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宜都水利民资“聚沙成塔”

2015-02-05

  中国水利网站2月5日讯 (特约记者 李广彦)农户每整治一口堰塘可获政府4000元补助,政府投入的引子,点燃了农民自己掏钱兴修家门口小水利的导火索,投入热情高涨。社会民间资本注入水利基本建设,成为湖北省宜都市水利强劲发展的一个有力支撑。通过社会融资,企业参与管理,却实现了农村人口饮水工程全覆盖。

支起杠杆形成合力

  投入不足是制约农村水利的一个瓶颈。一个时期民间资本投向小水库,以期通过养殖获取经济回报,但随着污染问题出现,很多地方禁止水库养殖。而农村塘堰、渠道等基础设施更是处于政府投入有限、农民不愿掏钱的怪圈。塘堰、渠道,如同长藤结瓜,塘堰无水,渠道形同摆设。2006宜都市年对塘堰实施“产权制度”全面改革,并出台政策,对农民自己出资整修堰塘的,每口按15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在“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下,宜都市平均每年都超额完成堰塘整治计划任务。后来市政府又将塘堰整治补助标准逐步上升到现在的4000元。如果每口堰整修后按增加蓄水2000立方米算,100口堰就有2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座小型水库的蓄水,而新修一座这样的水库需要投入300万元。政府有限投入在减轻农民负担同时也带来互动效应,如同在一个支点上架起杠杆,带动民间资本跟进的合力,产生成倍的经济效益。农民直接投入扭转了过去小型水利工程“使用个个有份、管理人人无责”状况,堰塘成了名副其实的“当家堰”、“责任田”,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也同步改善,呈现“碧水新村”美丽景象。

企业参与融资给力

  宜都市地处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地貌“七山一水二分田”,小型水利设施建设难度大。

  2004年,宜都市把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列为“民心工程”。宜都市供水公司“近水楼台”,把供水业务向农村延伸,投资1000多万元,利用水库水源,新建一座日供水5000吨的自来水厂,解决了3万多人的饮水问题。随后又通过银行贷款,投资2100万元,建设“陆城--枝城”双城供水工程,解决了17个村7500户约30000人的安全饮水需要。

  市水利部门一方面鼓励引导供水总公司投入资金参与工程建设,一方面积极与保险公司合作,为饮水安全设施购买财产保险,提高饮水安全设施灾害损失恢复能力。

营造氛围民众助力

  宜都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组建水利融资平台,广泛宣传水利建设意义,营造热爱水利、奉献水利的良好社会氛围,出台以奖代补优惠政策,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水利建设。一些民营企业出资助推小水利建设,天峡鲟业公司出资100万元整治南沙套排洪沟,科力生有限公司投入10万元用于泵站改造工程。涌现出民营老板投入生态水利、社会贤达捐助水利、国家干部义务贡献水利的喜人情景。一些能人投资荒山,建设水保苗木基地,发展立体循环生态养殖,以“固态水库”提高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民间“鲟王”蓝泽桥自主创新,把江河库湖“搬”进农户地下室,其“地上新城镇、地下鲟鱼城”生态养殖模式不仅让农民养鲟增收致富,而且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确保了江河库湖水环境生态安全。环保志愿者梁智博投入50多万元栽种了1650平方米水生植物,净化清江水质。原宜都市水利局长李传发退休后归隐家乡献余热,二十年来自己垫钱毫无怨言,带领村民修建饮水工程。

创新模式借助外力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大水利观。现代水利一方面要抓工程性建设,一方面要开发利用水资源,同时保护生态环境,这就需要水利建设融资须有海纳百川的开阔胸怀和大水利视野。宜都市开放水利投融资市场,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除国家明文限制的项目外,包括新建和扩建、改建、城乡供水、农村人畜饮水,农业灌溉、排污工程及水利旅游、水域养殖等与水相关的建设项目,都鼓励国内外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以股份制、独资、融资、合资等多种方式建设及经营管理。

  随着企业蓬勃崛起,工业排水量也迅速增加,大量污水直接排放,江河水资源受到不同程度污染。2006年,宜都市决定兴建日处理2.5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然而6000多万元的建设资金无着落。地方自筹资金困难,且依靠政府收取回用水建设增容费又与和谐社会目标相矛盾。利用社会集资也很难。国家为县级城市污水处理项目投入尚无先例。在这种情况下,宜都市决定采用BOT(即建设-经营-移交)建设方式来解决城市污水处理建设资金问题,鼓励有资质的企业通过公开竞标获取特许经营权,最后选定江苏和广东两家公司(联合体)采用BOT模式投资建设、运行管理,特许经营期限25年后移交宜都市政府。2007年11月底,总投资6274万元的宜都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顺利建成并投入运营,其城市排水管网和污水厂的配套建设也在同步进行。开全省县市级BOT项目建设先河,为保护长江这条大河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个水利项目动辄几千万,大的上亿甚至十亿元的资金。宜都市全部资金一年仅有两三个亿,而这些资金大部分用于江河堤防、病险水库的整治维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环境治理等建设资金渠道捉襟见肘,必须广辟财路,缓解建设需要与资金不足的矛盾。但是,资本投入的目的是获取利润,水利发电、城市供水、工业供水是赢利机率较多的行业,社会融资相对容易,但农田灌溉、农村饮水等项目即便有政策之渠,也难引来资本之水,巨大反差的背后是无“利”可图,致使政府引资政策颇有孔雀开屏“一厢情愿”之窘,如何走出农村水利融资难的困局?宜都市多渠道利用社会融发展水利事业之道,值得人们借鉴。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5年2月5日

  

李广彦
实习编辑:张凌絮


相关新闻:
湖北宜都:水利民资“聚沙成塔”
湖北省水利厅第五轮“三万”活动启动
荆门市防指颁行以水定需方案
全国首部省级湖泊志书《湖北省湖泊志》出版
武穴市水利让“吃空饷”靠边站
湖北省水利局长会议:让湖北水治理工作进入新阶段
湖北大兴水源工程为春耕灌溉提供保障
湖北襄州区积极构建“一号工程”和谐施工环境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