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水利科学发展必须处理好八个关系系列述评之五:论调水与节水关系

2011-08-02

  众所周知,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与庞大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需求相比,水资源宏观稀缺特性显著,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格局相比,水资源时空不均特性突出。按照经济学一般规律,资源一旦稀缺,对它的使用必须要节约,同时要努力提高单位资源消耗的效益产出,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对于水资源则是节水;而要解决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和供需空间不匹配性的问题,则需要进行跨流域和跨地区调配,对于水资源而言则是调水。因此,节水和调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两种途径。

  调水必须以充分节水为基本前提。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自然的状态下,水以流域为单元循环演化,抚育着流域丰富多彩的生态环境系统,同时也支撑着流域纷繁复杂的经济社会系统。因此,从维护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流域水资源首先要满足本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即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基于这一自然法则,跨流域和跨区域调水是解决一个地区水资源问题的最后选择,不能作为一种常态的选择,更不能作为第一选择。其次,所有的跨流域和跨区域调水,从本质上来说都是补水性质,即对于一个地区资源型缺水的一种补充。而所谓资源型缺水,则必须以当地水资源充分挖潜、优化配置和充分节约作为基本前提,这和一个人如果要向别人借钱,首先必须把自己的钱精打细算使用好是一个道理。所以受水区用水效率是否达到同类地区的先进水平,可作为判别调水工程是否合理有效的准则之一。其三,从经济核算角度出发,水资源配置应当优先选择边际成本较低的措施,因此水资源调配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在当地水资源开发、节水、非常规水利用乃至跨区域调水等多种措施中寻优的一个过程,而调水工程大部分经济成本较高,从经济学的角度也排在候选的位置。因此。跨流域调水工程规划和建设必须以充分挖潜、全面节流、加强保护、维系生态为前提,即遵循“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

  节水并不排除调水。调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空间不适配问题的一种途径。对于一些资源型缺水地区,在当地水资源和非常规水源开发的潜力、用水结构优化的潜力、各行业节水潜力都得到充分挖掘的前提下,如果还存在较严重的资源短缺的话,在临近流域有外调水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因地制宜适当规划和建设一些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因此节水和调水不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而是解决问题的两种兼容途径。比如黄淮海流域,这一地区是我国人均水资源量最少的区域,目前区域内可利用水资源量基本被开发殆尽,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也位居全国前列,同时河湖湿地的基本生态用水被大量挤占,地下水被严重超采,不仅农业用水保证率较低,甚至处于用水竞争“金字塔”顶端的城市和工业用水也受到较为严重的约束和影响。在未来一个时期,环渤海经济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黄淮海平原农业生产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举足轻重,黄河上中游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对于国家能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水资源安全保障要求很高,任务很重。因此,基于这一地区的实际状况,规划并加快建设水资源配置工程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思路的。

  实施调水后仍然要大力推进节水。当一个地区实施了调水工程后,一个时期内区域水资源约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有时往往容易出现“好了伤疤忘了疼”的现象,节水力度可能会有所放松,不合理用水增长和用水浪费的现象可能会重新抬头。这种情况相当于一边举着债,一边高消费,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在进行调水规划时,要充分预见到这一风险,重点从三方面加强预防和调控:一是要强化调水全成本意识。调水是将调出区的水资源输送到受水区,调水的成本不仅包括调水工程和制水的成本,还包括调出区付出的生态环境代价以及丧失的潜在经济社会效益,从这个角度来说,调水造成效益损减是绝不允许的。仅仅是效益搬家也远远不够,只有受水区通过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调出区和调入区的整体生态收益有所增加,水功能区达标状况整体有所好转,其成本收益核算才是有效的。二是切实做好外调水利用规划。充分考虑调出区的水资源条件,全面把握调入区用水结构和受益程度,深入论证,科学比选,合理确定调水规模,特别是工程未达设计规模时的分阶段配置方案,完善配套工程设施体系,实现调出区和受水区的互利共赢。三是要强化受水区水资源管理。对于受水区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定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不断完善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系统,以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加上加快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发挥水价、水资源费的杠杆调节作用,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切实要避免出现大调水后的大浪费、大污染现象,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实际上,调水和节水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形象地打个比方,如果将区域水资源系统比喻成一个人体的话,节水相当于是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调水相当于生病时候的进补服药。无论人是在什么状态下,要想维持身体的健康,加强锻炼、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是根本。但如果身体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导致了某种病变,在病到一定程度,仅仅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统不能自行康复时,那就必须要服药、打针,甚至是输液输血,以借助外部的力量将身体机能调节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因此,科学把握调水和节水的关系,要严防两种倾向:一种是调水依赖症。只要某一地区一旦出现水资源供需矛盾,第一反应就是要从周边地区寻找水源,实施跨区域调水,这就相当于一个人只要身体稍不舒服,就去医院输液,不仅伤财,而且劳命,不利于肌体自平衡机制的成长。二是调水恐惧症。持这一观点的人,往往过分强调水资源自然的生态环境服务属性,而忽略了水的经济社会服务功能,一谈调水就色变,强调用节水的方式解决一切问题。这也像是一个人,哪怕是病入膏肓,还一味强调依靠自身免疫系统,加强锻炼自我恢复,绝不打针服药,显然也是不足取的。所以在对于调水与节水的关系上,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按照民生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要求,正确认知各自的作用和适用条件,在统一的水资源配置系统框架下统筹考虑,并在实践中妥善处理。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1年8月2日

王浩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050575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7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