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15日,我很有幸参加了由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组织的2015年“根在基层 青春担当”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调研实践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5天时间,但通过在麻栗坡同吃同住同劳动、入户访谈、参观等活动,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回忆。
这次调研实践活动,使我对基层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基层同志怀有很深的感情,对基层工作有了一些的体会,接了地气,长了见识,也获得了收获。
启程的第一天,我们一行12人满怀着激动与喜悦踏上了麻栗坡之旅,空中飞行了3个小时,我们按计划顺利到达昆明长水机场。短暂的驻足之后,我们又驱车赶往麻栗坡县。原计划5个小时的车程,我们足足开了8个半小时,晚上9:30分,顺利到达目的地。这种赶路的节奏,是我从来没有体会过的,因为是第一天,大家还都没有疲倦感,一切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新鲜的,晚饭时,大家还在互开玩笑的说,我们真是从夜晚走到了夜晚。。。。。。应了一句话,痛并快乐着!
接下来调研的几天里,我们听取了县领导介绍麻栗坡县情,参观了老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天保口岸、麻栗坡烈士陵园和老山作战纪念馆,在铁厂小学为孩子们上一堂“节水课”,考察了八布乡香蕉种植产业,调研了红豆杉基地,与群众一起参与田间劳作,听取当地乡领导向我们介绍基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调研期间,很多人让我为之动容,其中有一位老人,我想介绍给大家认识,他是2015年最感动我的人物之一,他叫冉厚碧。
在麻栗坡县铁厂乡,只要提起“冉厚碧”这个名字,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会为他竖起大拇指,说他头脑灵活,肯干、能干。不平凡的人往往有不平凡的事迹,成功者的背后常常有不平凡的经历。冉厚碧出生在铁厂乡董渡行政村草果山村民小组,现年54岁,自小家境贫寒,由于草果山村人多田少,为了减轻家中的负担,好强的他高中毕业后,毅然选择了外出打工。早年外出从事矿业采选,打工期间,他什么苦都能吃,什么活都能干,经过十多年的打拼,从一名打工仔变成了腰缠万贯的大老板。当有人问他是如何成功的,他淡定地说:“人的一生就是在坎坷中奋进,有了目标就要努力去实现。”这也是他勾勒人生成功坐标的秘笈。
经过多年的打拼,他的资产达到几个亿,在昆明购置了房产,一家人搬迁到昆明生活。然而,故土难离的他最终还是放弃了优裕的生活环境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回乡后,他看到由于地处偏僻,土地石漠化严重,靠种田种地解决不了温饱,村里的乡亲们大多数仍在外打工,家里只剩下留守老人和儿童,便想找一条能够让当地群众致富的路子,让乡亲们富起来,减少外出打工,使每一个家庭都能够团聚。
经过考察,冉厚碧决定把乡亲们因外出打工而丢荒的土地用来种植红豆杉、中草药,这样既可以增加收入,也可以绿化祖国边境。说干就干,2012年8月,由他担任理事长的绿龙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合作社主要种植红豆杉,树下套种重楼等中草药。500户成员中,主要是董度行政村全部村小组的村民,此外还有部分附近村寨的村民。
为了绿化边境,屯垦固边,他还把边境一线7个村小组的1000多亩土地全部租下来,种植红豆杉、重楼等。红豆杉种到哪里,道路就修到哪里。如今他已投资890万修了16.8公里水泥路,但目前还有一些进山的道路全是石山,合作社又缺乏炸药无法继续修筑。道路不通影响了红豆杉种植的进度,原打算种5500亩红豆杉,如今只种了5000亩,还有500亩无法完成。
他说,种下的重楼4年就可以出售,而红豆杉却要六七年才开始结籽,红豆杉的籽是很名贵的中药,每公斤可卖600元。因此合作社大约要10年之后才会有效益,目前所有的开支全部由他一个人承担,已花了2亿元。合作社成员大多以土地入股(他每年还要支付地租),10年产生效益后即可参加分成,预计每户可分到10万元。目前在合作社里做工的村民每月可领到2000元工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工资是2500~3000元,在他这里做工的多为留守妇女和老人。
外出打工能挣钱,在家留守的老人和妇女也能赚钱,村里每个家庭的收入都大大提高了,很多家庭摆脱了贫困,盖了新房,走上了富裕路。一些年轻人看到在家门口打工收入也不错,不想再出去打工了,纷纷到他的合作社里做工,一家人不再分离,过上了稳定和谐的日子。
据铁厂乡乡长秦朝华介绍,全乡共有专业合作社14个,主要从事种养殖业,其中规模最大的当数冉厚碧的绿龙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此外还有专门养牛、养猪、专门制作铁厂腊猪脚、腊肉的合作社。像这样发展下去,农民脱贫奔小康不会再是梦。
看着自己种下的红豆杉和重楼幼苗成活率均达95%以上,且长势喜人,朴实憨厚的农家汉子冉厚碧动容地说:“政府对我的帮助我铭记于心,乡亲们的支持我很感谢,我相信还有比赚钱更有意义的事,那就是努力回报自己的家乡,带领群众共同走向致富之路。”他还告诉我们,重楼、红豆杉种植都是中、长期项目,短期内很难见到效益,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发展项目,一方面是尽自己的力量抢救、发展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和名贵中药材,更主要的原因是带领群众寻找脱贫致富的路子,让他们过上富裕的生活。
如果没有这次“云南水利团”的调研活动,我可能这辈子都无法知道,在祖国的边陲山区里,还有这样一位老人,在当今这么物质的社会大环境下,还有如此高尚的品质。在采访调研期间,不止是我,我们一行12名团员,心里都经历了一场洗礼,都为之感动。有些感动,一生只有一次。
这次调研让我经历了那些我知道,但从未感到他们存在的人,令我终身难忘。
最后附上一首原创小诗:
你是蓝天的边 你在白云的南
你是终生的梦 你是永远的缠绵
没有深邃的涧 没有高尚的山
走出了千古悠远的境界 带给我遐思纷然的意念
你的风景如图如画 你的土地贫瘠依然
滇池的水 已然回归清澈?
昆明的人 可有家书万千?
梦里飘悠于山海之间
是否非否
都是我的云南
——麻栗坡县
(陈曲 水利部机关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