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水文化

毛家村水库:万人创造的奇迹

发表时间:2024-02-29

毛家村水库 金华春

会泽人民修建土坝 资料图片

  □彭晓芬 李林

  清晨,在山脊上俯瞰,云瀑之下,一座巨大的水库映入眼帘,湖面在霞光的映衬下,闪烁着点点金光。眼前就是“一五”时期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土坝——位于云南省曲靖市的毛家村大坝。

  毛家村水库处在以礼河中游,始建于1958年,1970年6月竣工,水库坝型为黏土心墙式土坝,坝高80.5米,坝顶高程2230.5米,坝顶长463.5米。这座兼具发电、灌溉、防洪、供水等多功能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库,已成为会泽县的水美名片。

  雄伟的毛家村水库大坝上,建设者们留下纪念性标识——“三面红旗”,中下部书有毛体“高峡出平湖”字样,无不彰显着毛家村水库建设的时代特点,道出了建设者的艰辛。

  日夜筑坝 艰苦奋斗

  毛家村水库大坝是以礼河梯级水电开发的“第一坝”,位于会泽县城西约10公里,水库总库容5.53亿立方米,工程由原云南省以礼河水力发电工程局一分公司承建。

  “一五”期间尽管条件艰苦,在党和当地政府的有力领导下,会泽县举全县之力兴建毛家村水库。工地上,人山人海,红旗如林,广播声、吆喝声此起彼伏,轰鸣声、汽笛声响彻云霄。

  建设者们主动放弃节假日,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依靠板锄、洋镐、扁担等简陋工具,在野草丛生、荆棘遍地的荒滩上,建设者们开始大坝清基工作。特别是转入水下清基时,在水鞋数量不足的情况下,民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光着脚下水清基,用箩筐和木桶将稀泥清除。坝基施工高峰时,现场建设者多达3万余人。

  亚洲第一土坝体积如此之大,直接用土来筑坝截流,用人工填土,用人工夯实,“夯”字的意义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缺少机械化设备和专业技术,勤劳勇敢的大坝建设者就用双手、扁担、箩筐、马匹,不停地搬土,不停地夯筑……1970年6月,毛家村水库大坝竣工。大坝的建成,无不体现建设者不屈不挠的精神,展现着会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战的生动实践。

  梯级开发 综合利用

  以礼河梯级电站是我国第一座高水头、跨流域、梯级开发的引水式电站,由毛家村、水槽子、盐水沟及小江四级水电站组成,均属于地下厂房。4座水电站共利用水头1413.2米,是同时期全国利用水头最高的水电站之一。

  作为国家“一五”期间的重点水电建设项目,以礼河梯级电站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解决了滇东北及昆明的用电问题,被誉为“一五”期间的“五朵金花”之一。以礼河发电厂因机组类型众多,接线形式丰富,被誉为“水电博物馆”和“水电教科书”。

  以礼河发电厂退休职工苏永华见证了工程建设者的艰苦卓绝。“建设完成后,很荣幸我能在发电厂继续工作。”在参与修建的上万人中,许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据记载,牺牲人员中包括共产党员17人、共青团员9人。

  随着水库大坝的竣工,1972年11月,四级水电站相继竣工投产。自此,昆明大部分城区供电有了充足的清洁能源;沉睡于滇东北大地之下的磷矿、铜矿、铅锌矿,因有了电力得以开采,造福了更广大群众。当“十年九涝”的会泽变成旱涝保收的热土,这片贫瘠的干沟,蝶变为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

  2020年12月1日,因白鹤滩水电站建设需要,有着50余年历史的以礼河电厂四级小江电站4台机组全部停止运行。旧的四级电站被拆除,新的四级电站启动建设。与建设初期不同的是,施工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在以礼河四级电站复建工程近4年的建设中,面对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难度大等问题,新一辈建设者继承了老一辈建设者的工作作风,最终,以礼河四级电站复建工程全部机组提前216天投产发电。

  一湾碧水的滋润下,毛家村水库成为会泽县的“网红”旅游景点之一,吸引无数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通过他们的镜头,让更多人了解了毛家村水库,让更多人因这段艰苦卓绝的建设历程而震撼感动。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2月29日

作者:彭晓芬 李林
责任编辑:王瑜

相关新闻:

游文博 知水利 享文化

宋公堤:秉公用权的实践 廉洁奉公的典范

江西水文化走基层系列丛书第四部《跨越》出版

水利部召开水文化工作推进会

水利部印发《“十四五”水文化建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