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湖北山洪灾害防治效果渐显

  6月29日至30日,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遭受了百年一遇特大暴雨袭击,暴雨中心荷花镇苟家垭村10小时降雨量达280毫米,小时最大雨量为72毫米。大暴雨造成山洪暴发,河水陡涨,水库水位急剧上升,全县5个乡镇8.4万人受灾,倒塌房屋264间,无一人伤亡,无一处溃堤垮坝。

  “零”伤亡!这得益于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这些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的实施,在今年的防汛中取得实效。

  远安县在今年汛前修订完善了150个防汛预案,对在建的重点涉水工程开展了防汛救援应急演练。在6月30日凌晨3时降雨量达到100毫米时,远安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迅即启动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县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第一时间分别带领6个工作组赶赴安全隐患突出的地段或区域,组织镇村组干部和党员逐户开展群众转移安置,在洪峰到达之前紧急转移人口1347人,无一人伤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伤不起,山洪灾害必须防

  湖北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丰沛,山丘区占全省面积的72%,境内有14个市州林区、67个县市区的728个乡镇15287个村共2086万人、1941万亩耕地直接受山洪灾害威胁。特别是近几年来,局地极值性强降雨频发,山洪危害愈来愈重,2007—2011年,山洪灾害造成人员死亡和财产损失分别占因灾死亡、财产总损失的83%、72.3%,山洪灾害已成为湖北省防洪减灾的突出薄弱环节。

  在国家启动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后,湖北省加大了部署力度,在去年的湖北省水利工作暨秋冬春水利建设动员部署会上,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指出要“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省长王国生强调要“完成山洪灾害易发区水文、气象、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建设和重点山洪沟治理”。省政府也专门成立了由副省长任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并议定了落实资金、规范招标、保质量保进度的重要事项。6月14日,在湖北省进入主汛期之际,又召开了湖北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视频会议,副省长赵斌在视频会上强调要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努力保证尽早建完受益,有效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些环环相扣的措施,有力地从工作部署、组织领导规格、规范制度程序等方面,保证了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总动员,筑起无形防护网

  目标任务已下达,省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主动履职尽责,既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形成了齐抓共管、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

  水利、防汛部门充分发挥牵头作用,认真抓好项目建设,主动协调,落实措施,保证了项目建设各项工作的有序、有力、有效开展。

  为保证实施方案的统一性和项目建设的协调性,湖北省防指统一委托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省水文水资源局,统一编制县级实施方案和省级年度汇总方案。同时,湖北省防指针对两个年度的实施方案编制分别举办培训会,集中学习国家防办文件精神、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和有关规程规范,省水文局做到全程参与,保证了实施方案编制的科学性和统一性。

  财政部门积极筹措,一次性落实3个年度省级配套资金8350万元,并及时下拨各实施县,保证了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

  国土部门主动提供相关资料,积极参与项目技术把关,为项目建设提供支持。

  气象部门全力做好项目气象部分建设,加强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完善丰富了项目监测预警体系。

  各项目县按照规定,积极落实县级配套资金和运行维护经费,目前已有10个县落实了县级配套资金,7个县落实了运行维护管理经费。

  按照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湖北省共有山洪灾害防治县67个,项目总投资4.02亿元。截至目前,2010、2011年度45个项目县的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其中20个县已通过初步验收,其他各县初步验收正在紧张进行之中;2012年度实施方案已完成编审,招标工作正在展开。建成的山洪防御非工程措施项目中,以958个自动雨量监测站、304个自动水位监测站、5097个无线预警点为主,构成了县级山洪监测预警科技平台,为有效避险保安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在今年梅雨季节首场暴雨来袭时,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及时监测雨量、洪水,通过预警平台发布预警信息200余条,使68个乡镇得以启动预警响应,迅速发布预警短信600余条。这些重要预警信息,为遭受山洪威胁的群众撑起了生命保护伞。由于基层乡镇预警及时,保证了13个县的防指根据监测预警信息,督促基层迅速组织临时避险转移,使2013人得以及时脱离险境,转危为安,避免了人员伤亡。

  先试水,以点带面集经验

  项目建设以来,湖北省组织召开了全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现场会,推广京山、枝江等县市在协调部门、质量监理、资金配套、避险宣传等方面的经验,起到了典型引路的作用。

  6月6日,湖北省在宜昌夷陵区小溪塔街组织了全省首次山洪灾害防御演习,开展了山洪灾害防御的监测、预警、转移、安置、抢险、救灾等科目的实战演练。通过现场模拟暴雨来袭、项目设施预警、群测群防响应、实施有效避险转移等具体措施,使参训的45个县防汛部门深受启发教育。随后,咸宁、宜昌等市结合山区防御山洪实际,普遍组织开展了项目运用的模拟实战演练。这些措施,对群测群防骨干运用监测预警项目、关键时刻实施避险转移,起到了重要作用。

  “预案只有经过演习,才能发现不足而改善,才能进一步提升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区、乡、村防汛抢险指挥协调能力,进一步提升防汛抢险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抢险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山洪灾害预防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应对突发暴雨山洪的处置能力和汛期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为安全度汛打下良好的基础。夷陵区的做法将在全省推广,以最大限度避免汛期山洪造成的群死群伤情况发生。”湖北省防指专职副主任徐少军在夷陵小溪塔演练现场总结时说。

  目前湖北省已进入主汛期,局部突发大暴雨的可能性大幅度提高。湖北省防指要求各地要切实落实山洪防御人员、物资、设备,预案,时刻保持警惕,“宁可备而无汛,不可汛而无备”,确保山洪发生时不出现群死群伤现象。同时注重项目建设工作的宣传、总结,通过抓重点、抓典型,全面推进项目建设步伐。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2年7月11日

裴海燕 胡顺华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