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2007-09-28

    近年来,我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在水利部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组织实施、试点先行、积极稳妥推进”的指导思想,以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目标,切实加强领导,采取得力措施,积极稳步推进,取得了可喜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水管单位基本情况

    我省现有水管单位382个,按工程类型分,其中水库类单位62个,河道堤防类单位5个,水闸类单位2个,泵站类单位86个,灌区类单位190个,其他类单位37个;按单位性质分,其中公益性水管单位11个,准公益性水管单位358个,经营性水管单位13个;全省水管单位现有人员21490人,其中,正式职工18239人,离退休人员2183人,其他人员1068人。

    2006年,全省水管单位总收入47147.7万元,其中:财政拨款3035.5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219万元,水电费收入43040.5万元,多种经营等其它收入852.7万元;总支出61105万元,收支差额-13957.3万元。各类水利工程形成固定资产96.4亿元,控制灌溉面积1434.4万亩,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2055万亩的69.8%。

    二、水管体制改革总体进展情况

    (1)全省进展情况

    200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后,2002年11月,省政府发出了“关于贯彻落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全面安排部署了改革工作。2003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批转了《甘肃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并确定在工程类型、规模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31个试点单位先行改革。在水管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04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甘肃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水管体制改革全面启动。随后,省水利厅相继下发通知,对水管体制改革完成的目标任务、时间安排、措施办法等提出明确要求,及时检查指导全省改革工作。同时,我省各地结合实际,狠抓水管体制改革方案的制定和落实,水管体制改革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效。截止目前,我省14个市(州)结合当地实际,均出台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12个水管单位的改革方案已经各级政府批准实施,占全省382个水管单位的55.5%;278个水管单位完成了分类定性工作,占水管单位的72.8%;359个水管单位完成两定测算工作,占水管单位的94%;酒泉、庆阳二市的34个水管单位率先通过了水管体制改革验收。

    (2)水利部试点联系单位改革工作进展情况

    水利部水管体制改革试点联系单位—甘肃省水利厅讨赖河流域水利管理局,也是我省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单位,根据国务院关于水管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有关政策精神,2006年10月,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甘肃省水利厅关于讨赖河流域管理局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讨管局实施了全面改革。通过改革进一步明确了流域管理职责,落实了流域管理人员编制和经费等,目前各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单位自查自验工作结束,相关材料报已报水利厅,水利厅协调相关部门,准备近期进行验收。

    (3)水管单位分类定性、定岗定员、经费测算情况

    参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维修养护定额标准(试点)》,各地水利部门和水管单位结合实际,对全省各类水管单位改革情况进行了测算。全省382个水管单位中有369个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年共需经费117611.8万元,其中经营性经费77238.3万元,公益性经费40373.5万元。公益性经费中人员经费11284.8万元,公用经费3226.3万元,日常维修养护经费5608.5万元,更新改造经费20253.9万元。目前,全省278个水管单位已完成了分类定性,27个水管单位定性为纯公益性质,246个水管单位定性为准公益性质,已批准编制11615人。

     (4)两项经费落实情况

   根据公益性和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公益性部分正常经费由同级财政负担的改革精神,目前,已批准改革实施方案的212个水管单位,应落实公益性人员经费8896. 8万元,已落实1451.4万元,占应落实的16.3%。公益性部分维修养护经费应落实2333.5万元,已落实51.1万元,占应落实的2.2%。其中,省水利厅讨赖河流域管理局改革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批准,落实30名公益性人员基本经费约70万元;省引大工程管理局为省政府直属管理单位,定性为准公益性事业单位,年费用1956.3万元由省财政纳入预算支出,水费收入全额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5)管养分离情况

    要实行管养分离,关键是要落实维修养护资金。由于我省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专业队伍少、工程维修养经费不能足额落实,因此为提高维修养护水平,降低运行成本,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我省从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际出发,水管单位内部在机构、人员、经费上实行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的分离,对维修养护实行内部合同管理和企业化运作。目前,我省有工程维修养队伍的水管单位19个,通过改革,在内部实行管养分离的12个,应分离138人,已分离129人。

    (6)人员分流安置情况

    据测算,全省水管单位需分流人员1613人,目前共有62个单位分流人员269人,其中:武威市6个水管单位分流人员99人,天水市2个水管单位分流人员20人,临夏市2个水管单位分流人员5人,酒泉市18个水管单位分流人员111人,平凉市34个水管单位,分流人员34人。人员分流安置立足水利部门内部安排:一是安置到乡镇供水管理、旅游、园林、养殖等多种经营岗位;二是辞退部分临时工;三是接近退休年龄的人员提前退休。

     (7)水管单位职工生活及社会保障政策落实情况

    由于我省东、西部地域间的自然条件及经济水平存在差异,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水管职工在收入、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据2002年调查,河西地区及中部高扬程提水灌区水利基础较好,职工平均收入7500-12000元/年,而条件相对较弱的河东地区及中部自流灌区,职工平均收入为3500-8500元/年。我省事业性质水管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仍按照现行养老制度执行。医疗、失业、工伤、计划生育等社会保险,根据法规政策统一参加所在地的保险。如玉门市白石、小昌马两个灌区结合水利工程实际,管理岗位定员67人,内退3人,清退临时人员13人。对解聘和内退人员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妥善安置,3名内退人员作了转制前后的养老保险待遇衔接。同时,积极组织协调,多方筹措资金30万元,解决了23名职工多年来未解决的工伤、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问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我省的水管体制改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但与其它兄弟省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1、至今,我省仍有少数水管单位改革实施方案尚未编制完成,170个水管单位改革实施方案未经批准。一些地方对水管体制改革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2007年底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十分艰巨。

    2、由于我省自然条件差,经济欠发达,各级财政困难,普遍存在公益性经费落实难度大的问题。

     3、我省现行平均供水价格0.08元/m3,只达到成本0.125元/m3的64%,水管单位年收支差约-1.3亿元,客观上造成政策性亏损,少数地方水费管理使用中仍存在平调、截流现象,影响了水管单位改革的积极性。

    4、供水价格的长期不到位,加之公益性部分经费得不到合理补偿,我省许多水管单位存在垫资搞维修建设、拖欠职工工资、降低职工福利等现象,工程大修费及折旧费无法落实。

    四、对策和建议

    今年要全面完成水管体制改革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下半年,我厅要在水利部和省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落实各项措施,顺利完成改革任务。

    一是坚持执行改革工作与项目投资挂钩的激励机制政策,对改革工作进展迟缓的地方,酌情削减水利投资,以项目建设促改革,以改革巩固项目建设的成果。

    二是根据国家水管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精神的要求,我厅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积极向政府汇报,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公益性经费的支付渠道和方式,同时,也请求水利部争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适当安排中央水利资金,引导地方公益性经费的落实,促进水管体制改革。

    三是我省大量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的问题突出,已严重影响到水利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要紧抓当前国家实施水管体制改革和水利工程更新改造的有利时机,以改革抓管理,以项目促改革,逐步改变水利工程日趋恶化的被动局面。

    四是进一步采取水管体制改革与水价改革同步推进的办法,加快水价改革步伐,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水价形成机制和管理体系,重点抓好我省“十一五”水价改革目标任务的落实工作,分区域分阶段实施水价改革,夯实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经济基础。

    五是在水管体制改革中,各级水利部门领导首先要确保水管单位职工人员基本费用的支出,全力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其次是要加大职工教育培训投入,采取提高学历、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等多种办法,加强水利管理人才的培养,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六是加强督促检查,搞好验收工作。一方面组织开展水管体制改革督导检查,进行全面扫尾工作,确保基本完成改革任务;一方面根据水管单位改革完成情况,及时安排做好验收工作,按照要求高标准完成验收任务保障改革措施的全面落实。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7年9月28日

作者:
SRC-102
  
 
无标题文档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