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安丰塘,小型地方水利史博物馆

2014-11-21

  本报记者 胡争上

  中学书上讲,我国古代有四大水利工程。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还有一个呢,叫安丰塘,在安徽六安市寿县城南30公里处,距省会合肥80公里。

  安丰塘古称芍陂,始建于楚庄王时期,迄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比都江堰历史还长,素有“天下第一塘”之誉,是我国水利史上最早的大型陂塘灌溉工程。塘水深处有一黛色小岛,岛中古时建有白芍亭。据《水经注》记载:“陂水经亭积而为湖,故名芍陂。”

  历史上,安丰塘坝长60公里,至清代嘉庆年间,塘已大坏。新中国成立后,安丰塘经多次整修续建,现已成为淠史杭灌区一座反调节水库。

  汽车沿塘堤行驶,感觉此塘实际是一座平原水库。寿县水务局安丰塘分局副局长张晓东介绍,现在安丰塘周长24.6公里,外廓略呈矩形,堤顶宽8~10米,面积为34平方公里,堤周建有防浪墙。塘水源自六安龙穴山,塘身位于淠河以东、瓦埠河以西,承蓄南来北下之水。湖塘居高临下,衔控1300多平方公里的淠东平原。1988年,国务院公布安丰塘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月底,天高云淡,秋风习习。塘堤边建有不少古色古香的碑亭,北侧一古祠是为纪念孙叔敖所建。春秋中期,楚国占领豫东皖西一带后,楚庄王谋求霸业,起用隐士孙叔敖担任令尹。建设强兵足食生产基地,需要灌溉工程,于是孙叔敖主持修建了这一素有“淮河流域水利之冠”的代表性工程。芍陂的修建,使寿春成为当时楚国的主要粮食产地,也造福了后代子子孙孙。司马迁称孙叔敖为“循吏第一人”,百姓感其政绩在芍陂边建了这座孙公祠。

  孙公祠往西不远有置于隋初的安丰故城遗址,古芍陂改称安丰塘即源于此。安丰县在唐时为寿州属县,元末红巾军所立的皇帝小明王韩林儿就移都于此。

  塘北淮上古都寿县,古称寿阳、寿州,位于淮河南岸,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历史文化名城,曾是蔡国、楚国、西汉淮南国国都,是东汉袁术称帝和南朝宋国的建都地,是楚文化发源地,豆腐发祥地,淝水之战古战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八公山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典故就出自该地。其实,寿县古城墙就是一处水利工程,外面看是城墙,里面则像是堤坝,绿草如茵。有报道说,过去淮河发大水,城门一关,城里的人可以在城墙上洗脚,洪水就是进不来。如今,寿县宋代古城墙、报恩寺、清真寺,城外的刘安墓、廉颇墓等遗址,保留完好。

  安丰塘地处淮河中游古镇正阳关南岸,历史上有七十二水汇正阳之说。塘介于淠河与东淝河之间,东倚长岗与瓦埠湖相望,西与淠河相邻,塘的南部是绵延起伏的龙穴山和小华山,属丘陵岗地,塘北是广阔平原。孙叔敖就是利用东南西三面地势较高、北面地势低洼地形,筑堤蓄水成塘。由于山源河水量不足,孙叔敖又率人开挖一条约18公里的子午渠,又称淠源河,引由南向北注水入淮的淠河入陂。塘的下游即北面,可泄水入淮。

  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平原水库,安丰塘在水利工程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巨大,不少国内外专家学者到此参观。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游览安丰塘时,写诗赞其“楚相千秋绩,芍陂富万家。丰功同大禹,伟业冠中华”。

  芍陂之名,大约在明代以前称之。隋时,因置安丰县,又称芍陂为安丰塘。从此,安丰塘与芍陂并用,近代多称安丰塘,四周设有五座口门。清康熙年间,口门由36座改建为28座。芍陂工程,利用河、陂、渠,构成一个排灌自如的大型灌溉系统,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治水技术。

  寿县水政监察大队大队长刘波说,新中国成立后,掀起了修治芍陂的热潮,对塘堤进行改建和加固,并在塘的南部筑起新堤。1955年,口门改建为24座。1958年,淠史杭工程兴建,将芍陂作为一座中型反调节水库囊括其中,在塘的南面开挖淠东干渠,从淠河总干渠引大别山区水库水入陂,提高了水源保证率。

  2007年,芍陂列入安徽省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进行除险加固,总投入1亿多元,加培塘堤土方,重建混凝土护坡和防浪墙,维修放水涵闸,建设堤顶道路,古塘焕发了青春。

  今日的安丰塘,工程管理由寿县水务局安丰塘分局负责,蓄水能力达1亿立方米,四周配套建有4条分干渠、36条支渠,灌溉面积70万亩。

  安丰塘,上引大别山区充沛水源,下控1300多平方公里的沛东平原,是寿县商品粮基地的一条主动脉,集蓄水、灌溉、分洪于一体。游人来到这里,湖水浩缈,平畴广野,文化浓郁,心旷神怡。目前,安丰塘正在争创安徽省级水利风景区。

  千年芍陂,蕴含着先贤因势利导的治水智慧,称得上是一座小型地方水利发展史博物馆。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4年11月21日

胡争上
责任编辑:李爽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