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碧水清波靓宝山

2011-11-22

荻泾河道

保洁员正在打捞垃圾

  宝山是水的王国,因水孕育,受水滋养,随水流淌,与水共存,长江在这里入海,浩瀚东海为宝山人铺就通达四方的的舞台;

  宝山是河流的儿子,845条大小河道,纵横交错、碧水绿草、如诗如画,为宝山增添了无限动力和灵气。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碧水清波的宝山之河带着勤劳创新的宝山水务人日夜奋战的身姿走进记者的视野、镜头……

  一

  宝山,因山得名,因水而灵。1412年即明永乐十年,境内海滨,曾用人工堆筑成一座土山,用作航海标志,为出入长江口的船只导航,永乐皇帝定其名为宝山。其山已于1582年坍没于海,但其名仍沿用至今。因其地处上海北翼,依托长江,滨江临海、水网密布、河道纵横,治水任务十分繁重。经过近十年来市、区、乡镇各级政府的大投入、大治理,特别是万河整治攻坚战的实施和河道保洁员队伍的建立,宝山曾经“脏、乱、臭、塞”现象突出的镇村级河道焕然一新,呈现出岸绿水清、河中有鱼的可喜景象。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住在大场镇龙珠港岸边小区的赵阿姨见证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动情地告诉记者:“以前,屋旁一条臭水沟,熏死人,夏天都不敢开窗。本来一家人打算换个地方了,现在河道经过治理,臭水沟成了景观带,家里人都不想再搬了。”

  深秋的宝山,寒意渐浓,各类耐寒的野花争相怒放。记者跟随河道保洁人员,再次来到了杨行镇的杨盛河畔。踩着一条小路走到河边,顿时感到阵阵寒意:“在船上工作,冬天寒风一阵阵吹来,冷得刺骨,夏天吹的都是热风,又闷又热。”正在打捞垃圾的是杨行保洁组的组长杨永生,今年52岁的杨永生当过兵,已经做了七八年河道保洁工作了,对于这份工作的艰辛深有体会。“现在比以前好多了,河道每天打捞,垃圾也少了很多。”杨永生告诉记者,他们这条船每天要在杨盛河上打捞两次,一次就要2个多小时,随着河道长效管理的深入,他们每天打捞上来的垃圾比以前少了。

  宝山区水务局潘锡根局长面对记者的采访侃侃而谈,“为了改善水质,杨盛河每天都采取北引南排的方式进行调水,从北部长江口四个水闸引进的优质水源经过新川沙、顾泾、练祁河、马路河等河道,流到杨盛河,再由蕰藻浜排出。流动的河水不仅改善的杨盛河的水质,也带动了沿线的众多小河道的水体流动,使区域内的河水更加清澈。”

  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河道保洁工作繁杂而艰辛,需要坚持不懈地长期努力。春夏秋冬寒暑不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冬天任凭北风呼呼啸,夏日头顶烈日烤,面孔黝黑沧桑,嘴唇干裂,双手皱裂像枯树枝……正是有了保洁队员们的辛劳付出,845条河道才能每天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这美丽的风景后面,究竟有什么样的感人故事?又有着怎样一段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治理史?

  全国劳模、上海市宝山区河道保洁服务社社长孟德海深有感触,保洁服务社的员工大都是下岗职工,学历不高,技术专长不多,面对这样的家底,该从何抓起?在区水务局的关心支持下,孟德海决定把抓好思想和管理工作为重点,他除了定期组织学习外,还不厌其烦地找职工个别谈心。为了强化管理,提高员工素质,服务社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30个小组,实行任务包干责任到人的管理方法,每月定期召开船组长会议加以总结,讲评同时在考核上动真格,30个小组每月工作业绩统一上墙,企务公开,一目了然。 

  为了给队员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这两年水务部门给每个保洁组建造了一个道班房,让他们有个休息的地方。如今,24个道班房基本建成,队员们也有了自己的“保洁之家”。在月浦老马路河边,记者看到了这里的道班房已经建好了。十几平方米的屋内,一些打捞的工具放在里面。

  “我刚开始打捞的时候,每天都要捞好几船的垃圾了,现在最多一船。”54岁的王国荣告诉记者,他从1999年开始在船上做保洁了。“河道保洁确实蛮苦的,夏天汗水一身又一身的,冬天打捞的竹竿碰到水都结冰了。”由于家不住在月浦,王国荣每天中午都以盒饭为主。中午没地方休息,都是在船上度过的。“以后就好了,我们的队员们可以到这里来休息了。”

  记者采访中还特别欣喜的发现,河道保洁方式由人工撑船逐步改造成挂机船,现在挂机率达100%。同时,还为每位员工买了一份保险,保洁队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得以大大地提高。有的河道,垃圾、水生植物特别多,员工们跳入齐胸的污水中,用手捞或镰刀割,有时摸到高度腐烂、长满蛆虫的家禽尸体,也无怨言。一些小组看到工作进度上不去,不少员工们急得睡不好觉,天刚蒙蒙亮就主动上班工作,住的远的员工干脆在河边租房。为了保护河道环境,许多员工在人口密集的河道边自备收集垃圾的箩筐。

  一滴汗水一份付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千名保洁员的辛勤耕耘下,宝山区摘掉了 “河道垃圾重灾区”的落后帽子,为营造水清、岸绿、景美的滨江宝山作出了贡献。

  三

  涓涓细流,浩浩江海,有了水,宝山就有了发展基因;有了水,宝山就有了无限前程。近年来,宝山不断加大河道治理力度,市、区共投入6个亿治理河道。在河道治理的同时,长效管理也越发显现出其重要性。建立河道巡查制度,也是宝山长效治河的点晴之笔。河道巡查是河道长效管理的耳目,也是处理河道问题的前沿哨兵。

  “目前,我们有区级河道巡查社,每个镇也有各自的巡查员,每条河道每天都有人巡查的。”区河道巡查社社长朱加明告诉记者,区巡查社的队员每天负责抽查全区的河道。作为区巡查社的负责人,朱加明经常会利用一天的时间,集中到一个镇,突击巡查这里的所有河道,多的达100多条。

  走在河道边,朱加明边走边介绍:“巡查主要是看河道的水面保洁,两岸的绿化,还有拦杆、通道、农桥等等。”常年累月的巡查,使得巡查员都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朱加明边走边说,目光不断地在河面、地面间来回巡视。只见他忽然停下了脚步,向边上的绿化地走去,原来那里有个矿泉水瓶子。“一般的垃圾我们自己就随手捡起来处理掉了,碰到大的问题,像绿化损坏等,就要拍照取证,然后反馈到养护单位,督促他们及时整改了,一般要求三天内整改完成。”

  各镇水务所的工作人员兼任河道巡查员,各自承包镇域内的河道,一般少则10多条,多的要30多条。“我们顾村河道比较多,每个人要负责30多条河道,我们平均每天巡查10多条,30多条河道两天查一次。”

  顾村镇的刘国梁从2008年开始河道巡查工作,几年来他对自己负责的河道都了如指掌。“主要还是排污和违法搭建的事情,不过随着管理力度的加大,查到的问题比以前少多了。”刘国梁说今天早上巡查的时候,发现有一家饭店把污水偷排到河里,污染了河水。他发现后立即拍下照片,记下单位、地址,等巡查结束后写好上报材料报给区河道巡查社,由他们协调区水政所来处理。由于经常深入所管辖的村委会,村民们都熟悉了这位巡查员:“有了他们的巡查,我们村里的河道干净多了,乱倒垃圾什么的也少了。在巡查员的带动下,村民们也有了环保意识,看到有什么情况,还会主动告诉刘国梁。接到上报表后,朱加明很快联系了水政所,一同到实地了解情况,要求他们立即整改。

  

  为政之要,其枢在水。河道整治点多、面广、线长,社会关注度高、工作涉及面广、实施治理难度大。把一条河治好容易,而要保持“河水长清,河岸长绿”不容易。如何防止污染回潮?宝山水务人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

  “实施全面治理、坚持源头根治、注重景观生态、强调循环利用,这都是成功的经验,需要长长期坚持的。” 宝山区水务局潘锡根局长回顾总结说:“统筹兼顾上下游之间、各条河道之间的连通关系,通过水体自流,让河道体系相互联通,河水循环流动,才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啊!”

  “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这几年,区水务部门先后在大场汇丰河等黑臭河道里种植美人蕉、花叶芦苇、再力花、花叶水葱等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吸收水中有害物质等方式,通过沿河截污、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生化治理等措施,改善了水质,营造了水景,形成了一批景观水系和景观河道。

  在月浦镇马路河边,记者看到这里水质清澈,干净的河水引来了鱼儿,岸边有人正悠闲地在钓鱼:“水干净了,所以河里就有鱼了。”而罗店镇的练祁河上虽然不时有运输船驶过,但水面干净,也看不到什么垃圾。

  小吉浦的变迁正是宝山河道治理与长效管理的一个典型。这条位于杨浦和宝山的界河不仅承担着防汛排涝的重要作用,而且还贯穿着沿河百姓的日常生活。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河水变得黑臭不堪,夏天蚊蝇孳生,垃圾成堆,沿河百姓不能开窗,苦不堪言。

  从2002年开始,区水务部门打响了小吉浦河整治的战役,在采取了调水等一系列措施后,小吉浦的水质开始变清,臭味也渐渐消失。

  记者看到,调水后的河床干净整洁,河水潺潺流过。过去,人们从这里经过,禁不住要捂住鼻子,怕闻到刺鼻的气味。如今,走过的市民会放慢脚步,欣赏岸边的景色。“这里比以前好多了,我们住在这里也感觉环境好了不少。”

  一河一档,一镇一库。为了及时掌握河道的情况,宝山水务部门率先对全区845条河道进行了普查,每条河道都制作了档案。在河道档案上,记者看到每条河道都有照片,详细记录着地理位置,河道长度、整治情况等等。

  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区河道巡查已经形成了区、镇全覆盖,市、区级河道水质达标率77%,中小河道达标率也从30%提升到了70%,河道长效管理名列全市前茅。整治后的河道逐步恢复了整洁、自然、生态的乡村河道面貌,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河道蓄水、调水、自净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明显的先发效应。

  日月运转不止,江河奔流不息,大自然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水是一个城市的气质,也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水清了,水活了,水美了,人笑了。水韵声声,如诗如画。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如今的宝山,银波细细,赋予我们以绿色的的畅想;碧波粼粼,送给世界以蔚蓝的文明。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11月22日

欧阳田军
责任编辑:郑秀云


  相关新闻:
千古不灭的河流
亚洲最大污水污泥处理工程在上海投运
浦东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 构建现代水利新体系
“十一五”浦东城乡水利建设惠及百姓
江海之门长虹飞架 城市坐标雄姿英发
上海市水务(海洋)局首次举办微博知识培训
为推动水务海洋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上海供水行业召开服务社会兑现承诺研讨交流会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7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