩,提升了农作物经济效益,促进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贺兰县被确定为全国商品粮基地、西部四季鲜菜之乡。

  去年,该县粮食种植面积37.57万亩,粮食总产量18.07万吨,设施蔬菜种植面积8.97万亩,瓜菜种植面积4.27万亩。全县土地流转26.5万亩,流转率大46.3%,现代农业初具规模。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5年8月17日

孟砚岷
责任编辑:陈帅


  相关新闻:
银川市水务局举办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这里的灌溉不再“吵”
宁夏:山绿村美入画来
宁夏:山区甘泉润民心
迎战干旱“烤验” 宁夏全力“解渴”
《宁夏实施<水土保持法>办法》9月1日起正式施行
宁夏红寺堡扬水管理处抵御酷暑“开良方” 安全生产保供水
宁夏:“望天田”种出“丰收果”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