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最北最远最放心
 
分享到:
2023-01-20
 
  记者 魏晓雯 刘帅冶
  中国的最北端在哪里?北纬53度,东经121度。
  经纬度坐标之下,坐落着“龙江源头第一村”洛古河村,这里距离黑龙江源头仅有9公里的距离。
  一条街、两趟房、52户人家,这就是黑龙江省洛古河村的模样。村里的两层白色小楼格外显眼,楼身上写着“中国水文”四个大字。
  1月17日,洛古河村日间气温降至零下43.7摄氏度,路面上方“白烟”直起,道路两侧白雪茫茫,大风裹挟着雪粒砸到车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随行的松辽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黑龙江上游水文水资源中心工作人员王化鑫不禁回忆起两年前同样的场景。
  那天,天空像是被打翻了的面盆,漫天大雪打着旋儿往下飘。突降的暴雪很快就将洛古河村通往外界的道路“抹平”,通信信号全无。10个小时后,洛古河村的“生命线”才得以打通。这样的“大雪封山”和“与世隔绝”,在冬季的洛古河村是常态。
  历经长途跋涉,上游水文中心王一夫载着一车的货物到达洛古河水文站。“三哥,补给物资来了!”他口中的“三哥”,是驻守在这个边陲小站35年的洛古河水文站站长、“最美水利人”任宝学。
  “来得正好,下午一起去测流!”听到声音的“三哥”和驻守水文站的马振国赶忙迎了出来。“三哥”笑着接过水果和青菜,露出了泛红皲裂的双手。
  “知道水文不好干,但工作再难,总得有人干。”当年27岁的任宝学主动请缨,和妻子一起驻守洛古河水文站,儿子任国吉受父母的耳濡目染,如今也已成为上游水文中心的一名前线测验人员。
  “俺来的时候,还是洛古河村唯一的大学生呢!”和记者唠家常时,马振国自豪地说。从东北农业大学一毕业,马振国毅然踏上了回乡的火车,立志扎根水文,这一干就是10多年。
  “走,出发!”午饭后,依然大风泱泱、雪粒如刀,任宝学带着测验队伍,一深一浅地行走在风雪中。
  “我们这里通信信号常年不稳定,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虽然用时短,但对信号要求高,我们不得不选用流速仪。”任宝学一边解释仪器用法一边把流速仪递给儿子任国吉。
  打孔、钻冰、测冰厚,流速仪缓缓放入冰孔中……数九寒天,连续工作了2个多小时的测验队员们,把被汗水浸透的“冰衣”裹了又裹,继续干得热火朝天。
  “只要身体允许,只要组织需要,无论60岁还是70岁,我都一定在。”2020年,已到退休年龄的“三哥”以返聘形式再次回到水文站。
  返程途中已是黄昏,“三嫂”早已把热气腾腾的饭菜备好,等待队伍回归。
  这里虽然极寒,但很温暖。可能是因为“三哥”35年来从未改变的淳朴,可能是因为马振国毅然投身故乡水文事业的一腔孤勇热血,也可能是因为此时太阳余晖正洒向“中国水文”,反射的金光照亮了我们身边的这条江。
  这条江,在洛古河水文测验断面前,完成了来自内蒙古额尔古纳河与来自俄罗斯石勒喀河的深情相拥;在洛古河水文测验断面后,一路向东变成了大气磅礴的黑龙江。
  江岸边,笔直挺立的白桦林一路注视一路守护。它们在默默诉说着这群水文人身上蕴含的“寒风吹不倒,大雪压不垮,极寒冻不走”的最北精神。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3年1月20日
魏晓雯 刘帅冶
责任编辑:孟京
相关新闻
 
黑龙江嫩江干流治理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黑龙江:关口前移 守好“第一道防线”
青龙山灌区:三江奔流稻米香
黑龙江首例跨行业水权交易完成
黑龙江伊春市:坚持节水优先 强化水资源管理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454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