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天津:精心呵护碧水长廊

2007-07-13

    水在林中行,草木伴水生,清渠川不息,绿荫添宜景。日前,记者偶有机会来到引滦明渠的护堤路上,被这一生态美景所陶醉,长长的输水渠道,盛似江南水廊,真可谓古有都江堰,今有引滦线。

 

    引滦潮白河管理处处长宋志谦告诉记者,他们负责管理34.2公里的引滦输水明渠任务艰巨,为了保障向天津市安全供水,他们以保护水质为重点,用管理护水、用生态护水、用环境护水。

 

    深化管养分离   养护落实到位

    以人养水

 

    引滦潮白河管理处是引滦入津第一提水泵站,同时又是明渠最长的输水渠段。今年初,新到任的处长兼书记宋志谦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经过仔细分析,科学地提出了以明渠输水保护为重点的工作思路。他说,“实施养管分离,管理体制设置必须要贴近实际,贴近一线,充实养护力量。用有限的资金,要出大效益。所以我们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明渠管理上。”

 

    这不是简单的工作换位,而是体现出把输水管理由量管向质管的跨越。该处纪检书记赵立红风趣地说,我们把泵站站长史学军调到明渠鲍丘河所当所长,从他身上就看出输水管理实施战略性的转变。

 

    工作重点转移,直接碰撞旧的体制和机制。宋处长说,过去设置是工程科—养护中心—明渠管理所—明渠养护队—各站—职工。每办一件事情需要过五、六道门槛。就拿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说,一次基层更换电器开关,得一层层的打报告请示,少则几天,多则十几天才能办成。针对机构从叠,办事扯皮,效益低下的问题,他们锐意改革,大胆创新,把34.2公里明渠分为三段,建立起大五登、庄头、鲍丘河三个管理所,充实一线管理人员达到40人,担负着水、土、堤、林、路、闸、涵等管理维护任务,实行激励机制,强化日常管理,规范内部考核,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了管养分离体制。

 

    责、权、利相结合,激发了干部职工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史学军深有感触地说,“由过去让我干,变成我要干,我必须干,还要干好”。他领导的13名职工从早晨六点上班一直干到下午六点,一直吃住在所里。家属们有意见,说他们还要不要家。为了得到家属的支持,所长史学军把家属请到所里来,让他们到输水大堤上看看他们的劳动成果,史所长向家属们说,“请你们放心,你们爱人没干别的,干的是维护明渠,干的是光彩的事”。就这样,他们过段时间,就开一次“鹊桥会”,按史学军的话说,家属心里有气让她们冲着我刹刹。家属们亲眼看到自己的爱人把汗水洒在引滦输水管理上,再有话也说不出来了。

 

    改革出生产力。养护人员每天不停地在渠道大堤路上巡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工作效率显著增强。比如,去年打一次草工程预算得10几万元,今年仅花了6-7万元。再如,过去每给树打三次药就得20几万元,今年只用了不到10万元,就从这两项就节约资金20多万元。宋志谦高兴地说,“过去给堤外坡树打药,至少需要一个半月,今年只用了20天,时间节省了一半多,真是没想到”。

 

    坚持协调发展  种植草木植被
    以绿养水

 

    引滦输水明渠两岸,被一片绿色笼罩。碧水水面的岸上面,整齐的护砌均匀地镶嵌在堤岸底部。从护砌上方到堤顶,呈阶梯型的岸坡有三道绿色绸带。第一层是灌木花卉,第二层是绿草地毯,第三层是杨柳参天。堤顶上是一条水泥铺设的护水路。大堤外坡,近50米宽的茂密森林,风吹白杨哗哗作响。绿色把整个大堤包裹起来,黄土不见天的景色如同天然公园。
宋处长说,潮白河管理处随着引滦水源保护工程的实施,全力建设引滦文化生态、风景一条线,努力打造“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管理氛围,创建高标准的文明绿化环境。在所辖宝坻九王庄暗渠出口闸至引青入潮倒虹吸引滦输水明渠两岸长34.2公里、宽105至150米明渠段,共栽植树木357530株,树种有常绿乔木,落叶乔木,果树,灌木,绿篱等36种。总计绿化面积3036000平方米。每年对30余万株树木严格养护,科学管理。2007年上半年修剪树木4970棵,扶正歪树3千余株,粉刷树木4万余株,清理沿线五叶地槿34公里。

 

    宋志谦介绍,明渠绿化,一是减少水土流失。过去引滦明渠堤岸植被很少,黄土裸露,一遇降雨,大堤被雨水冲刷成条条雨淋沟,泥土被卷进到渠床里去,造成渠道淤积。现在绿化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明渠两岸林成网,树成行,既保土固沙,又美化了环境,形成了河道,树木、景观小品,护网一体化的景观效果。二是净化了空气。明渠成了天然的大氧吧,对减少水量蒸发和水质保护十分有利。三是绿化获得经济效益。两岸的果木、乔木不久就可成材,将是一笔可观的经济效益。

 

    创建优良环境,保护河道清净
    以洁养水

 

    明渠一墙之隔就有村庄。潮白河管理段,靠近渠道的村庄达30余个,跨越桥梁30余座,有18公里贴近乡村公路,时常会发生村民放牧、钓鱼洗澡、堆放垃圾、碾轧破坏护网等问题。保护周边环境成为保护好水质的重头戏。

 

    为了使附近群众自觉的保护水、爱惜水,管理处开展了“爱护引滦工程,保护水环境,防止水污染”宣传教育活动,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为契机,启用宣传车深入到乡镇、村庄、企事业单位宣传《水法》,增强群众自觉保水护水意识;为了减少水质污染,及时对明渠附近村庄、桥位的垃圾进行清扫清除。2007年上半年,重点清理全线污染源三次,清捡各类垃圾袋及其它污染物品上万件,清除两岸及村庄站点垃圾50余次,共计60立方米,清除重点污染地源6处,清理渠道两岸碎石杂物累计10立方米。例如,庄头管理所针对明渠附近东田五庄村民有通过透视墙往大堤上扔垃圾这一问题,及时设置六个垃圾池给村民使用,并负责定期清运,做到常有常清,妥善消除了污染源。

 

    春夏季,渠道水草成为影响水质和水量的隐患。管理处密切关注水草的长势,及时组织干部职工动用小型挖掘机、机动车辆和挠钩、三齿等专用工具,实施昼夜24小时打捞。据统计共动用人力1400多人次,上半年共打捞水草17500立方米,不仅确保了输水河道畅通无阻,而且保证了引滦水质良好。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7年7月13日

刘长让 高天美


  相关新闻:
国家防总水利部多措并举 引黄济津济淀工作进展顺利
三门峡市城市引水工程竣工 可满足60万人用水
济宁启动引水入城工程
温岭市新河、滨海引水工程开工
宁夏又一以水权转换项目工业用水工程开始引水
天津引滦培训 "土"专家撑起大事业
引滦向海河补水818万立方米
抓住黄河流“金”淌“银”的日子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050575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