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隐在博物馆中的隋唐运河
 
分享到:
2020-02-20

  □王澍航

  从地图上俯瞰,隋唐运河如一个“人”字,一脚走到了北京,一步跨到了杭州,而这个“人”字的核心便是洛阳。河水南去、北流,一脉贯通,让大运河宏阔、伟岸、流长。历史可以掩埋一切,随着洛阳帝都身份的丢失,隋唐运河也浓缩成一座博物馆,供世人瞻仰。

  依托山陕会馆筹建而成的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东傍瀍河,南临洛河,离隋唐时的漕渠和新潭不远。历史上,这里一直是秦晋商人通过水路去江南、华南的必经之地。到明清时,这里仍是洛阳水陆码头的物资中转站和繁华商业区。因与水运的渊源关系,保存完好的会馆于2014年被改建成了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整个博物馆为中国传统的对称式两进四合院,古朴庄严、结构严谨的建筑风格和饱经沧桑的历史面容,正迎合了隋唐运河的脉络。琉璃照壁、西门楼、东西仪门、山门、舞楼围合成第一进院落,舞楼、东西廊坊、东西官厅、拜殿、正殿、东西配殿等组成第二进院落。歇山式山门,高大的斗拱,飞翘的檐角,精致的砖雕等,栩栩如生的各种图案,让人目不暇接。

  绕过二龙戏珠的琉璃照壁,穿过古色古香的第一进院落,我们便进入设置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的第二进院落。正中为运河浮雕图,东、西展厅分别处于东西配殿,展陈面积700平方米,共由十二部分组成,分别是前言、东都洛阳的营建、隋唐运河的开凿、通济渠的开凿与隋炀帝下江南、邗沟等的开凿、运河与东都洛阳的繁荣、运河城市的兴起与繁荣、隋唐运河的历史作用、运河遗珠、隋唐运河洛阳段运河遗产的保护、隋唐运河洛阳段的申遗、结语。通过图片、实物、模型、视频等形式,展示了隋唐运河广阔的时空跨度,诠释了其深远的历史影响。

  我们进入设在东配殿的展厅。一个巨大的沙盘,将隋唐运河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它如一条巨龙,横贯洛阳北上南下。2700公里的流程,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辐射了东北、东南。河面上桅樯如林,舟楫如梭,展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玻璃柜里1∶30的龙舟模型,形象地再现了隋炀帝乘龙舟经运河下扬州的宏大场景。展厅中最吸引人的还是面目狰狞的三彩瑞兽,又叫四不像,长着老虎的头、牛的鼻子、狮子的背、猫的爪子,相传是运河商船上的必备之物,保佑着运河上的船只安然出行。

  出东展厅,进入对面的西展厅。厅内主要为隋唐运河在洛阳段遗留下来的文化遗迹。元代后运河裁直,形成京杭运河,隋唐运河的通济渠、含嘉仓、回洛仓、天津桥等便成了历史遗迹。一张张照片,将那些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运河风采打捞出来,供世人观瞻。运河边的洛阳码头、含嘉仓遗址、160号仓窖遗址和回洛仓遗址照片,尽显当时运河繁荣。两个玻璃柜的商船残片,见证着当时造船技术的先进和运货能力。而一幅长达百米的《隋唐运河组雕卷》,惟妙惟肖地展现着隋唐运河上的繁华。

  历史灰飞烟灭,挑起南北的隋唐运河也隐匿在了岁月之中,只留下一段传奇供世人诉说、追寻、凭吊。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0年2月20日

王澍航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中国水利学会组织开展大运河北京段联合考察交流活动
世界运河博览会永久会址在扬州古运河畔奠基
北运河武清核心段改造启动 让古运河现新风采
广西筹建沟通华南与北部湾河海相通的平陆运河
运河文明源远流长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