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崔鹏 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重

  山洪灾害是指由山洪暴发而给人类社会系统所带来的危害。广义的山洪灾害包括洪水泛滥、泥石流、滑坡等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以及环境资源破坏

  现代水利周刊:请您简述什么是山洪泥石流灾害?

  崔鹏:山洪灾害是指由山洪暴发而给人类社会系统所带来的危害。广义的山洪灾害包括洪水泛滥、泥石流、由洪水引发的滑坡等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以及环境资源破坏等。

  泥石流是一种由泥沙、石块等松散碎屑物质和水体构成的流体。它的性质是能构成一相流体(黏性泥石流)、两相流体(稀性泥石流)和介于二者之间的流体(过渡性泥石流),为非牛顿体,具有静切力和较大的黏滞力。

  泥石流是山地环境演化的产物,是一种自然的动力地貌过程。由于它具有极大的侵蚀、输移和堆积的能力,携带巨量的松散碎屑物质,能摧毁处于危险区内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如房屋、桥涵、路基以及引水、电力与通信设施等,也能淤埋农田、道路、塘库,甚至堵塞主河道,形成堰塞湖,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条件造成危害,成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灾害。

  现代水利周刊:造成山洪泥石流灾害除了自然因素以外,还有哪些因素?

  崔鹏:造成山洪泥石流灾害除了自然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一些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使山洪泥石流灾害加剧,如对森林乱砍滥伐,毁林开荒,陡坡耕作,在闸沟垫地和围滩造地,工程活动中不合理的开挖与弃土等。这些活动通过影响山洪泥石流的形成和运动条件,促使山洪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这些活动主要表现为:增加泥石流形成的松散固体物质供给量,形成利于产汇流的下垫面条件,挤压河(沟)道缩窄过流断面等。

  认识山洪泥石流现象,普及减灾知识,可有效减轻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损失,有利于山区民生和经济发展,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

  现代水利周刊:请您介绍一下我国山洪泥石流灾害情况?

  崔鹏:我国山区构造活动强烈、地形高差巨大、降雨丰沛且多暴雨、人口分布和人类活动密集,山洪泥石流灾害广泛发育于约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的山区,全国2100多个县(市)中有1583个县(市)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风险。我国是世界上山洪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调查资料显示,近50年来仅山洪泥石流灾害就造成了至少8000多人死亡,其中2010年甘肃省舟曲县发生严重山洪泥石流灾害,成为我国有记录的最大山洪泥石流灾害。

  我国山洪泥石流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活动强烈,危害严重,严重制约着广大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认识山洪泥石流现象,普及减灾知识,可有效减轻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损失,有利于山区民生和经济发展,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

  现代水利周刊:目前,我国在防御山洪泥石流灾害中有哪些成功的案例和治理的模式?

  崔鹏:我国针对不同的危害对象,开发出相应的山洪泥石流灾害防治模式,如城镇防治模式、道路防治模式、农田防治模式、矿山防治模式、风景区防治模式等。这些模式已经应用于实际减灾工程中,取得了较好成效。

  城镇人口密度大和经济发达,对山洪泥石流防治的标准要求高,一般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既采取工程措施进行灾害治理,又布置监测预警措施。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重视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等非工程措施。山洪泥石流综合治理模式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四川、云南、甘肃、北京、西藏、辽宁等40多个山区城镇的山洪泥石流减灾中,起到了明显的减灾效果。

  道路防治模式主要是避免或减轻山洪泥石流对车辆及道路设施的冲毁和淤埋,保障交通安全。由于路域空间尺度的限制,道路山洪泥石流防治工程一般布设在路域范围内,形成了以“排”为主的防治思路,开发了一系列减灾技术:以避灾为主的从选线源头减灾的线路选线原则、区段选线技术和跨沟设计技术,以渡槽跨越排泄山洪泥石流的立体减灾技术,增大排泄能力的V形排导槽,以及保护路基和车辆安全的明峒技术等。道路减灾技术已经在川藏公路、中尼公路、中巴喀喇昆仑公路、成昆铁路、宝成铁路等交通干线应用,产生了良好效果。

  风景区山洪泥石流防治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景观和生态,要求治理工程与景观生态协调,尽量减少灾害治理工程对景观的影响。风景区利用生态系统的减灾功能,有机结合生态工程措施与岩土工程措施,发展了滤水结构和预制件装配结构等新型结构,形成了独特的山洪泥石流防治模式。世界自然遗产地九寨沟风景区的山洪泥石流灾害防治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山洪泥石流灾害防治。从早期的“三线”建设到现在的西部大开发,国家一直把山洪泥石流灾害防治作为重要任务,不断加大减灾的支持力度

  现代水利周刊:您认为,做好山洪泥石流灾害的防御我们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崔鹏: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山洪泥石流灾害防治。从早期的“三线”建设到现在的西部大开发,国家一直把山洪泥石流灾害防治作为重要任务,不断加大减灾的支持力度。2010年9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把中小流域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列为“十二五”国家的战略任务,给予大力支持,力争将我国山洪泥石流灾害防治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为了进一步做好全国山洪泥石流灾害防治工作,落实好国家“十二五”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战略任务,保障广大山区人民生命财产和工程建设安全,我提出以下6点建议。

  一是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开展山洪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首先做好威胁城镇和重大工程的山洪泥石流危险性评估和风险分析。

  二是建立健全城镇山洪泥石流监测预警体系,加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治理力度,逐步实施重要居民点的山洪泥石流治理工程。

  三是山区城镇建设规划必须与山洪泥石流防治规划紧密结合,坚持山区城镇发展规模适度的原则,把防灾需求作为山区城镇建设的限制条件,确保山洪泥石流行洪通道排泄顺畅。

  四是完善防治标准与规程规范,综合考虑小流域的水文过程和地貌过程,以流域为单位,沟坡兼治,生态工程措施与岩土工程措施有机结合,系统规划山洪泥石流防治工程。

  五是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山洪泥石流防治工程结合,改变山洪泥石流形成条件,减少群发性灾害。

  六是山洪泥石流是一个物质组成、流体性质和运动机理极为复杂的研究对象,建议加强山洪泥石流基础理论和减灾技术研究。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2年8月9日

刘艳飞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