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河南:水兴物阜粮丰产国泰民安乐中原

2012-10-23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今年下半年召开。当前正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八大的召开对我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十年弹指一挥间。1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下,我们坚持科学治水,以人为本,大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在各个领域不断寻求新举措,总结新经验,发挥新成效,水利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广大水利干部职工持续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锐意进取,正在以优异的水利改革发展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本报今起开设《科学谋发展水利惠民生》专栏,从一个个侧面,展现10年来全国各地的水利工作为社会发展、民生安康做出的突出贡献,展现10年来水利改革发展如火如荼的喜人画卷。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杨沙平 通讯员 李乐乐

  仲夏季节,河南省卫辉市唐庄镇西山上,翠柏林立,生机盎然。看着这漫山遍野的绿色,谁也不曾想到,这里曾是连片的荒山,土壤裸露,沟壑遍地。

  打造秀美山川,水利先行。河南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近5年来,共投资19亿元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3502平方公里,全省50%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2000多万人从中受益,昔日的“不毛之地”变为良田,美了家园,润泽了百姓。

  河南水利的变化,又岂止如此?10年来,河南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强化民生水利,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力度,着力提高水旱灾害综合防御能力、水资源配置调控能力、水土资源保护能力,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水利问题。“民生水利”已经在河南水利人心中扎下了根,在实践中结出了果。

  水润民生:民安乐居保粮丰

  多年来,河南部分地区群众饱受“吃水难”困扰。2005年,河南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省政府连续7年将其列为向全省人民承诺要办的十件实事和十大重点民生工程之一。2005—2011年,国家下达河南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总投资计划为101.7亿元,兴建各类供水工程9762处,解决了2122.79万人和122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河南按照“相对集中,适度规模”的原则,大力发展集中连片式供水工程,逐步建成了以大型集中供水工程为骨干,单村、联村集中供水工程为补充的农村供水网络。

  10年来,河南水旱灾害交替发生。2006年出现了大面积、长时间的旱情,2007年淮河流域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2008—2009年冬春之交遭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干旱,2010年豫西、豫南山丘区发生了严重山洪泥石流灾害。面对频繁灾害,水利系统各级各部门协同作战,广大军民奋力抗灾,取得了防洪抗旱斗争的重大胜利。近5年来,全省水利工程实现防洪减灾效益200多亿元,抗旱灌溉3亿多亩次,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水利的支撑下,河南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2012年夏粮总产再创新高,达到637.2亿斤,实现了夏粮总产量“十连增”。

  “十一五”以来,河南先后对45座大中型灌区实施了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新增有效灌溉面积约110万亩。2009年,河南先后实施了抗旱应急灌溉工程和秋季除涝工程建设,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239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2794万亩。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为河南抗御水旱灾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河南省水利厅厅长王树山说,“‘十二五’末,河南节水灌溉面积将达到3000万亩以上,力争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850万亩。”

  重点工程:兴利避害筑屏障

  2011年,治淮骨干工程燕山水库顺利通过了国家竣工验收,标志着河南骨干治淮项目建设划上了圆满的句号。黄河流域河口村水库建设如火如荼,淮河干流上的大型水库出山店水库前期工程已经启动,沿淮广大人民群众50多年的企盼即将实现。

  河南按照“全面规划、分批分段实施”的原则对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493条河道进行治理。近5年来,已完成淮河主要支流沙颍河、涡河、淮河干流陈族湾大港口圩区等工程的治理任务,陆续开展了贾鲁河、洪汝河、金堤河3条主要骨干河道治理,治理后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除涝标准达到5年一遇,将为主要城镇和防洪区的安全构筑起有力屏障。

  河南在近5年全面完成了列入国家除险加固专项规划内的400座病险水库建设任务。通过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增或恢复防洪库容约20亿立方米,保护下游人口近2000万人,保护下游耕地约2000万亩,年新增或恢复防洪效益近20亿元,年增或恢复灌溉、发电、供水、养殖等效益约8亿元。

  夯实基础:助力发展水利旺

  2010年,河南全面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总投资4.62亿元,更是提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建设目标。截至2012年6月,国家下达的全省77个县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提前实现目标。

  水文是防汛抗旱的“尖兵”,河南水文系统突出以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为中心,完善水文站网,强化能力建设,增强防洪非工程措施,提高水文监测能力和预报精度,基本解决防洪减灾体系凸显的薄弱环节,水文服务能力明显加强。

  河南省列入《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2009—2012年)中的河流共计101条,投入28.97亿元用于133个治理项目。目前,46个试点治理项目按要求全部完成了建设任务,87个后续治理项目正按计划顺利实施。通过中小河流治理,重点河段防洪、除涝标准显著提高,沿岸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逐步改善。

  河南省水利厅厅长王树山提出“以小浪底水库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依托,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流域原有水系为构架,进一步强化‘南北调配,东西贯通’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将河南打造成为华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枢纽”。

  水润中原细无声。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河南人用求真务实的行动谱写着水利大发展的华美乐章。这种脚踏实地的治水精神将持续激励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兴水利、惠民生。

    来源:中国水利报

        
杨沙平 李乐乐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