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上海浦东:依托科技打造防汛安全新格局
 
分享到:
2014-08-20
 

浦东大治河东水闸排涝

浦东排水管理所现场

一线员工巡视海塘

  上海浦东新区东南面海,西北临江,拥有117公里的一线海塘和65公里的黄浦江防汛墙。如果遇到类似“台风、暴雨、大潮”三碰头的极端恶劣天气,浦东能否安然无恙?浦东防汛安全系统的保障状况到底如何?

  海塘,见证浦东成长

  浦东的一线海塘,大部分都达到了两百年一遇的防汛标准,与历史上的老海塘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海塘线就像树木的年轮见证了浦东的长大。

  “进入汛期后,这里每天24小时都有人轮班值勤,以应对各种可能的突发事件。”8月13日上午,在浦东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刚值完头天夜班又直接上早班的防汛办副主任叶志刚说。

  浦东陆地的东南两面向大海敞开,受季风气候影响明显。据历史资料记载,平均每年遭受两次台风影响,平均每4到5年遭受一次较大台风,平均每8到10年遭受一次严重台风影响。由此,修筑海塘、抵御潮汛,历来就是浦东人民守卫家园、繁衍生息的头等大事。

  目前,浦东117公里的一线海塘中,大部分都达到了两百年一遇防汛标准,其余的也都达到了百年一遇的要求。“这些标准是指海塘能够经受住两百年或百年一遇的最高潮位与12级风正面袭击叠加作用下海潮冲击力的抗击强度,并不是固定的建筑数字。”叶志刚说。

  “一线海塘由于每一地段在位置、风向、潮位、地势等地理条件上的差异,它们经受海浪、台风、暴雨等自然侵袭的程度不同,因此,同样标准的海塘在不同地段的设计建造上,宽度和高度不完全一样。”浦东海塘防汛墙管理署信息科科长丁亚萍说。

  浦东海岸线,海潮冲击力最大的地段要数芦潮港一带,在2000年修筑的一线海塘“世纪塘”就达到了底宽37.6米、堤顶宽度9.5米,墙顶标高9.43米。

  智慧,防汛安全的升级版

  浦东的防汛防台工作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以高速宽带、数字化、信息化为特征的现代互联网技术,为浦东的“防汛安全”防护系统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近期,浦东连日降雨,这对城市的排水排涝系统无疑是一个考验。

  8月18日下午1点,大雨倾盆。记者在峨山路555号的浦东排水管理所看到,新近投入使用的“排水自动化监控系统”正实时监控一线泵站,有条不紊地开展排水、排污工作。

  在中央控制室的3块超大显示屏上,分别实时展示着浦东80多个大流量泵站的设施设备运行数据,各站点的现场监控视频,以及星罗棋布的各类地下排水管网、泵站位置。“这套系统直接与气象台联网,可以预先掌握天气状况,及时、准确地操作泵站排水。”排水所副所长沈炯说。

  与此同时,浦东另一大排涝系统——区管的16座河道水闸,也在数字化监控系统的操作下平稳运行。根据监测到的内河水位以及水闸外海潮水位数据,利用摄像头实时监控各处水闸的开启和关闭,始终将内河水位控制在2.8米的安全警戒线下。

  “这些摄像头就像千里眼,可以将分布各地水闸的水文和环景图像实时传回控制中心,方便做出及时、准确的操控。这不仅减轻了一线水闸员工巡视的工作量,而且看得更广、更清楚,操作更精确。”浦东水闸管理署副署长徐桂国说。

  据了解,公路署、海塘署、水文站等单位也都与防汛指挥中心实现了系统联网、信息共享。随着浦东在信息化进程中快速变成一座越来越“智慧”的城市,置身其中、融为一体的浦东防汛安全系统也正变得日益智慧。

  “从去年开始,浦东还针对一些容易因暴雨造成积水区域的地下排水管网启动升级改造工程,将把原本‘一年一遇’的雨水排水标准,提高到‘三年一遇’或者‘五年一遇’。这项工作将首先利用大型计算机对各类复杂的基础数据进行精确运算来完成模拟设计,以获得最佳改造方案。这比传统的方法要准确和高效得多。”叶志刚说。

  浦东在我国改革开放社会经济战略布局中的重要性,以及它自然天成的独特地理位置,注定了浦东的防汛防台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是一项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

  以高速宽带、数字化、信息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互联网技术,正在为浦东的“防汛安全”系统插上科技的翅膀,使其调度更为机动,反应更为快速,协调更为精确,战斗力更强大。

  守望,水务人不变的情怀

  尽管现代科技手段令浦东的防汛安全系统变得智慧而有保障,但人始终是最关键的因素,尤其一线水务人的责任心,那是海上长城之魂。

  8月19日,阴雨天。上午,浦东海塘长草屋站的巡查员张红旗和同伴们已经冒着风雨将负责区域内的海塘巡查了个遍。“我这里一切正常,你们放心。”当记者给张红旗打去电话时,传来了他带有浓重川沙口音的普通话。

  浦东现今的一线海塘多采用“吹泥灌袋”的方法建造而成。海塘内部是一层层叠加而起的沙土袋,外部由混凝土浇筑,再加上护坡和各式消浪石防护,由此构筑成坚固的“盔甲”。这样的结构,无疑也给海塘在内部安装安全探测仪器,在预先埋设、日常维护、故障维修、设备更换等方面出了难题。

  此外,“对于站点式的水务设施,可以通过监控探头这样的数字化控制系统实现有效管理,但像海塘这样线型设施的监管,这些数字化设备的安全监控作用依然非常有限。因此,海塘日常安全监管,主要还是依赖一线员工的巡查。”有着多年海塘管理经历的丁亚萍说。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人依然是浦东防汛安全系统的关键要素。一方面,现代防汛安全系统的管理、维护和运行,有赖于年轻化、知识化人才。另一方面,在许多监管环节上,人的经验仍是高科技手段所无法替代的。

  目前,海塘署为下属的海塘巡查员配备了工作手机,利用下载到手机上的APP巡查监控软件,详细了解海塘巡查员们每天的工作情况,比如海塘是否有安全隐患、隐患的具体位置等文字图像信息,并及时协调处置。

  今年50多岁的张红旗是一名海塘的“老法师”了。15年来,他和同伴们依靠徒步行走,使用铁锹、竹竿、照明灯、尺子等简单工具,守望着浦东一线海塘的安全,并总结出了一套有效发现海塘安全隐患、提高工作效率的“张红旗海塘巡查法”。

  这个方法要求巡查员3人一组,每天分别沿海塘一线大堤外坡平台、临水栅栏板、内坡、堤顶进行不少于2次徒步巡查,主要查看是否有开裂、掏空、洞穴、渗水、沉降等现象。“如果海塘内部出现空洞,敲击的声音是不一样的。这得凭经验,关键还在于责任心。”张红旗说。常年在海塘巡查的他,皮肤黝黑,目光中透着坚毅和朴实。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哨阵地,浦东海岸线密布着诸如能源储备基地、浦东国际机场、中国商飞公司、东滩“万亩良田”、自贸区、临港重装备基地等国家重大战略基地和大型项目实施单位。这些单位自行设计建造、接受海塘署日常监管的海塘,称之为专用海塘。

  目前,浦东117公里的一线海塘,专用海塘占到了85%以上。长草屋站的管理范围,就包括了中国南极科考船“雪龙号”的母港港口以及国家粮食储备基地等单位在内的专用海塘。

  “尽管海塘巡查工作比较艰苦,但和过去相比条件要好多了。尤其看到新建的一线海塘,比起老海塘来说那真是漂亮。”张红旗开心地说。如果说海塘见证了浦东的成长,那么他则见证了成长背后的历史。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浦东海塘开始启动达标工程。近年,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手段更令浦东防汛安全系统变得智慧而有保障,但人始终是最关键的因素,尤其是他们的责任心,那是海上长城之魂。”叶志刚说。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4年8月20日

陈志强
责任编辑:李爽
相关新闻
 
水下结构 通水验收
上海全域建设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
将志愿服务融入生活
细化行业发展“施工图” 描绘更多治水“实景画”
上海松江:水清岸绿 鹭鸟齐飞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