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防抗结合御洪水——湖北战胜入梅后3场次暴雨洪水记录

2012-07-20

  湖北自6月25日入梅以来,6月25日至29日、7月4日至6日、7月11日至14日先后发生3场次暴雨洪水过程。在应对工作中,湖北省的防汛抗灾经历了灾害性天气的严峻考验,实现了防洪保安全、救灾保民生、减灾保发展的既定目标。

  未雨绸缪的部署

  暴雨以其特有的极值性,往往引发危害重的洪水,而梅雨期间的暴雨危害更显突出。梅雨历为湖北主要降雨时段,极易发生范围广、时间长、强度大、危害重的多场次暴雨过程,特别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长江中下游特有的梅雨现象,更具有极端灾害性天气的特质。

  对于今年的梅雨,湖北各方高度关注。气象部门原来初步预测的6月20日入梅,但梅雨姗姗来迟。三天以后,气象部门作出了6月25日入梅,首轮降雨过程中局部地方最大雨量达到200毫米的预测。省委、省政府领导十分重视梅雨的预测分析,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省委副书记张昌尔和分管副省长赵斌及时作出了批示指示,要求做好应对准备工作,防范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等,避免人员伤亡,重点确保中小河流、中小水库安全度汛和抢排城乡渍涝。

  入梅当天,省防汛部门召开紧急会商会,研判分析暴雨将起之势,要求各地防汛部门加强与当地气象部门的联系,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重点抓好山洪灾害防御、中小河流防汛、中小水库防洪、涉水在建项目安全管理、小区域滑坡避险和城乡渍涝抢排。

  入梅第二天,副省长赵斌主持省防指今年的首次会商会,进一步研判20多个县市遭暴雨袭击之后,出现的北旱南涝形势,重点研究如何应对范围更大、强度更高、危害更重的暴雨侵袭工作,要求防汛抗旱两手抓,始终将人的生命安全、饮水安全放在首位,落实五个加强的工作措施,即加强应急值守、加强分类指导、加强洪水调度、加强抗旱调度、加强应急管理,努力做到防汛抗旱减灾与经济发展两不误。

  暴雨洪水的侵袭

  今年湖北的梅雨仍显现了来势凶猛的特点。6月25日22个县遭暴雨袭击、6月26日47个县遭暴雨袭击、6月27日9个县遭暴雨袭击,占县市总数的7成以上,其中有48个县和5个县分别达到大暴雨、特大暴雨的强度,天门彭市三天累计雨量435毫米。

  梅雨首场降雨在沿江滨湖地区逞威之后,形成西伸北抬之势,雨区向鄂西南、鄂西北摆动,6月29日14时至次日8时,有9个县遭暴雨袭击,其中6个县普降大暴雨,最大雨量的远安县16小时雨量达280毫米,为百年一遇,在当地史所少见。

  更为严重的是,气象部门宣布7月7日出梅之后,7月11日至13日湖北突现今年以来最强暴雨过程,覆盖68个县市区,其中大暴雨29个、特大暴雨10个。三天雨量最大为黄冈市红安县高桥镇642.9毫米,相当于下了大半年的雨,当地罕见,达到两百年一遇;武汉市黄陂区442毫米次之,达到50年一遇;1小时最大雨量为孝感市孝南区106毫米,当地历史同期第一。

  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的广覆盖或反复侵袭了全省所有的103个县市区。不少地方的天空仿佛捅了一个窟窿,暴雨倾盆如柱,平地起水涨水,更引发了山丘河溪山洪,洪湖、长湖、梁子湖、斧头湖、汈汊湖等主要湖泊水位普遍上涨,最高超汛限1.21米,有163座水库水位分别突破汛限水位。

  受川渝和三峡区间两轮强降雨影响,长江上游分别于7月7日、7月12日发生5.6万立方米每秒、5.55万立方米每秒的洪峰。经三峡水库调蓄后维持4.2万立方米每秒左右的流量下泄,连江荆南四河的松滋河公安至松滋段于7月6日超设防、8日超警戒,分别长达9天、7天;长江监利河段、武汉河段分别于7日、14日超设防。受强降雨影响,武汉、孝感等市的多条中小河流出现洪水陡涨过程,其中武汉黄陂滠水13日超警戒近1米,1小时涨幅2.07米,历史少见;武汉新洲举水柳子港13日、14日分别超设防、超警戒;武汉、孝感府环河,武汉倒水李家集13日分别超设防;天门汉北河14日超设防。

  井然有序的应对

  防汛抗灾人命关天。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也是我省稳中求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年,防汛抗旱事关民生、事关政治大局、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意义特殊,责任更为重大。5月中旬至6月上旬,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等14位省委常委分率省防指成员单位负责人,赴责任区域,实地查看了长江、汉江沿线31个县的41个堤段、水库、在建涉水工程、防汛抗旱物资仓库等现场,督导防汛抗灾措施的落实,要求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狠抓责任措施落实,抓紧查险整险,确保安全度汛。

  7月1日,在宜昌市遭遇6?29历史少见强降雨袭击后的关键时刻,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等省领导亲赴遭受重灾的现场,指导防汛抗灾救灾工作,要求妥善安置受灾群众,进一步强化防汛责任,加强值守,落实预测预警预报预防措施,抓紧开展灾后恢复重建,确保大灾之年农业不减产、农民不减收。

  随着暴雨洪水的频繁发生,受灾范围的扩大,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时刻关注汛情灾情,多次作出批示指示,要求交通、水利、农业、财政、国土等部门迅速组成工作组赶赴灾区,就农田、水毁公路、地质灾害等开展工作。各受灾地方要扎实做好抗灾救灾各项工作,确保灾区社会平稳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月13日,在湖北最强暴雨肆虐的关键节点上,省委副书记张昌尔到省防指调研指导防汛抗灾,要求一方面抓好抗灾救灾工作,一方面要落实防汛责任,加强江河堤防、水库大坝巡查,确保堤坝防洪安全,并叮嘱防汛部门统筹水多水少调度,水多时要考虑缺水需求,水少时要注重蓄水保水,顺时应势作决策,适时调整应对工作的重心,做到防汛抗旱两手抓。

  面对山洪威胁和湖泊、水库、河流汛情,各级防汛部门严格实行了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了骨干上岗、领导带班,保证了全程跟踪雨情水情工情灾情。加强信息管理,通过编发简报、当日值班信息,及时上报情况,为领导指挥决策、公开信息提供了基础依据。根据汛情灾情态势,加密了会商频次,在一日一商的基础上,还做到了随时会商,随时研究,加强了应急管理工作。突出抓好了灾害性天气预警,重点对防御山洪灾害、中小河流防汛、中小水库防洪、涉水在建项目安全管理、小区域滑坡避险、城乡渍涝抢排等方面的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并督促各地落实应对措施,保证了防洪抗灾工作有序推进。

  省防指成员单位启动协调联动机制,省民政、气象部门各自启动了三级、四级应急响应,交通、水利、农业、财政、国土等部门先后派出30多批次工作组,赴防汛一线,具体帮助防洪抗灾工作,形成抗灾合力。省卫生部门加派医疗救助队、疫病防治队、卫生监督队408支,在一线开展巡医问诊,防病治病,保证了暴雨洪水过后没有疫病流行。省民政部门配合灾区政府,积极做好灾民安置工作,保证了因山洪、滑坡、倒房、居住地进水等危难中临时转移安置的12万人,有临时住所、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医,维护了灾区民生安全和社会稳定。

  各受灾地方,防汛指挥人员迅速进岗到位,或坐镇指挥,或深入一线与广大干部群众并肩抗洪救灾。重灾地方普遍实行了包保责任制,将防汛抗灾责任逐级落实到了村组,增强了干部群众抗灾自救、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武汉、宜昌、潜江三市还启动了防汛四级应急响应,宜昌市的夷陵区、荆州市的公安县启动了防汛二级应急响应,宜昌市远安县、兴山县,黄冈市红安县,孝感市孝昌县分别启动了防汛三级或四级应急响应,增强了应对工作的有力有序有效性。通过层层组织发动,灾区有50多万干部群众投入抗洪救灾工作,加强了堤库巡查、架机抢排田间渍涝、改种补种和水毁修复。

  远安创造的奇迹

  宜昌远安县在百年一遇暴雨突袭中,县内的山丘河溪普遍突发山洪。由于防汛责任落实到位,预防措施先行,群策群防避灾,不仅全县无一处堤坝溃决,而且无一人伤亡,并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

  远安县发生的这场特大暴雨,来势猛、强度大、范围广当地史所罕见,而且主要时段在夜间,更增加了防汛抗灾的难度。由于远安县在入汛前细化了防汛行政首长责任制,和落实了52座小型水库安全监督责任人、行政责任人、防汛指挥长、主管部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岗位责任人等六类责任人,在突发特大暴雨时,各类防汛责任人都能在第一时间快速反应、进岗到位。县级领导挂乡镇、县直部门联系村、乡镇领导挂点村、驻村干部督导村的“四位一体”制度,为实施有效的防洪抗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鼓舞了受灾地方干部群众在突发强降雨面前的迎战士气和决心。水库312名六类责任人的进岗到位,为巡库巡坝,提供了人力保证,使水库始终保持在有效的动态管理中,从而有效控制了突发暴雨洪水的风险,保证了水库的防洪安全,为水库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城乡经济生产和交通安全提供了水安全保证。

  预案先行,为确保安全度汛提供了制度保证。入汛前,远安县修订完善了150个防洪预案,多层次的预案体系,保证了应对暴雨洪水的无空隙覆盖。当30日凌晨3时,降雨达到100毫米时,县防指按照预案规定,迅速启动防汛三级应急响应,县党政领导在第一时间分率6个工作组赴乡镇,组织镇村干部和党员,逐户开展群众避险转移,在最大量级的暴雨洪水到来之前,安全转移群众1347人,保证了他们提前脱离险境,维护了民生安全。

  防汛抗洪救灾的合力,源至于党政主要领导的率先垂范和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县委书记周正英、县长张世敏在暴雨洪水的威胁中,始终战斗在第一线,实施靠前指挥;各乡镇干部职工与灾区群众并肩战斗,县水利、人武、消防、公安、广电、民政等部门密切配合,迅速投入抢险救灾。特别是在6月30日中午,沮河河滩4名群众被洪水围困的千钧一发之际,远安县紧急调集60多人,携带冲锋舟驰援,历经5个多小时,使受困群众安全脱险。

  借助平台的避险

  湖北山丘面积广大,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近几年来山洪危害愈演愈烈,每年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分别占洪涝灾害的8成和7成,山洪已成为湖北的心腹之患。一位省领导曾明确指出,此患不除湖北难安,民生不保。

  防御山洪危害,是湖北应对暴雨洪水灾害的主战场之一。由于梅雨期的多轮次暴雨,基本覆盖了汛前已完建山洪非工程措施项目的45个县,使这些县的建设项目在经受暴雨洪水检验的同时,又充分发挥了显著的预警避险保安作用,实现了项目建设的目标,即努力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效避免群死群伤。

  实现这一目标,项目建设管理的基础工作尤为重要。首先是抓好验收,为项目安全应用把好了质量关。4月底,湖北2010年、2011年两个年度计划安排的45个山洪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完建后,省防办即刻安排全面验收工作,并召开现场会,推广咸宁通城县实行规范验收的经验。通过典型引路,为各项目县严格验收,提供了可操作性的范本。目前,已有一半以上的县完成了项目验收,未完成验收的县,也通过这项工作整改了薄弱环节。由于狠抓了项目验收关,使这些项目能在山洪防御中得到有效运用。

  其次是抓好演练,为项目的运用提供了实战经验。进入主汛期后,省防办在山洪易发的宜昌夷陵区的小溪塔街,组织开展了实战演练。通过现场模拟暴雨来袭、项目设施预警、群测群防响应、实施有效避险转移等具体措施,使参训的45个县防汛部门深受启发教育。随后,咸宁、宜昌等市结合山区防御山洪实际,普遍组织开展了项目运用的模拟实战演练。通过这些措施,对群测群防骨干如何运用监测预警项目、关键时刻如何实施避险转移,起到了重要作用。

  再次是抓好运用,为避险保安提供了科技平台。中央和省财政投入2.69亿元在45个县建成的山洪防御非工程措施项目,以958个自动雨量监测站、304个自动水位监测站、5097个无线预警点为主,构成了县级山洪监测预警科技平台,为有效避险保安提供了具有科技含量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多场次暴雨来袭时,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及时监测雨量、洪水,通过预警平台发布预警信息8000条(次)。接到预警信息后,村组、乡镇的基层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第一时间进岗到位,迅速启动预案,组织带领群众避险转移,有效保证了9450人通过山洪预警项目,得以脱离险境。这些重要预警信息,为遭山洪威胁的群众撑起了生命保护伞,当地群众普遍反映,山洪防治项目为我们的生命安全站岗放哨,真是一项惠泽民生的工程!

  在解救被山洪围困的群众中,消防官兵发挥了克难攻坚作用。7月12日,武汉市黄陂区暴雨倾盆,电闪雷鸣,洪水淹没了蔡甸乡团山村的两间民房,3名老人和1名前来施救的老人,都被困于湍急的河流中。紧急关头消防战士及时赶到,通过抢结绳索桥施救,经3小时奋战,4名老人得以安全脱险。据省防汛部门统计,黄冈蕲春、宜昌远安、武汉黄陂等县市区数百名消防官兵和民兵预备役联手,共计紧急转移危难群众752人,再次显现了“橄榄绿”在群众生命遭受暴雨洪水威胁的关键时刻,其维系民生安全的作用不可替代。

  综合防控的成效

  在应对多场次暴雨洪水的危害中,群防群控尤为重要。各地重点对水库、水电站加强了规范性的巡查工作,特别是对病险率高达60%左右的5000多座小型水库,实施重点巡查,数千名专管人员全部上岗到位,有效保证了汛情有人报、险情有人查、预警有人做、管护有人干,为加强小型水库安全度汛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人力保障。通过加强对各类水库、水电站实施有效的动态管理,保证了未发现一处险情隐患,为防洪安全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山区干部群众集中精力组织避让山洪保安,提供了良好的安全条件。

  在江河防汛中,荆州、武汉、孝感、天门等市对出现汛情的江河,及时启动防守预案,高峰时有1.4万干部群众在1104公里超设防、448公里超警戒的江河堤线上严密布防,由干部带队、分堤段负责,昼夜巡查,徒步拉网查,做到了有险必查、应查尽查,有险必报、出险必抢,重险必守、险变必控,保证了出现汛情堤段始终在可监控的范围中。7月9日,巡查人员发现因地质钻孔封堵不严,荆江大堤桩号717+150、距内堤脚510米,地面高程34米,出现孔径11厘米的管涌,冒浑水带细砂,出水量每分钟约200公斤。出险时沙市站水位41.69米,距设防0.31米。发现险情后,当地于9时30分组织抢护,采取围井四级导滤的应急措施,苦战6小时,控制了险情,并落实了坐哨守险观查措施,确保万无一失。在江河防汛中,由于防汛责任人组织指挥得力、干部带队巡查措施到位、基层水利工程技术人员现场优化方案,共计及时发现和抢护险情19处,其中管涌3处,保证了江河安澜。

  水利工程在应对暴雨洪水中,更是功不可没。水利部门在应对暴雨洪水危害中,加强了工程设施的调度,对超汛限水位的水库,实施了平稳安全泄洪,既发挥了水库调洪削峰作用,又有效保护了水库下游的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超汛限水位的湖泊,坚持涵闸自排、泵站提排并用,当长江段水位上涨,涵闸不能自排时,加大提排力度,高峰时开启骨干泵站37处,日排1.4亿立方米,通过田湖统筹、先田后湖的科学调度,累计排水入江50多亿立方米,有效调控了湖泊水位,减轻了农田渍涝威胁,荆州、武汉、鄂州、天门、潜江、仙桃等沿江滨湖市的619万亩(次)基本农田渍涝在3至7天全部排完,为农业抗灾夺丰收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水安全环境;武汉市重点抓好了城区排渍,通过临时架机、流动泵车、固定泵站抢排,累计排水约3000万立方米,基本保证了城区生活生产交通正常秩序。

  当气象部门预报,7月14日暴雨过程结束后,全省将于7月18日入伏出现晴热高温天气时,省防汛部门要求旱区十分珍惜雨洪资源,结合天气预报,注意安全收好尾水。总的原则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雨洪资源,多蓄水多保水。对超汛限水位的湖泊,实行缓排调度,根据短期天气预报,控制水位不超设防,尽可能为后续抗旱多蓄水源。由于各地重视蓄水保水,按照规范落实安全蓄水保水措施,暴雨过程结束之后,全省新增蓄水6.5亿立方米,其中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的“新三万”活动实施挖万塘清淤渠后的塘堰蓄水约1.1亿立方米,为应对可能发生的高温伏旱提供了水源保证。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7月20日

孙又欣
责任编辑:郑秀云


  相关新闻:
湖北今年最强降雨后增蓄水6亿立方米 仍旱涝不均
湖北省中小河流治理试点项目接受“国考”
湖北省委副书记张昌尔指导防汛抗旱工作
松滋市成功抢护管涌险情 湖北省领导批示给予肯定
湖北省加强沿江地质钻孔和水井排查
湖北安排防范新一轮暴雨工作
湖北防汛抗旱两手抓
宜昌市6.29特大暴雨应对分析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