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七天黄河行 一生黄河缘——黄河委基层调研实践活动总结

2012-07-11

黄河委焦作河务局调研团

(2012年7月9日)

序 言

  走进母亲河,触摸母亲河,认识母亲河,感悟母亲河,服务母亲河……短短七天的调研实践活动,对于黄河委焦作河务局调研团全体团员来说,却是毕生难忘的人生体验!

  七天的时间里,我们并肩走进沿黄基层,深入治黄一线,与焦作河务局职工同工同勤、同吃同住,每天所看、所闻、所感,都有所学、所思、所悟。

  七天的时间里,我们从素不相识到相互投契,我们一起植树、护堤,一起打桩、喊号子,一起巡坝、熬夜,不断去体验生命的可能,不停在找寻心灵的本源。

  七天的时间里,我们不仅收获了友谊、成长、感动,而且开拓了视野,磨炼了意志,提高了能力,这必将激励着我们今后在工作岗位上更加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祖国的现代化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根据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关于组织青年干部报名参加基层调研实践活动的通知》(国团工发[2012]6号)的文件精神,水利部作为实践活动牵头部委之一,高度重视、精心筹备,组织团中央、环保部、水利部、农业部、社科院、国家行政学院、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的13名青年于2012年6月26日至7月2日赴黄河委基层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调研实践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优秀的调研团队

  ——重视团队建设,严肃与活泼并重

  黄河委焦作河务局调研团共有13名成员组成(含1名随团记者),分别来自团中央、环保部、水利部、农业部、社科院、国家行政学院、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开发银行等9个部门,其中博士3名、硕士6名、学士4名,平均年龄不到28岁。

  组织机构为:水利部李丹颖任团长、陈冲任副团长,社科院王喜峰任团长助理。团内又划分成两个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其中,团中央孙继洋任第一组组长,国家行政学院易丽丽任第二组组长。同时还设有专业委员,业务把关、分工配合;其中,农业部呼倩、国开行肖斐雯、水利部杨光任宣传委员,环保部霍金渊、水利部王亦宁任学习委员,团中央孙继洋任组织委员,扶贫办卫威任生活委员,水利部肖佳任文体委员,北京电台李一鸣为随团记者。

  在活动过程中,每天晚上都由团长主持召开全团碰头会,总结讨论当天的活动情况,研究部署第二天的目标任务;每个团员通过个人平台即时即地发布微博、博客,团内专人进行审核登记并在团工委平台上进行评论转发;两个小组内部又分别设有业务课题任务,组内成员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等等。这样既有统一的规定动作,又不限制个人的自选动作,确保了团队的战斗力和创造力的最大化。

  除此之外,我们还配备有统一的团旗(红底黄字,字为“根在基层 走进一线 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赴水利部基层调研实践团”)、团服(平时着“水利蓝”的T恤,巡堤查险时着统一的迷彩工作服),集体创作了团歌(《最炫黄河风》),并提出了口号:带着“期待”来,带着“值得”走!

  这样的团队组成结构和运行机制,决定了我们是一支有活力、有速度、有质量,讲团结、讲奉献、敢创新的团队,团队成绩突出,各项成果喜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9日,全团通过“快乐共青团”编发有效微博80余条,通过“最爱共青团”编发博客40余篇,报送的信息连续成为第9期和第10期“走进一线”手机报的封面头条,获得了团工委“走进一线”活动第8周优秀调研成果的最佳故事奖,并一举囊括“走进一线”活动第9周优秀调研成果的最佳故事奖、最佳心得、微博转发次数最高奖、最佳摄影摄像作品奖和最佳调研观点奖,等等。

  二、充实的调研活动

  ——活动开展有序,调查与研究并重

  一周的调研实践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全体团员扎扎实实地走了回黄河基层,深刻体验了基层水利职工的艰辛,认真思考了治黄工作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探索性地进行了课题研究。

  一是全程参与了辛苦的基层水利日常工作。在河南省焦作市紧邻黄河的孟州开仪工程班,在一线职工的带领下,调研实践团成员系统学习了油锤打桩、手硪打桩以及系“功夫绳”等抗洪抢险操作和堤防建设养护方法,还亲身体验了黄河堤防工程管理中最基础也是重要的汛期巡堤查险工作。从6月29日晚上8点到次日中午12点,调研团成员分为两个组进行循环,每3小时一换班,大家身穿救生衣,手拿电筒,身背探水杆、铁钎等工具,不间断地徒步对控导工程靠河坝道进行巡坝查险。6月30日凌晨2点,在大家最困乏的时候,当地突然下起了暴雨,巡坝查险任务变得更加艰巨,却更为重要,一路上水泥一身,雨水和汗水模糊了视线,但大家相互鼓励、齐心协力,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二是亲身体验了基层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在调研实践活动期间,大家一方面通过与一线养护职工同工同勤,虚心向一线职工请教、拜师,系统学习了植树、拔草、打桩、结绳、巡堤等日常水利工作,深入体验了基层水利职工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通过与一线职工班组共同吃住,真切体会了治黄一线职工的酸甜苦乐,亲身感受了一线职工长期居住在交通不便、风沙弥漫的黄河岸边,从事水情测报、河势观测、工程养护、抗洪抢险等繁重工作时攻坚克难的勇气和精神,与一线职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三是沿程开展对黄河一线职工的访谈活动。在此次调研实践活动中,通过与老、中、青三代治黄人的深入交谈和交流,大家结实了很多平凡而可爱的基层黄河人。他们常年坚守在条件艰苦的黄河大堤旁,风雨无阻、无怨无悔,不仅泰然处之,还心存感恩。他们的故事诠释着最美的黄河情,印证着不一样的黄河精神。团员们深刻地体会到,黄河从历史上多灾多难的河流变成除害兴利的河流,离不开治黄人半个多世纪的勤劳奉献,正是治黄人历代传承的这种黄河精神,确保了黄河的连年安澜。

  四是认真思考黄河流域面临的困难及对策。为了使调研实践活动更加贴近基层实际,服务基层工作,调研团成员经共同讨论,带着“黄河下游引黄供水和灌区发展”和“黄河滩区民生和发展”等问题,在调研实践活动中边调研边实践边思考,通过问民情、察实情,去理思路、找对策,最终形成《加强黄河下游引黄供水和灌区发展的思考和建议》、《关于黄河滩区民生和发展的认识与思考》2个业务课题报告,从各自的专业角度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三、丰富的活动收获

  ——实践成果转化温度与深度并重

  一是收获了知识。此次调研活动可以总结为:走进黄河、感受黄河、认知黄河、理解黄河。通过此次调研,调研团成员掌握了基本的水利知识,对防洪防险、调水调沙、黄河治理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了水利工程的科学与严密,增加了对水利事业的感情,从一定程度上跳出了自身工作的局限,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

  二是收获了激情。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琐碎有时会消磨人的意志,消耗人的激情,把每个人都磨得成熟稳重,自制内敛,同时也失去了追梦的冲动和精神。此次调研,看到基层工作如此辛苦,黄河防护如此重要,水利成就如此伟大,调研团员纷纷表示想为这些朴实的人们做点儿事情,想为这项事业做点儿贡献,浑身再次充满了为事业奋斗的冲动和激情。

  三是收获了感动。“感动是种温暖的力量”,有了感动才会有热情、有信仰,社会才会更和谐。通过这一周的调研,全体团员对一线黄河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们感情纯粹,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突出行为,却用最平凡的语句和行动阐释着对黄河的热爱。团员们第三次巡堤体力不支时,有人问带队的水利职工是什么感受,他说:“没什么感受,平时就这样,习惯了”。到基层去体会到最原始的感动,才会用一颗柔软的心去对待群众、对待工作,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四是收获了友谊。巡堤查险中的相互鼓励、调研考察中的相互学习、凌晨一两点时的加班熬夜、完成团队任务时的同心协力,七天的同甘共苦不但提高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更让全体团员互相之间结下了深厚感情,收获了宝贵的友谊。

  五是收获了成长。黄河七天行,像灵魂的旅程。也许在浮躁的社会中,我们常常会在忙碌中忽略了对自我存在意义的思考。但是,黄河边朴实的河工,让我们重新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有被尊重的力量;充满活力、激情与互助的队友,让我们更加珍视团队精神的宝贵;黄河边的坚持,挑战自我极限,让我们加倍领悟了“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战胜一切”……这些就是成长吧!

  结 语

  实践永无止境,学习永无止境, 思考永无止境……

  这场调研实践活动对于年轻的我们而言,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和才干,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的历练、一种精神的追求、一种气质的塑造、一种境界的提升。

  这次调研实践活动也是一种深刻的回归,让我们回归到心路的起点、回归到朴素的本源,让我们明白在今后工作中什么是应该坚持的,什么是应该捍卫的,什么是应该为之奋斗不息地追求一生的,也更加认识到作为一个青年在当代的坚守与担当。

  相信当我们再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严格的要求、更加昂扬的斗志,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业绩,用出色的工作成果点亮生命的火花,让青春之歌在壮丽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光辉绽放!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