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浦口滨江大道
□通讯员 陈松平 秦建彬
车行在南京浦口的滨江大道,近处是绵延的江滩湿地,远处是气象万千的大江景观。周末带着家人朋友沿江兜风,赏玩江景,这样惬意的亲水乐水休闲方式,成为古都南京市民的新时尚。
这一改变源于浦口新城滨江大道的建成通车。
南京浦口新城滨江大道是长江设计院设计的国内首个堤防工程与城市道路相结合的工程。防洪、通行两不误的生态大道,其功能集防洪、交通、景观、休闲等于一体,有效改善了南京过去“江不见城、城不见江”的尴尬,方便市民亲水观景。日前,长江设计院堤路结合技术成果获得了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先进实用技术推广证书》。
定位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南京城,自古以来一直沿着长江以北秦淮河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南京市提出了沿长江发展的重大战略构想。在浦口启动建设滨江大道,不仅要满足防洪功能要求,保障整个浦口新城的城市安全,更要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上形成标杆作用,引领整个浦口新城的基础设施建设。
这就需要滨江大道的设计将城市防洪、城市景观等因素放在一起思考,满足各方诉求。长江设计院以技术创新作为切入点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将道路和堤防的布置进行反复优化比选,寻找最优的路堤线型,提出堤防工程与城市道路相结合的关键技术。
据长江设计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邓越胜介绍,堤路结合技术满足了滨江大道"防洪安全、合理利用岸线资源、交通便利"的建设要求,使岸线与堤防完美结合,突破了现行堤防规范的限制,避免江堤阻隔造成的沿江道路"临江不见江"的现象。同时,道路与堤防结合加宽了堤防断面,提高了堤防的安全稳定性。
堤防工程与城市道路均有特殊性,结合在一起,尤其存在高填方、路基软土层深厚、裂缝控制防渗控制要求高等挑战。长江设计院技术人员创新设计,对新老路堤不均匀沉降采取多层土工格栅、锥探灌浆、路面加筋网等综合处理措施。在新老路堤结合面设置多层土工格栅,并在路面基层处设一道钢塑土工格栅,将新老路堤联为一体,以提高新老路基的整体性,减小不均匀沉降。在路堤填筑沉降稳定后,对新老路堤结合面处采取锥探灌浆处理。
新老路堤结合部位的不均匀沉降会引起路面基层的开裂。为减少基层反射裂缝对面层的影响,提高行车的舒适度,堤路结合段在基层顶面设置一层镀锌钢丝网或三向格栅,在下面层与中面层之间设置一层玻璃纤维土工格栅。通过加筋材料,能更好地控制反射裂缝,延长路面大修的周期。
针对南京城市路基填土运距远价格高的问题,堤路结合设计采用吹填砂路基填筑,采用粉细砂吹填路基,在吹填砂施工过程中采取分层吹填分层碾压方法提高吹填粉细砂密实度,很好地解决了城市土料资源的缺乏问题及土料开采对环境的破坏问题。仅此一项节约工程投资 2.3 亿,得到了南京市政府的高度好评。
南京浦口新城滨江大道建成通车的实践证明,堤路结合这一创新技术为提高城市防汛能力、节约城市土地资源、开发滨江旅游和繁荣沿江商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据介绍,堤路结合技术目前还应用于正在建设中的武汉市江北快速通道,建成后将呈现"江岸段堤顶观江、武湖段田园风光、外环线段湿地风貌"的景观,有力地彰显武汉滨江滨湖的城市特色。同时,镇江、安庆、芜湖等沿江重镇也纷纷赴南京考察调研浦口新城滨江大道,有意借鉴堤路结合的新模式,打造城市的滨江风光带。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5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