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坚持民生定位 助力港城发展
全力推进连云港水利实现新跨越

城市应急水源工程——整治后的大圣湖

三洋港枢纽工程鸟瞰图

石梁河水库加固后南北闸全景

通榆河灌北泵站

  9月的港城,天高云淡。站在田间,满眼尽绿,水稻随风起舞,似乎能听得见水稻分蘖抽穗的声音。秋风中弥漫着丰收的味道。江苏省连云港市张湾乡前湾村支书张华昌指着身后近千亩的水稻,笑着对笔者说:“今年又将是个丰收年。多亏了水利,让我们在大灾之年不减产。”

  在今年7月8日至9日连云港遭遇百年一遇洪涝灾害中,张湾乡的前湾等3个村庄的近20000亩水稻由于地势低洼,积水一直无法排除,水稻秧苗因长时间闷在水中开始变黄。连云港市水利局领导得知这一情况,立即指令市防汛机动抢险队抽调10台大型排涝机组,赶赴张湾乡。经过两天多的强排,6000多亩水稻灾情得到有效缓解。在今年“7·9”涝灾中,连云港市水利工程减灾效益高达56.91亿元,多年的水利投资,一年就全部收回,而且全市实现零伤亡,这靠的正是水利工程的有力保障和港城水利人的不懈努力。

  江苏省连云港市紧紧围绕“坚持民生水利定位,推进沿海开发,加快转型升级”这一中心,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精神,以水利现代化统揽全局,以“稳中求快、快中求好、好中求新”为年度基调,努力提升水利保障能力,全力推进连云港水利实现新的跨越。

  科学制定水利规划

  高瞻远瞩谋发展

  “水利要发展,就必须站在时代的最前沿,科学谋划,统筹兼顾,精心设计,才能全面提升水利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保障能力。”连云港市水利局局长孙宗凤这样告诉笔者。

  纵观连云港市近年各项水利规划,无一不体现出港城水利人敢为人先、敢于超前的精神。他们加强与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合作,制定多个规划,高起点、高定位推进全市水利发展。主要包括:全市水利发展战略规划、全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和东部城区水资源供给规划、全市县乡水系和泵站改造规划、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和水土保持规划、全市水系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及东部城区防洪规划、市直水管单位建设管理发展规划、全市水利科技发展规划、全市水利人才规划、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临洪河口湿地规划、水利文化规划、“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农村水利规划及洪水资源利用研究、三条红线实施方案研究、埒子口整理方案、洪水调度模型研究和水利现代化规划等20余项规划。以规划统筹全市水利发展,使该市的水利发展赢在了起跑线,从根本上推动了连云港水利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实现着新跨越。

   加快重点工程建设

  助港城快速发展

  利用已有调引江淮水线路,增做调水、蓄水工程,完善徐圩新区河湖水系布局,实现跨流域引水,支撑徐圩新区发展;加快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提高水利安全保障能力。

  连云港市紧紧抓住国家加大水利投入的有利时机,强化工程建设。几年来,全市完成水利投资73.47亿元,共实施千万元以上的项目33个,亿元以上的项目5个。其中今年年初以来,已完成水利投资10.78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79.4%。主要是:围绕全市经济发展大局推进水利建设,投资实施徐圩新区送水、连云新城海堤、大浦河、排淡河等工程,提高水利工程的支撑作用;围绕水源工程推进水利建设,加快推进东温庄水库工程新建、小水库除除加固等工程,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管理,全面提升水源保障能力;围绕城市防洪推进水利建设,在进一步修订和完善防洪预案、强化应急能力建设的基础上,强力推进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切实提高城市整体防洪标准。

   注重民生水利建设

  源头活水润民生

  在石梁河水库北干渠渠首闸,随着管理人员轻按电钮,闸门徐徐打开,清澈的湖水轻吟着、低唱着沿着笔直的渠道欢快地向远方奔去……

  同行的石梁河水库负责人告诉我们:“通过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渠成水顺,效率明显提高,我们管理也方便了。”

  据了解,今年年初以来,连云港市投入近7.5亿元,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建设,这一时期成为全市民生水利投资规模最大、发展最好、百姓得益最多的时期。主要是:投资近1亿元,实施蔷薇河下游段整治工程,着实抓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整治,建立健全蔷薇河河长管理机制;投入0.653亿元,解决了14.5万农民群众饮用水不安全问题;投资1.75亿元,开展农村河道疏浚整治,改善农村水环境,疏浚县乡河道236条,整治村庄河塘及水塘2148条(个);投资1.82亿元,加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成了沭新渠、小塔山和石梁河3个大型灌区及涟中中型灌区改造工程;全市累计投入小农水建设资金2.38亿元,完成小型灌溉泵站154座、渠系建筑物8715座,衬砌渠道273公里,同时新增、改善灌排面积65万亩,年增节水量5600万立方米。

   以创建为突破口

  绘人水和谐画卷

  “亲水”需求催生水利风景区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对“亲水”有了更多的要求,不管是旅游还是生活,都希望依山傍水。这既体现在修湖造湖成为全国城市建设的趋势,也体现出水资源对城市品位的提升发挥着重大作用。

  多年来,连云港市水利部门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注重水文化建设,更新设计理念,坚持工程建设与水文化、生态、环境、美化相结合,注重渗入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和人文色彩。在抓好工程质量建设的同时,结合省级水管单位和水利风景区创建,把工程当作一件艺术精品来精雕细琢、梳妆打扮,努力提升工程建设内涵,切实提高了工程品位。目前全市创建省一级水管单位3个、省二级水管单位1个,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个、省级水利风景区4个。同时,加强城市水文化建设,结合宜居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切实加强港城水景观建设,全力打造城市水文化景观,让城市水景观充分展示港城丰厚的水文化底蕴,展现连云港市独特的水环境风采。

   强化防汛抗旱

  力保港城安澜

  1954年出生的王其平,27岁那年就在临洪管理处工作,这一干就是31年。他见证了临洪水利枢纽的发展,参与了重大节点的防洪排涝工作。

  “在2000年‘8·30’大水那年,降雨结束后,我们又继续开机七八天才把水排完;而今年从7月8日13时开机,到12日18时关机,4站联合运行,只用3天时间就将市区涝水全部排干。”谈起近年来的变化,王其平如数家珍:“要是在多年前,可是不敢想象的,这几年水利发展确实太快了。”

  今年年初以来,连云港市极端性灾害天气频繁,干旱、洪涝、台风等灾害交替发生,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连云港市水利局把防汛、防旱和防台风工作作为第一要务,全力以赴抢险救灾。

  精心调度,保障工农业供水。今年1至6月份,连云港市发生严重旱情,全市围绕突出重点区域、突出重点时段、突出重点措施,强化用水管理,优化水源调度,积极争取外调水源。在春灌和“三夏”用水高峰期,坚持高水高用、低水低用,错峰轮灌,充分利用回归水,实现水源利用的最优化。在本市抗旱用水最紧张时期,全市各级防汛抢险和抗旱服务队技术人员和抗旱设备全面出动,积极为各地抗旱保苗和抗旱供水服务。据统计,在今年抗旱期间共调引外水8.6亿立方米,有效地保障了抗旱用水需要。

  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战雨涝。7月8日3时至10日,本市普降特大暴雨,全市平均降雨量达211.4毫米,市区降雨量307.9毫米,最大降水量高达440.6毫米,达百年一遇,使市区城区约80%地区积水。然而,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坚强领导下,涝水在短时间内就得以排除,取得了防汛排涝工作的阶段性胜利。

  及时应对,科学部署防“达维”。今年第10号台风“达维”于8月2日21时30分左右在响水县陈家港镇附近登陆,并纵穿市境。由于上下重视,科学部署,部门有效联动,全市取得了防御台风工作的全面胜利。

  加强行业建设

  焕发勃勃生机

  日前,连云港市委党校杜广庆教授为港城水利职工作了《职业道德建设基本理论》精彩演讲,将“水利大讲堂”系列活动推向高潮。“水利大讲堂”每月举办1—2次专题讲座,为全市水利职工呈上了文化盛宴。

  强化队伍建设。重点抓好人才工程建设,全市有10人入选省水利厅“111人才工程”;积极做好公开招聘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引进本科生4名、研究生10名。加强党建工作。以“转观念、办实事、抓落实、促发展”主题教育为主线,开展“水利大讲堂”职工教育活动,目前已进行6次讲座,600余名次职工参加学习;组织职工读书活动,赠送《共产党人的12个幸福观》等3本书,购买《做最好的共产党员》等书籍。有序开展“三解三促”活动,深入开展调研,为村民赠送市水利局统一编印的《中央水利、农业两个“一号文件”及农业科普知识学习手册》。加强廉政建设。在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中全面推行“双合同管理”,确保工程、资金和干部安全。

  兴水利民没有终点,水利发展永无止境。港城水利人将继续弘扬行业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把各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好,把服务三农、服务经济发展和惠民、利民水利工程做大做强,为连云港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和支撑。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2年10月19日

        
李军 刘兴欢


  相关新闻:
常州:既要金山银山 更要碧水青山
淮安济宁携手共创水生态文明
绿色骑行 宣传节水
水利服务品牌征名 民众机关互动双赢
淮安市启动第三届水文化周(节)活动
《江苏水文现代化规划》通过专家咨询
这样的“廉政灶”真好!
东海县民生水利顺民意民众热情高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