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清水红利”造就美好生活
——浙江开化县以水为媒实现转型发展

2015-05-22

开化县下淤村一景 开化县水利局供图

  □本报记者 张佳丽

  看天,天蓝;看山,山绿;看水,水清。“我们开化的PM2.5小于30微克每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有80.54%,出境水水质长年保持在Ⅰ、Ⅱ类。” 一连串数字,让开化人引以为傲,也让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组的记者们艳羡不已。

  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面对这一重大课题,浙江省开化县以治水为突破口,逐步释放“清水红利”,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博弈中寻找平衡,探索转型发展的新途径。

  坚持“生态立县”

  保“一江清水送下游”

  钱塘江波澜壮阔,古田山层峦叠嶂,龙顶茶回味悠长……在开化县采访期间,无论是在城区还是在乡村,处处都有绿水青山为伴。“真是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一句话道出了采访组记者们的心声。

  开化县是浙江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钱塘江的源头,县内9条河流除苏庄溪流入长江水系外,其余全部汇聚到钱塘江,出境断面水质有280天以上保持在Ⅰ类水标准,是浙江当之无愧的“大水缸”。

  “这一江清水得来不易。”开化县县委书记鲍秀英说。据了解,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开化早期的工业经济主要以化工、建材水泥、造纸等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为主,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水质只有Ⅴ类。

  1997年,开化提出了“生态立县”的战略目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治山、治水、治污”建设,先后关闭县域范围内小水泥、小石灰窑、小造纸、小化工等工业企业210家。县域内特别是近10年来,“一票否决”248个项目,涉及投资总额20.9亿元。经过10多年的努力,开化县水质逐渐恢复。

  “有这么好的环境,开化人肯定都不愿意出去。”记者说。

  “恰恰相反,开化35万人有七八万人外出务工。”鲍秀英说,“开化85%是山地。随着生态保护目标要求的不断提高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划定,很长一段时期开化县都是生态环境‘一枝独秀’。”

  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不是开化人民想要的生活。错过了发展的机遇,本就属于全省经济“后段班”的开化,与其他地方的差距可能会更大。一边是“一江清水送下游”的重任,一边是地方要发展、群众要致富的强烈呼声,开化面临着考验:生态与发展的权重是否应该有所调整?鱼与熊掌能否兼得?

  重重考问之下,开化县的“生态立县”战略没有动摇,开化人坚信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生态资本可以转化为富民资本。

  享倾斜政策

  打足“生态富民”底气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受重视,开化县的选择得到了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大力支持。

  2006年,浙江省印发了《钱塘江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省级财政专项补助暂行办法》,按照“谁保护,谁受益”和“责权利统一”等原则,对钱塘江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了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自此,开化每年都可以收到数千万元生态环保转移支付资金。

  2013年年底,衢州市出台规定,对开化县的考核作出重大调整,不再看工业经济和GDP,而是实行以生态为先、民生为重的单列考核。 

  翻开新的考核办法可以发现,与以往相比,除没了GDP考核和工业经济发展专项外,招商引资的考核分从10分下降到8分,重点项目工作从20分下降到10分。相应地,旅游业和服务业有所增加,特别是生态环境保护一项变化最大:分值由10分增加到30分,“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生态环境指数状况”等考核项目首次出现。

  利好政策不止这些。2014年年初,浙江省在开化县启动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区建设试点,探索建立健全与污染物排放总量、出境水水质和森林质量挂钩的财政奖惩制度。开化县每年排放的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需按每吨3000元向省财政上交污染排放费。此外,省财政对开化县出境水水质奖优罚劣。

  一系列倾斜政策,让开化县在源头活水的“变现”探索中更有底气和自信。

  推“五水共治”

  “水之利”变成“民之福”

  2013年,浙江省吹响了“五水共治”的号角,提出“以治水倒逼经济转型升级”,这与开化“治水富民”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我们最大的资本就是水,开化县的‘五水共治’比其他地区更有优势和基础。”鲍秀英说。

  “以往说起治水,大多都是砌堤筑坝。我们治水是一村一方案、一规划,通过治水育景、治水美村、治水转型,催生‘亲水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开化县水利局局长陈哲贤说。

  在治水过程中,开化县将水景资源与山林景观、民俗文化资源共同开发,建成了金溪湿地公园、音坑双溪公园、下淤爱情主题公园等12个以水为主题的休闲乐园,开辟了8条亲水游项目,开发了龙门村、桃溪村等30个村庄民宿经济,把“水”字招牌的吸引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音坑乡下淤村,记者遇到了正在河岸游船上打扫卫生的徐桂丹大娘。“我儿子原来在杭州开饭店。这几年村里发展旅游业,好多人都挣了大钱。今年我儿子关掉了饭店,花2万元承包了20米河面,又花五六万元买了10条游船,专门租给来游玩的客人。”徐大娘说。当记者询问起她家的收益时,她高兴地说:“人多的时候租船都得排队,一天就能挣两三千元,估计投的钱很快就能收回来。”

  无独有偶,同样结束打工生活,选择“靠水吃水”的还有齐溪镇龙门村的汪茶琴夫妇。经过两年多的持续整治,她家门口30年不能下河游泳的龙门溪,水质一跃提升至Ⅰ类水标准,脏乱的河岸也变成铺着鹅卵石的亲水步道,周边的游客纷至沓来。眼看着村里的旅游业越来越红火,汪茶琴夫妇拿出所有积蓄,又贷款30多万元,在龙门溪边建起了一座三层小楼开办农家乐。“原来我爱人在建筑工地上打工,挣钱不多还很辛苦。现在办农家乐,上半年挣了两万多元。等以后天热了,来旅游的人会更多。”汪茶琴说。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五水共治”开展以来,一大批战略性和前瞻性强、成长性好的项目纷纷落户开化。治水催生的民宿经济、观光经济、采摘经济,让开化人的荷包越来越鼓。

  据统计,2014年开化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11亿元,增长6.8%,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 532元和11 920元,分别增长了9.3%、11.3%。全县一、二、三产占比由2013年的12.6∶47.2∶40.2调整为现在的12.1∶46.2∶41.7。

  绿水相伴,青山环绕,村美民富,“清水红利”定会让开化的明天更加美好。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5年5月22日

张佳丽
责任编辑:李爽


  相关新闻:
拆“江畔小吃”摊点 还清朗亲水平台
浙江:从最不利情况出发 落实各项防汛措施
江山市水文站抢测今年入汛以来最大洪水
三门县展开洪涝台灾害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
台州市为一条河全面整容
温州市水利局(珊溪水利枢纽管理局)“饮水思源”公益基金正式启募
城南镇半数村庄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浙江温岭市松门镇 抢修“问题”海塘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