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一个粮食高产县的“三张水网”
——山东省桓台县民生水利建设纪实

2013-04-11

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 (姜丽丽 摄影)

农民用上安全水 (付光德 摄影)

水厂化验室

中小学用上了安全水 (付光德 摄影)

  早春时节,鲁中桓台,春风吹拂,万物复苏,虽未绿色遍野,却已生机盎然。

  记者在淄博市桓台县城乡采访,放眼大地,处处春潮涌动。敢为人先、勤劳朴实的桓台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掀起了一场以“三张水网”为重点的水利建设热潮,建成了一大批事关民生的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农田灌溉高效节水成效显著,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水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现代化大水利格局基本构成,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一个美丽富裕的新桓台矗立在鲁中大地上。

  持续发力 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网

  桓台县位于鲁中山区和鲁北平原的结合地带,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水资源严重短缺。

  多年来,桓台县始终把解决农田灌溉用水问题作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国家2009年启动“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后,该县连续两轮成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区工程涉及新城、果里和唐山等6个镇150个村。

  在项目建设中,桓台县按照“系统化规划、规模化推进、高标准建设、新技术支撑、文明式发展、用水户参与”的发展思路,科学规划,严细组织,有力地推动了“小农水”项目顺利前行。4年来,全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总投资1.3296亿元,建设高效节水农田19.6万亩,铺设PVC管道和钢筋混凝土管道1726公里,新打机井1277眼,新建扬水站8座等。

  项目区“小农水”工程搞得如何?县水务局局长田玉国告诉记者:“你到农村‘小农水’项目区看看吧,那里变化很大!”

  出桓台城区,记者行走在成片连方的土地上,只见一台台白色的射频卡控制器,却不见机井和井房!

  同行的县水务局副局长宋作华介绍,项目区统一采用了高标准PVC管道输水射频卡控制无井房灌溉模式,射频卡在射频卡控制器感应区一刷,机井就出水了,农田灌溉实现了一人、一锨、一卡。为了保护好水利设施,我们将机井、潜水泵下卧在地下。这样,延长了机井机械使用寿命,灌溉效率也明显提高。

  在农田灌溉上,还有的项目村实现了智能化灌溉。在田庄镇牛旺村北大片麦田里,17号井主牛茂蓝说:“千米以内遥控灌溉没问题,像看电视一样,省大劲了!”说着,他将摇控器对着射频卡控制器轻轻一按,清澈的井水喷涌而出,潺潺流进了干渴的土地里。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桓台县农田里,不远处就有一个像电视天线形状的电线杆,上面安装了一些叫不上名的先进仪器。其实,这不是电视接收天线,而是新建的12 处土壤墒情监测站,控制面积达19多万亩。它可为项目区提供地下水位埋深情况、土地墒情和用水量等信息,它推动了传统灌溉方式的转变和提升。

  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收到省水、省地、省工、省力等良好效果。据核算,项目区年增经济作物产值240万元,粮食生产能力1850万公斤,节水能力2450万立方米,节约土地0.196万亩,受益人口20多万人,农民年人均增收224元。

  “小农水”,大威力,为桓台农业收获一片希望。2012年,全县粮食实现了“十七连增”,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413元,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城乡统筹  编织农村安全供水网

  2012年12月20日,桓台世代儿女的期盼,最终指向这样一个普通的日子。随着48个“特困村” 的管网与县两大水厂的贯通,全县8个乡镇335个村庄饮水安全工程全线报捷。自此,桓台40多万农村居民告别了世代饮水难、饮水不安全的历史,全县整建制实现了“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目标。

  举全县之力,全力推进“同源同网同质供水,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供水工程。这是县委、县政府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桓台历史上一次性投资最大、涉及范围最广、惠及群众最多的一项民心工程。

  2009年初春,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火热上马。县水务部门科学规划设计水源井址、水厂和供水管网。建设中,实行施工技术和质量终身负责制。从县水务局、县自来水公司抽调52名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工程建设管理,招来技术水平最强的建设队伍,迅速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2012年底,工程总投资3.27亿元,设计日供水能力7万立方米的两大水厂先后竣工投运,共铺设自来水管网7057公里,与所有镇、村供水管网衔接;建村头管理房和水源井管理房302座、各类阀门井1661座;建调度中心楼1座,并安装了先进的信息自动化系统。在调度中心,可以实现对2个水源地、2个水厂、32眼水源井的随时监控、远程自控,还可实现对水压、余氯、浊度、酸碱度在线监测和各村用水设备远程开启关闭及用水数据信息适时传输。水厂还配备了水质化验中心,可随时对原水出厂水及管网末梢水进行检测等,确保了群众饮水安全。

  目前,桓台两个水厂已并网运行,清清井水,满载着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带着水利人的深情厚意,源源不断地流入千家万户。在桓台县农村,群众24小时用上了自来水,太阳能、热水器、洗衣机等与水有关的家用电器,已进入大多数农家,百姓生活越来越好。果里镇侯庄村71岁的农民耿玉明高兴地说:“除了堵车、拥挤和噪音,城里有啥俺有啥,俺也过上小康生活啦!”    

  什么是小康,什么是现代水利化,耿玉明这样的群众也许并不知道,但在他们看来,农村供水工程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希望有了寄托的载体,也同样是农村供水工程,让他们心中那个大大的、遥远的小康梦想逐渐变得清晰。

  综合治水  构筑县域生态水系网

  推窗见碧海,阳台观白鹭。这是桓台人民对生态水系网重点工程——红莲湖美景的赞誉。

  水利景观,令人惊叹!记者漫步红莲湖畔,远远望去,只见湖面开阔,碧波粼粼,让人感受净水之秀美;芳草萋萋,悠然翠绿,更让人呼吸清新之空气;点点白鹭,尾尾欢鱼,只只快艇,将这座小城装扮得更加动人心扉……此情此景,成就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真实意境。

  多彩红莲湖声名鹊起,追根溯源,得益于“生态水系网”工程。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蓝天。这是桓台县决策者率先发出的强音。他们按照“自然、生态、和谐”的治理理念,紧紧围绕“保障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促进人水和谐”的战略目标,制定了《桓台县城乡水系综合治理方案》,并由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城乡河流水系综合治理工程规划。

  一个独具特色、水生态文明壮丽画卷很快展开。县水利系统和有关部门的广大干部职工打响了建设生态水系网的战役。历经四年的艰苦努力,红莲湖、大寨沟蓄水项目、引黄蓄水补源和马踏湖邢家湿地项目、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等项目先后完成,累计完成土石方760万立方米,引黄河水7000余万立方米。马踏湖湿地生态修复蓄水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二期工程正在加紧施工。一张覆盖全县的生态水系网基本建成。

  治理一条河流,修复一处湿地,开发一片湖泊,建设一处景点,造福一方人民。桓台县在县境北部开挖了引清总干、南干、北干,南部开挖了大寨沟,东接乌河、西连猪龙河,实现了东水西调,西水东引的蓄水回灌网络;兴建了跨流域、远距离引黄补源工程,引黄河水7000余万立方米,实现了北水南调;逐步配套完善了四级回灌沟渠,实现了灌、排、引、蓄调节自如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体系。如今,桓台“水生态文明”已初具规模,县北部条条沟渠、个个坑塘都蓄满了水,“北方江南”的风采已初步再现。特别是桓台县中心城区及开发区已形成了“一环、一河、一带、多水面”的生态景观水系;县城内河道两侧达到“安全整洁、水清岸绿”的生态效果,呈现出“水系环城,城在水中;人在河畔走,船在湖中行”的美丽图景。

  这里,已成为21世纪鲁中大地上最美的亮点之一。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4月11日

        
司印居 贾希征


  相关新闻:
山东陵县“小农水”促粮食生产能力提两成
山东招远举行防汛调度演练
武警山东总队与山东省防总办联合举行防汛抢险专业技能培训
山东省防总办发布防汛Ⅳ级预警要求做好强降雨防御工作
聊城市人民政府批复实施《聊城市水功能区划》
黄河水再绿阳谷灌区
山东省提前完成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任务
聊城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再创佳绩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