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山东菏泽市定陶区“四化并举”做活“水”文章
 
分享到:
2019-12-24

  □记者 赵新 通讯员 张永增 宁效著 贾承政 李义波

  地处鲁西南平原的菏泽市定陶区,水质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并存,属于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32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量的六分之一。该区域浅层地下水苦咸,达到农作物灌溉标准的水源仅占20%。而深层地下水含氟量高,38万农村人口饱受饮水难、水质差的困扰。此外,农田水利设施滞后,存在多头建设、标准不一、管理分散的问题,导致水利设施维修不及时,寿命短、效益低,甚至出现了“年年挖河不见河、年年打井不见井”的现象。

  近年来,定陶区水务部门针对水利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扭住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这个牛鼻子,以“完善工程建管体系、健全水价形成机制、加强水生态系统治理”为抓手,坚持水利工程建管一体化、农业水价阶梯化、城乡饮水同质化、治水工作系统化“四化并举”,积极推进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高标准推动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建设,较好发挥了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好路子。

  推行建管一体化,促进水利设施长效运营

  “为破解农田水利设施‘重建设、轻管理’这一老大难问题,定陶区积极探索推行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创新运行管护机制,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我区先后被评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定陶区人大副主任、区水务局党组书记孔令潭说。

  水利设施三分靠建,七分靠管。提高水利基础设施管理能力,关键在于明确管护主体。定陶区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润田灌溉服务中心,由水务局向其颁发“两证一书”,即农田水利设施产权证、使用权证和水利设施移交协议书,负责全区农田水利设施的统一管理和维护,田间地头的变压器、射频器、出水口等设施都有了“管护人”。同时,以灌区为单位,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单据、统一收费标准的“四统一管理”,集中时间、集中地块、集中机具、集中人力、集中水源的“五集中运营”,下设基层服务站,并组建维修应急分队和村级管理员。农田水利工程的一般维护由基层服务站负责,年修、季修由村级管理员、服务站统计上报至润田灌溉服务中心核实后,统一组织实施维护,确保了水利设施持久发挥效益。据介绍,目前全区高效节水灌溉农田达到48万亩,水泵站211座、机井1.37万眼、管网4030公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4,综合用水成本由原来的每亩100元降到现在20元以内,打通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最后一公里”。

  定陶区还探索实行市场化运作,将润田灌溉服务中心作为独立经营单位,与灌区群众签订用水协议,实行一户一卡一证,为群众灌溉取水提供服务,按一定标准收取费用。这一做法,既加强了水利设施的有效利用,又减轻了农民用水负担,确保了群众真正受益。

  “我家有7亩地,过去浇地要买水泵、电线,还要个人动手安装,花费大还耽误事。现在好了,我一个人就顶两三个壮劳力,既省钱又省力。”仿山镇东李庄村李照珍告诉记者。天祺粮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该合作社现有土地3200亩,仅设备购置费、维修费可节省320多万元,每年还能节约工时费5.7万元。

  为统筹整合供排水、农田灌溉、水生态旅游、水环境治理等涉水事务,定陶区于2017年组建水务集团,负责水利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目前,水务集团总资产达12亿元,年纳税近2000万元,实现了“以水养水”的良性循环,走出一条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的新路子。

  推行水价阶梯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针对农业用水浪费、水费征收随意等问题,定陶区通过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严格总量控制,强化定额管理,完善水价体系,达到了以水价杠杆撬动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的目的。 逐级明确水权。制定了综合水价改革方案、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将水权分配至润田灌溉服务中心,再逐级分配至服务站、农户,明确各级用水定额,从源头上把住了避免“大水漫灌”的总开关。 健全水价形成机制。出台农业供水价格管理实施办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验区终端水价等文件,对农业用水采取“以电折水”计价方式收取水费。实行分类终端水价,农作物类每度电1.6元,蔬菜类每度电1.64元,林果、水产及高效经济作物类每度电1.67元。在用水定额范围内按照成本价收取,超出定额每方水加收0.2至0.4元。仿山镇邓集村种粮大户邓传雷,有320亩农田,过去每年浇水花费3万多元,而现在可节省3000多元,生产成本大幅下降。 实施节水奖励。出台了水价综合改革精准补贴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对节水大户给予一定奖励和补贴,有效调动了各方节水积极性。通过这项举措,全区每年可节约灌溉用水2000万方,节约用电1300万千瓦时,年增经济效益5200万元。金硕种植合作社是其中的主要受益者,2016年以来连续三年累计获得节水奖励300万元。

  推行城乡饮水同质化,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定陶区坚持把解决群众饮水安全问题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确立了“集中供水、城乡一体”的改革思路,下定决心修建平原水库、引入黄河水,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安全饮水项目,城乡一体化供水体系基本建成。一方面,狠抓水源地建设。2015年,该区自筹资金3亿余元、拿出1200亩土地,启动刘楼水库及净水厂建设,2017年建成投用,蓄水能力达1127万方,日供水规模达6万吨,有效满足了全区群众饮水需求。正在建设的田集水库将于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投入运营后不仅能强化定陶区群众安全用水保障,还可为成武县64万群众提供饮水支持。另一方面,狠抓管网建设。全力推动“同网、同源、同质”的城乡一体化供水,铺设至各乡镇供水主管网139公里、村级管网10770公里,完成了农村自来水户户通,让2.7万脱贫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有保障的基础上,实现了饮水安全有保障。

  推行治水工作系统化,构建生态文明新格局

  为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常在的美好家园,定陶区坚持把水资源系统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统筹规划区域水系,综合施策抓好蓄水调水、污水治理、生态涵养、防洪抗旱等工作,有效改善了当地水生态环境。 全面开展河道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明确区级河长7名、镇级河长121名、村级河长290名、村级管理员393名,辖区25条主要河流实现“河长”全覆盖,有效疏通了灌溉排水体系,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 着力抓好湿地建设。把湿地保护和建设生态景观结合起来,实施了定陶新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湿地总长度5.8公里,总面积534亩,建设亲水平台2座、景观平台5座、钓鱼台20座,形成了生态长廊。 扎实推进抗旱防汛。开挖治理东鱼河、洙赵新河定陶段等大中型河道14条,建设大中型节制闸及引水闸21座、桥梁526座,建成了纵横交错、排灌结合、井河并用的排灌系统。通过以上措施,既抓住了源头治理的“本”,又做好了污染治理的“标”,“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生态体系正在形成。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9年12月24日

赵新 张永增 宁效著 贾承政 李义波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山东省惠民县打通基层防汛预警“最后一公里”
山东省水利厅积极构建水利监督体系
智慧水利的昌邑实践
山东:涉及这73条河流的水工程须省水利厅签署同意书
即墨区水利局:在学改干中推动“三述”立竿见影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