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水管体制改革工作总结报告


2007-09-28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下发以来,在水利部和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成员单位的支持下,我省水管体制改革总体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力地促进了水管单位的建设与管理。

    一、水管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

    1、政策层面上工作基本完成。2004年8月省政府《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下发后,全省10个市(区)均成立水管体制领导小组,并结合本地实际,广泛调研,反复协调讨论和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意见);省物价局按照改革政策重新核算了全省12个大型灌区的水价成本,为“两费”的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

    2、省级试点取得重大突破。为保证全省水管体改工作稳步、健康、有序推进,我们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原则,确定了15个水管单位作为全省水管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目前13个试点单位的“两定”方案得到有关部门批复,其他2家的改革实施办法也经过本级有关部门审查,等待政府审批。其中西安市沣惠渠、咸阳市羊毛湾水库等单位“两定”和“两费”已落实到位,内部改革、管养分离等工作基本完成,开始按照新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运转。省泾惠渠、交口抽渭、桃曲坡水库管理局改革实施方案,已经省编委批复,正在落实各项改革措施。

    3、省属工程及市、县体改工作全面推进。全省236家有改革任务的水管单位“两定”测算等基础性工作基本完成,核定编制、落实“两费”、管养分离等工作也正在按计划全面推进,并已取得明显进展。目前,省属6家水管单位,有3家改革方案得到批复,其他3家改革方案省级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审核;市属16家水管单位,有14家改革方案得到批复,其中西安、延安、宝鸡、咸阳、汉中、铜川等市属水管单位定性定编全部得到批复,“两项”经费基本得到落实;县属224家水管单位,有58家改革方案得到批复,两项经费基本落实。其中榆林市县属水管单位定性定编全部得到批复。

    4、“两费”落实等改革难点工作取得进展。几年来,各地和各级水管单位在“两定”的基础上,把“两费”落实作为水管体改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来抓,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较大进展。经测算全省应落实“两费”30411万元,已落实21284.5万元,占69.9%,其中原财政拔款和水管单位收入抵顶17288.8万元,新落实3995.7万元。在新落实“两费”中,省级试点单位落实2332.7万元,非改革试点单位落实1663万元。人员经费落实渠道主要是供水收入和财政拨款。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落实渠道分别为市、县属工程主要是财政预算资金,省属工程是省级维修养护岁修资金。目前,省水利厅已确定省级维修养护岁修资金来源为省级水利建设基金的30%,每年约为9000万元,主要用于省属工程和对非省属大型工程的补助,现省财政厅正在审核。

    5、管养分离情况。按照管养分离“三步走”思路,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其中省级试点单位西安市沣惠渠管理中心将工程维修养护人员从灌区日常管理中剥离出来,在全省率先成立了西安市惠丰工程养护有限公司,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现已累计完成建设、管护合同10份,完成产值396万元;省江河管理局下属渭南河务局,组建成立渭南绿水生态工程有限公司;省属五大灌区已开始实行内部管养分离,对其实行内部核算,初步建立了专业化的工程维修养护体系,管理机构得到精简,维修养护水平得到提高,运行成本明显降低;同时各市、县还针对水利工程规模小,工程维修养护资金少,不具备实行“管养分离”条件的实际,联合组建维修养护企业,这些工作的开展为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奠定基础。

    6、人员分流安置和社会保障政策落实情况。全省改革后应分流3800人,目前已分离和内部分离的人数达到1993人,占52%,职工思想基本稳定,分离工作推进平稳。全省236家灌区、水库、堤防管理单位,办理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两项社会统筹的185家,占78.4%;应参保人数19641人,已参保人数15080人,占76.8%;省属水管单位6590人全部参加保险。143家自来水公司、水电站管理单位,办理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113家,占79%。在已办理两项统筹的单位中,由于经费紧张,有不少单位无力负担两项统筹,据统计,全省公益性和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年拖欠职工养老保险1632万元,拖欠职工住房公积金1822万元。

    7、水管单位职工工资拖欠情况。由于水管单位收入有限,水价不到位, 水管单位经营步履艰难。全省差额拔款单位和自收自支水管单位职工工资拖欠较为普遍。据统计,全省公益性和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年拖欠职工工资5021万元,各项政策性补贴更是难以到位。以省属五大灌区为例,按套改前工资标准,年拖欠职工工资及政策性补贴2599万元,人均拖欠0.584万元。就差旅费而言,我省部分水管单位差旅费还是执行上世纪九十年代标准,如省宝鸡峡管理局出差标准为6元/日,省泾惠渠管理局出差标准为8元/日,省交口抽渭管理局出差标准为12元/日,目前我省大部分水管单位给职工没有兑现菜篮子补贴、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浮动工资、正常调整工资和离退休职工住房补贴,有的水管单位甚至给职工节假日值班费用也没有兑现。渭南市洛惠渠灌区2007年由于天气影响,年水费收入减少630万元,下半年5个月工资和经费没有着落。随着这次工资改革逐步到位,职工工资更是无力兑现,工资拖欠问题将愈来愈严重,与社会其它行业的事业单位相比,差距会越来越大。

    二、 水管体制改革的主要做法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地在改革之初,均成立以主管市(区)长为组长,发改、财政、编办、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改革领导小组,并落实办公经费和场所,明确工作人员,为推进体改工作提供了组织和财力保证。西安、铜川、榆林、汉中、渭南等市先后召开了由主管市长参加的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市水管体制改革工作。西安市在单位分类定性的同时,明确财政拨款形式,合理调整财政预算内资金支出结构,落实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铜川、咸阳、渭南市在推进水管体制改革过程中,组织工作人员反复学习领会文件精神,掌握改革实质,明确改革重点,邀请成员单位参与调研和考察,争得成员单位对体改的支持和理解。

    2、五项措施推改革,分片检查促进度。去年省水利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通知》,制定出五项工作措施。1、建立水管体制改革责任制;2、将改革工作与水利建设项目、资金安排挂钩;3、实行厅领导联系各市水管体制改革制度,并成立三个巡查组检查指导;4、完善改革进展情况通报制度;5、将改革工作纳入各类评先创优活动的主要考核内容。为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改革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明确了厅领导联系市,成立了关中、陕北、陕南三个巡查组,去年4月下旬对全省各市(区)改革进展情况进行了检查、督促和指导,年终又将改革工作纳入到“水利振兴杯”和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有力地推动了水管体制改革工作;今年我们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全省水管体制改革的通知》,并于7月份联合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编办对各市改革工作进行督导,力促年底前基本完成改革任务。

    3、召开全省水管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推进全省水管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去年8月份在西安召开了全省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总结了我省三年来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取得的成绩,交流工作经验,动员大家开拓进取,克难攻坚,按时完成全省水管体制改革任务。会后,各地市主动向政府部门汇报,与成员单位沟通,对体改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市县体改工作全面展开。今年4月又召开了全省水管体制改革汇报会,总结了前阶段工作,分析了存在问题,明确了改革措施,要求各市进一步加快改革进度,确保2007年底基本完成改革任务。与此同时,我们出台了《水管体制改革总结验收办法》,明确验收标准,全省水管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4、加大内部改革力度,保证改革和行业稳定。水管体制改革涉及到全省3万多水管职工的切身利益,保持改革的平稳推进,是水管体制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志。各地高度重视改革的平稳推进,注重改革方案的可操作性,注重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千方百计为分流人员找出路,落实社会保障措施,保证改革和行业稳定“双赢”。延安市采取一次性清退临时用工等措施,妥善安置部分富余人员,最大限度地维护了职工的切身利益;省泾惠渠管理局为全局职工建立了养老和医疗保险,为养护中心和经营单位的职工建立了工伤和失业保险;省属水管单位及汉中市石门水库、渭南市东雷一黄等单位实行竞争上岗和工效挂钩,对经营实体实行目标管理,同时加快灌区农民用水协会组建步伐。延安、安康、榆林等市将水管体制改革与中、省级水利投资挂钩,建立了水管体制改革督查和通报制度,将水管体制改革纳入到年度考核之中。

    5、加大宣传力度,培训改革骨干,推进改革步伐。在推动改革工作的同时,我们还注重水管体制改革的宣传工作,提高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管单位对水管体制改革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取得政府领导和有关方面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利用《陕西水利》杂志及陕西水利网站,开设“水管体改”专栏,累计编发《水管体改简报》35期,宣传改革动态,交流改革经验。各级在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工作中,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宝鸡市冯家山、咸阳市羊毛湾、铜川市高尔塬等水管单位组织职工广泛开展学习讨论,增强全员改革意识,动员职工积极参与改革,为改革营造良好的氛围。去年五月下旬,我们举办了两期体改培训班,培训人数达到280人,截止目前,我省水管体制改革培训三期,经过部、省培训的人数达到445人,从事体改的人员基本都通过了培训;为了学习借鉴外省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先进经验,我们先后组织了四次考察学习活动,分赴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山西、江西等省,带着具体问题考察,结合我省实际,提出搞好我省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的建议和意见。西安、渭南、咸阳、汉中、宝鸡等市邀请成员单位的同志一起考察学习外地水管体改工作经验,既深化了认识,又增进了感情,加快推动了当地水管体制改革工作顺利开展。

    三、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总结我省水管体制改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与水利部要求和兄弟省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

   1、认识仍然不到位。我省地处西部,由于部分市、县财政困难,入不敷出,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畏难情绪,对改革的完整性、系统性认识仍然不到位,单纯认为改革就是增加事业编制,争取财政资金,对其他环节的工作缺乏主动性,尤其是对单位的内部改革抓得不紧,措施不力,影响了改革整体推进的效果。

    2、进展不平衡。西安、铜川、延安、榆林等市进展较快,县、区改革任务完成过半。渭南、汉中等水利大市,又是农业大市、财政穷市的改革进展较慢。有些“吃饭财政”的县,编制部门核定了编制,其基本支出一时也难以真正到位,“两费”落实难度很大,对全省工作整体推进造成严重影响。

    3、定性定编和经费落实难。一是成员单位的主管领导,工作变动频繁,需要重新做工作,增加了工作难度;二是大幅度增加财政供养人员,编制部门和财政部门都很慎重。省属三个试点单位的改革实施方案于2005年7月就上报省级有关部门,省编办经过调查核算,拿出了初步意见,曾反复修改,五易其稿。省财政厅在拿出初步意见时,也曾四易其稿,直到2007年6月20日,省编委才正式批复了三个单位的改革方案。三是工程维修养护资金尚未完全建立,省级维修养护资金还未正式建立,市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除西安市将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费用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外,其它市、区尚未实质性落实,必将影响维修养护经费的全面落实。

    4、改革攻坚难度大。由于历史原因,水管单位遗留问题突出,拖欠工资和社会保障欠账多,安置富余人员渠道少,社会保障政策落实难,因维修养护资金落实不到位,推行管养分离尚有一定难度。

    四、几点建议

    一是水管体制改革必须自上而下的推动。建议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各部门要切实将水管体制改革与水利工程项目投资挂钩,在申请中、省投资的项目立项时,要有政府批复的水管体制改革方案,并有体改部门的核实意见,在项目竣工验收时要审查水管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否建立,对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没有建立的不能通过验收。

    二是建立农业灌溉供水水价补偿机制。按照《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农业供水按供水生产成本、费用核定,但实际上,在政府着力解决“三农”问题,降低粮食生产成本的大环境下,按农灌水价成本标准收费达不到,也不现实。随着工资制度改革和管理成本加大,水管单位财务状况不但难以改善,与其它行业相比,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建议建立合理的水价补偿机制,由水价造成的政策性亏损,当地财政给予补偿,这样才能有利于水管单位健康发展。

    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建议对水管体制改革推进快,效果好的省、市、县,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在项目立项、投资、建设上给予优先安排,以提高各级水利部门推进水管体制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四是延长征收水利建设基金。按照国务院颁发的《水利建设基金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到2010年12月31日,水利建设基金将停止征收,如停止征收,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费将无法落实。因此建议国家出台有关政策,延长水利建设基金征收年限,保证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费用能足额落实到位。

    五、下一步体改工作任务和措施


    按照全国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目标,下半年,我省体改工作继续围绕两个突破开展工作。一是尽快出台《省属和大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筹集管理使用办法》、《水利工程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等配套办法,争取省直单位“两费”落实到位,市直单位基本落实到位,县属单位到位一半以上;二是进一步充实完善内部改革、管养分离、社会保障有关办法和制度,使管理体制与内部机制改革同步进行,做到岗位设置科学合理,职工队伍团结稳定,单位向良性方向发展,使改革真正取得实效。同时按照既定目标,对已具备改革验收条件的单位积极开展改革验收工作,确保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的质量。
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到排工作时间表,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把五项改革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与省级有关部门联合督查,加快县、区改革进程,力争年底前基本完成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目标任务。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7年9月28日

作者:
SRC-102
  
 
无标题文档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