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全面提升水生态文明新高度——无锡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2015-01-06

  题记:

  一直以来,如何统筹协调环境资源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总是困扰一些地方政府,特别是经济发展迅猛地区的各级政府。

  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指导城乡在实践中把强力优化生态坏境作为重大的民生课题。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这既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立足我国国情做出的重大决策,又是新时期顺应群众新期待做出的战略选择。

  毫无疑问,未来城市间的竞争力之争,归根到底是城市环境容量之争。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将直接决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无锡,这座拥有3000多年发展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水生态环境也经历了破坏、失衡、共治、修复的过程。

  如今的无锡,不仅经济总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而且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3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名列内地宜居城市首位,无锡水生态环境全面跃升到新的高度。

  全面提升水生态文明新高度

  ——无锡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12月17日晨,无锡阳光明媚,晴空如碧,深冬的江南虽然寒意袭人但清冽透爽。

  伫立蠡湖金城湾畔,湖面波光粼粼,不时可见白鹭翻飞、野鸭嬉戏。远处摩天轮高耸,无锡大剧院“展翅欲飞”,蠡湖大桥上车流不息,拔地而起的高楼尽显城市繁华。湖岸边人工小山上苍柏翠绿,小桥下清澈湖水静静流淌。亲水平台上,市民或跳健身舞,或放风筝,或打太极,或环湖急走,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尽情享受着在核心城区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愉悦。

  这是无锡实施退渔还湖、水生态修复、湖岸整治、调水活水工程后,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精心打造而呈现的金城湾公园晨练一景,也是无锡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

  以水为脉,治水的历史从来都与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发展相伴相生。今天的无锡,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诠释着水生态文明的崭新内涵。

  城之痛

  蓝藻事件乱节奏

  2007年5月2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蓝藻事件,引发太湖水危机,打乱了无锡整座城市的节奏。

  集中爆发的蓝藻,像一张绿毯把太湖遮盖,散发出的腥臭味,让湖边路人掩鼻而行,水源地水质恶化,自来水发臭无法饮用。

  超市矿泉水被抢购一空,居民在净水站排起了长龙,太湖水能致癌的谣言四散传播。

  太湖水危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江苏省委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专家会诊、研究对策。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启动“引江济太”工作,急调长江水入太湖。无锡市政府多管齐下、沉着应对,紧急启用一批被封闭的深水井作为市民生活用水,积极协调周边城市支援无锡饮用水,及时公开水质监测状况,消除社会恐慌……

  随后,清除蓝藻臭味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老天爷的及时雨降落,无锡水危机开始缓解。

  太湖事件决非偶然。20世纪80年代后,太湖流域经济特别是乡镇工业不断发展,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水体,75%的太湖水质级别已经恶化为以Ⅳ类水为主。城市化进程加快、外来人口增多,城市生活污水量迅速增大。

  曾几何时,一曲无锡市歌《太湖美》,听得人心醉。“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

  然而,“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水质变坏,七十年代鱼虾绝代,八十年代不洗马桶盖。”看似可笑的顺口溜却如实地描绘无锡水环境的恶化态势。                                               

  水危机的出现,触动了无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敏感神经。

  就在2008年,随着仙蠡桥、江尖等8大水利枢纽竣工,无锡在新运河以东建立了城市防洪包围圈,核心城区的水位能够实现依靠工程措施自由调节,为水环境的进一步改善走出了一条新路。

  2002年5月,梅梁湖、蠡湖水环境综合整治6大骨干工程先后启动。通过3年多的努力,蠡湖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蠡湖整治成为当时全国湖泊治理的典范,也为系统改善无锡水生态环境积累了宝贵经验。

  水,是城市发展的一面镜子,也是衡量科学发展的一把尺子。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如何化“危”为“机”,如何寻求经济高速增长与水生态环境改善的平衡发展,引起了决策层的高度重视,也得到无锡这座城市的广泛关注。

  城之思

  生态优先达共识

  无锡是长三角地区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庞大经济总量的增长惯性、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绝不会因为一场水危机就停滞不前。

  然而,水危机带给无锡人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如果不改弦易辙,只会走进发展的“死胡同”。政府和当地群众痛定思痛,很快达成共识:坚持“生态优先”战略,以更加理性、科学的态度对待太湖保护治理,致力于水环境的不断改善。着力打造富有时代特色、彰显传统文化、拥有良好生态的滨水花园城市和美丽乡村。

  江河湖泊,污染容易治理难,这是全世界致力于水环境保护治理专家的共识。

  水污染防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分层次、分等级、分缓急,综合施策,持之以恒。

  2008年5月,紧急编制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并付诸实施。流域联防联治为区域水环境改善创造了有利条件。

  江苏省、无锡市很快编制启动了防控太湖蓝藻暴发应急预案,对监测预警、调水引流、应急水源地建设、打捞蓝藻、清淤固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部署。市委市政府很快通过了《关于举全市之力开展治理太湖、保护水源“6699”行动的决定》、《关于全社会动员全民动手开展环保优先“八大”行动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和规定。

  2008年6月,市人大正式通过《无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将全市域建成无锡太湖保护区的决定》,将全市行政区划分为太湖一、二、三级保护区,无锡市境内太湖重点保护区全面建立。规定沿湖200米纵深范围内全面建成生态景观隔离带,沿湖纵深1千米范围内所有企业和农村居民点的搬迁,沿湖纵深5千米范围内全面建成循环经济带…… 

  在应急处置的前提下,如何真正实现“生态优先”战略的发展,考量着无锡水利人的智慧。

  2007年,无锡市以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护试点工作为契机,围绕太湖治理、内河整治、“最美乡村建设”三个重点,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齐上阵,重启了生态立市的序幕。

  城之治

  多措并举效初显

  “要把太湖治理作为无锡科学发展的标志性工程来建设。”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黄莉新如是说。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水和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无锡水利人肩负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必须下力气系统改善无锡水域环境,以太湖治是为龙头,调水、除藻、清淤、截污、生态修复五管齐下,重建水生态文明。

  江河连通水畅其流,维系着河湖健康的生命。要改善无锡水环境,就得让水流动起来。2007年后,无锡市依托区域水系网络,建设了望虞河、新孟河、白屈港和新沟河4条引江清水通道,走马塘、锡澄运河和新沟河3条排江通道,4进3出引排新格局,增强了调水引流能力。与此同时,无锡市充分利用城市防洪八大枢纽工程、梅粱湖泵站和城区小圩子闸站的联合互动,创造性地实施北涮南进、北引南出、东引西出、南进东出、外进内动等“五大调水引流”工程,加速城区水体流动,有效改善了城区河网水质。

  蓝藻、水草打捞,是改善水质的主体工程。2007年水危机后,无锡水利部门担负起了蓝藻打捞的重任。由于蓝藻细小,渔网等传统工具很难捕捞。水利部门从“零”开始,边实践边创新。现已取得了机械化打捞作业、藻水分离和资源化利用三项技术突破,实现了科学一体化治理蓝藻的巨大转变。目前,全市共建有固定式蓝藻打捞点和打捞平台60个,并配备了123艘各类型的机械化蓝藻打捞船,专业打捞人员共有901人,基本实现了蓝藻日产日清。2014年4月,在蓝藻打捞的基础上,启动了水草打捞工作,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共投放水草打捞船4艘,累计打捞处置水草3.09万吨,进一步净化了太湖水体。

  研究表明,清除河湖污染严重的底泥,能够减少底泥内源污染释放对水质的影响,相当于把蓝藻的“种子”连根拔除,为水质改善、湖区底栖环境改善和水生态修复创造条件。但实施过程中如何减少扰动、庞大的淤泥如何堆放处理等一系列问题横亘在无锡水利人面前。国内首套生态清淤及淤泥快速处置一体设备的投用解决了这一难题。“一体设备”将含水率超过80%的湖底淤泥吸入腹中,经过初级分离、浓缩沉淀、固液分离和后续固化等环节,稀泥浆变成了干爽的固化土;而在设备的排水口,经过净化处理的尾水如清泉流出。“脱水固化技术的充分运用,彻底解决了无锡生态淤泥堆放难的‘瓶颈’,所产生的固化土不仅可成为湿地生态复绿的营养土,还可以作为生产有机肥和节能环保砖等建筑材料的原料,资源化利用前景十分广阔。”无锡市水利局水资源处张文斌处长说。

  关闸截污联防联治,是实现水环境优化的前置环节。2007年以来,全市新建污水截流管网5800公里,实现了全市城乡基本全覆盖。无锡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率已达27%以上。太湖新城污水处理厂不断创新再生水利用途径,建成了太湖新城中心区5万吨/日规模的再生水回用示范项目。坚决淘汰“三高一低”行业和“五小”企业,关停企业2400家。强力推进城市工业布局和农村居住布局调整,将分散的乡镇工业企业向各主题工业园区集中、分散的自然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市区116家企业全部“退城入园”,以便集中处理污水……

  生态修护,打造景观样板工程。根据水利部批复,无锡市于2006年开展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着力推进“一库一园、三湖三河”(横山水库、宛山荡水生态科技园、五里湖、梅梁湖、贡湖、梁溪河、古运河、长广溪)水生态修复工作。仅以贡湖为例,无锡实施了贡湖生态景观林带和湿地建设,目前正在进一步扩建中,致力于将贡湖湾打造成无锡史上最大的滨水城市公园,也将是滨水花园城市的样板区。

  先污染后治理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不科学做法,谁污染谁治理更是不负责任的推脱。要实现水环境的治理,就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与勇气,深挖细究从根上找原因,多措并举从实上下功夫,集思广益从新中找突破,实现水环境的标本兼治。2012年,在全国13个试点市中,无锡市以高分顺利通过水利部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验收,得到与会专家领导的高度肯定。

  城之幸

  机制完善谋长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批人乃至一座城的辛苦付出赢得了回报。随着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进展,无锡人均绿地、城市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太湖和运河沿线景观带建设使亲水岸线长度和比例提高,使整个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赢得了市民的交口称赞,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荣誉,先后获得了中国环境类最高奖项—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被联合国确立为国际生态示范区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教育基地,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生态竞争力城市。“水是无锡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无锡市政府副市长刘霞如是说。

  打造的五里湖、梁溪河、古运河生态风景区更是引人注目,尤其是长广溪湿地公园列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并获得了加拿大景观建筑学会的最高荣誉--国家奖。

  据统计:2007年来,无锡地方财政已累计投入约470亿元用于生态环境建设,打捞蓝藻425万吨、生态清淤达2208万立方米、调水引流动253.47亿方。全市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2005年的11.8%提升到2013年的50%;深层地下水水位100%回升;大面积湖泛现象基本消失;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由2005年的 30.7立方米下降到2013年的10.6立方米……

  城市如此,“最美乡村”打造也正在进行。山联村、新市村等“九园百村”的建设成为辐射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点。丰水地区节水型乡村建设正在积极酝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开花结果。

  严格实施ISO9001标准的无锡水利人绝不满足于此。“激情只能管一时,制度才能保长远。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想取得实效,必须建立长效机制。”无锡市水利局王鸿涌局长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无锡市人大先后制订出台了《无锡市水环境保护条例》《无锡市河道管理条例》《无锡市航道管理条例》,尤其是全国首创出台了《无锡市太湖新城生态城条例》《无锡市水资源节约利用条例》,形成了“无锡特色”地方性水资源法规体系,为水生态修复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河长制”是无锡的首创。“河长”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并落实“河长”第一责任人制度。在维护河流健康生命上实现精确定位,放大了领导干部的影响效力,实践着“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的目标管理。无锡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河长制”管理,并成立了全市“河长制”办公室,统筹协调各项工作,逐步完成了市 、县 、镇 、村四级“河长”管理体系,不仅实现了对区域内河流的“无缝覆盖”,还明确“一河一策”,实现对河流治理的精准发力。

  无锡市政府明确提出,每年将新增财力的20%用于水生态治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这无疑为这座城市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建立了投入长效机制。

  蓝藻打捞处置、生态清淤已探索出一条机械化打捞、工厂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工作机制,初步实现了良性循环,为这类标本兼治的工作常态化奠定了好的基础。

  “爱水惜水、节约用水”主题活动制度化,定期进社区、学校宣传“节水就是减污”理念,已逐渐得到广大市民的认可。众多节水型企业、节水示范项目的建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现如今,无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水生态文明建设已呈现出多元化的管理格局。人大监督、目标考核、电视问政、百姓监督层出不穷,构建了一张维护水生态文明的无形之网,污染环境者已面临着“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压力。

  敬畏自然,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人人受益。人们深知:要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更需要构建生态环境友好的道德体系。制度的刚性约束、道德的弹性规范,使水生态文明已经内化在每个无锡人的行为中,这是对新时期建设水生态文明的最好诠释。

  城之魅

  人水和谐耀明珠

  回望“金城湾”美丽,你不必感叹,行走在在太湖、蠡湖、古运河沿线你随时能发现令你惊叹的美。长广溪、十八弯、贡湖、梁鸿湿地……一批城市生态旅游公园,每天正喜迎八方游客。

  一位外地游客在长广溪湿地公园旅游后对记者说,在树林、花草、湖边、湿地中穿梭,领略着湖光山色的秀美,感受着湿地空气的清新,心中说不出的畅快。

  一位无锡新浪博友写道:走过了祖国乃至世界上的许多地方,领略了外面世界的繁华热闹,回头望望自家门前的山山水水,真感到家园有看不完的真情美景,那秀美恬静的风光,那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真的,我们的家园真可爱。真的,无锡充满温情和水。

  不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美”已经成为无锡的代名词。为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无锡正着力加强河道清淤、岸坡整治、污水收集等生态工程的建设力度,真正实现美丽水环境无死角,美丽生态城全覆盖。 

  2013年8月,无锡市被水利部列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翻开了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新的篇章。要着力构建安全集约的水资源体系、健康畅达的水环境体系、和谐秀美的水生态体系、严格现代的水管理体系、彰显特色的水文化体系五大体系,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他们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并建立了严格的考评体系。

  “湖韵山秀绝佳水乡,水灵城智现代吴地”的无锡水利愿景已逐渐浮现,水生态文明已成为涅磐重生后的无锡新“名片”。我们有理由相信,无锡未来水生态文明建设会更加美好。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5年1月6日

刘耀祥 陈必勇
责任编辑:李爽


  相关新闻:
清水漾漾 乡愁悠悠——江苏射阳县全面推进河长制
江苏姜堰:创新“河长制+脱贫攻坚”河湖治理模式
镇江市润州区:共治一城水 同绘新画卷
淮安区委书记张笑:坚持节水优先 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河长守宿迁 碧水映蓝天——江苏宿迁市全力推进河湖长制工作纪实
江苏姜堰:“百日竞赛”吹响水利工程建设“冲锋号”
江苏省淮阴区:洪泽湖“两船”整治带动船民走上幸福路
江苏兴化市: 呵护梦里水乡 提升生态颜值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1.jpg
首页大图.jpg
防汛抗旱首页大图.jpg
首页大图.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