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安全供水 提质增效
——四川双流县水务局局长周永强谈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本报记者 蒋文 王华

  饮水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按照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四川省双流县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以城乡水务一体化建设为主线,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为抓手,坚持高标准建设,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现城乡居民供水“同源、同网、同价、同质”,走出了一条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又全面提升农村供水品质的特色之路。本报记者就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相关做法和经验,专访了双流县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永强。

  记者: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双流县的城乡供水情况。

  周永强:双流县西、北、东三面环绕成都中心城区,面积1032平方公里(含天府新区直管区),辖24个镇(街)257个村(社区),常住人口127万。双流县自产水资源量有限,年人均水资源量仅606.5立方米,远低于世界人均用水紧张警戒线(1700立方米),县域用水主要依靠都江堰配水。同时,双流水质型缺水与资源型缺水并存,境内仅有金马河(岷江水厂水源)一条河流的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要求。

  在打破城乡供水二元结构过程中,双流县立足于2004年开展农村饮水安全普查的基础,先后编制完成《双流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双流县供水总体规划》等5个规划,并按照“先镇后村、远近结合,建管并重、标本兼治”的原则,确定了“以岷江水厂管网供水为主,以小型集中供水设施供水为辅,以分散庭院式供水为补充,分地区、分层次、分阶段解决全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总思路,以金马河为集中供水第一水源,成都管网为补充水源。同时,立足现有管网,通过建设加压站进行分级加压,按“先平坝区、后浅丘区、再深丘区和偏远农村地区”分区,以镇、村、组分层推进,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目前,双流县最高日供水量达48万吨,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已全面解决,形成了“平原浅丘自来水满覆盖、山丘小型设施供水达安全、村组自来水管网能直达”的城乡供水一体化格局。

  记者:双流县是如何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的?

  周永强:双流县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发改、建设、水务、财政、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及相关镇(街)为成员单位的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形成了政府推动、水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供水工作机制。同时,县水务局、岷江水厂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协调工程建设、管理。各镇(街)以村为单位,进行集中申报,供水企业组织实施,镇(街)、村、户配合工程建设。

  近年来全县共投资约20亿元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除积极申报中央、省、市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专项资金近1亿元以外,双流县还加大财政供水补贴和企业自筹力度,积极创新融资渠道,于2008年成立了双流县水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6年来共融资12亿元,为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按照“统一管理、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的原则,供水设施以国有资产形式全部移交给岷江水厂统一管理,按企业化运作,纳入岷江水厂同一个水费价格体系,实行同网、同压、同价的管理方式,将国有资金转变为国有资产,并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确保供水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除主营自来水生产与销售外,岷江水厂还兼营自来水管道安装及PE供水、燃气、排水管材的生产与销售。多元化经营模式确保了企业的良性运转,兼顾了社会和经济效益。

  记者:水质安全是确保广大群众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双流县在保障水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周永强:通过积极申报,经四川省政府和成都市政府批准,双流县设立了岷江水厂水源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全长8600米,其中7500米的水域及两岸陆域在温江区境内。在确保水源安全上,通过制定《成都市岷江自来水厂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总体工作计划》《原水水质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等,强化水源保护和应急处置。金马河流域站、水务执法大队定期和不定期对金马河水源地进行巡查,确保河道安全;岷江水厂定人定责坚持每日巡查水源保护区1~2次,确保原水安全。通过在水源保护区设立警示标识,在一级水源保护区设置隔离围墙,在二级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设立告示牌等,加大水源保护工程建设力度。

  在提高水质自检能力方面,双流县在2008年建成全省第一个县级饮用水水源水质自动监测站,每两小时自动对氨氮、氟化物等13项水质指标检测一次。2012年,岷江水厂再投资462万元,建成农村饮水安全水质监测中心,具备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的常规42项指标和非常规12项指标的检测能力。此外,岷江水厂还委托国家水质检测中心、县疾控中心每年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出厂水及管网末梢水进行检测,均达到106项水质指标要求。2014年建成饮用水水源重金属在线监测系统,对重金属六价铬、铅、镉、锌、镍5个参数实施在线监测。岷江水厂的净水生产过程、自来水输配过程中的关键点可利用物联网传感、传输技术监控,实现了供水全生命周期管理。

蒋文 王华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未标题-1.gif
首页大图模板.jpg
未标题-1.gif
贵州正安县:城乡供水一体化 甘泉润泽千万家.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