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全国水利普查全面推进多点突破

河北省尚义县水利普查人员现场普查  

    □本报记者 苏冠群

  2011年12月31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标准时点过后,80万名水利普查人员伴着2012年的缕缕阳光,深入乡村、工业企业、典型居民用水户和水利工程现场,开展普查填表上报。回眸一年来取得的成绩,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可谓可圈可点、亮点纷呈。

  按照2011年水利普查清查登记工作“一主线、两任务、三阶段、四节点”的总体安排,已经圆满完成了年度计划任务。第一次全面完整地掌握了我国各类水利对象的详细底数,共清查出各类对象9900多万个;第一次系统地了解了我国各类水利对象的分布情况,形成了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市(地)、分县(市)的对象名录数据;第一次对青海湖、纳木错湖、艾比湖等西部重要湖泊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容积测量,填补了历史资料空白。

  全国各级水利部门和水利普查机构,在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自上而下基本都成立了水利普查组织机构,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明确了技术支撑单位,建立了完整的普查组织体系,形成了以行政推动和技术指导相结合的领导机制和运行机制,使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呈现出组织推动有力、经费保障到位、宣传动员深入、培训扎实有序、工作程序严密、质量控制严格、督导检查细致和运行管理有序的大好局面。

  建立完善严谨的制度体系。国务院水利普查办(以下简称“国普办”)在制定水利普查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组织建设、资金管理以及保密、档案管理等规章制度,制定了科学系统的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在国普办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制订了实施方案和相关制度。全国各地通过选聘和培训工作,组建并培训了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普查队伍。目前,全国各级普查机构已有工作人员上万人,选聘并培训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近80万人。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队伍建设,使普查工作始终在规范有序的轨道上良好运行。

  保障普查经费。国普办积极协调落实了水利部、军队、兵团和中央补助地方经费,加大了各地普查经费落实的督促力度。在各地各级水利普查机构积极努力和当地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普查经费逐步落实到位。据统计,2011年全国各级财政到位全国水利普查经费34.5亿元。财政部和水利部联合制定下发了《普查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各地各级水利普查机构细化、实化普查年度财政预算,实现了资金支付的有效监管。

  严格普查质量。普查质量事关水利普查成败,国普办印发了《全国水利普查质量控制工作细则》,针对对象清查制定了数据汇总、审核、抽查、验收的一系列质量控制技术规定,各地也制定了相应的质量控制工作方案,覆盖全国的质量控制体系初步建立,在对象清查实践中发挥了显著作用,有力地保障了全国各省、市(区)的普查数据质量。

  营造全社会支持水利普查的良好氛围。国普办和各地围绕清查登记工作,组织开展了多层次、富有成效的宣传活动,尤其是在中央及地方的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网络上广泛深入地进行滚动报道,极大地扩大了水利普查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全国各级普查机构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使这一重要国情国力调查做到了家喻户晓。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为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促进水利改革发展,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利普查机构正按照国普办的部署,继续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已将强化组织推动、细化工作安排、加强业务指导和检查督导等工作列入2012年重要工作日程,决心按照年度节点要求,确保上报数据、数据处理和审核验收、汇总发布和资料开发等工作圆满完成。

苏冠群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7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