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江苏省水利厅代表作交流发言

2012-01-31

奋力开启江苏水利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江苏省水利厅

  2011年,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提出以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水利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水利改革,创新水利发展,奋力开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主要做法: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引领水利现代化建设实践。为高起点谋划水利现代化建设,着力建立省、市、县三级水利现代化规划体系。一是明确规划目标。围绕到2015年,初步建成水利现代化综合保障体系,到2020年,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提出了着力构建防灾减灾、农村水利、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水利社会管理和政策法规支撑“六大目标体系”。二是确立规划思路。立足江苏省情、水情特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充分体现水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治水思路,充分体现大中小工程配套、城乡水利协调、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结合的治水方略,充分体现现代水利的防灾减灾、资源环境和经济开发的综合功能效益。三是建立考核体系。认真借鉴国内外水利现代化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研究提出了6大类22项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目前,省级规划成果已上报审批,全省水利现代化规划体系建设将于今年上半年基本完成。

  第二、坚持创新驱动,积极探索水利现代化发展模式。一是推进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创新。充分运用水资源的自然和经济双重属性的特点,在太湖走马塘、东太湖退渔还湖整治,以及镇江北部滨水区开发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中,通过优化工程规划设计,充分实现工程的水利效益、资源环境效益和经济开发效益的多赢。二是推进水务管理体制创新。通过调整水利投资结构,大力发展资源环境水利、城市水利和民生水利,积极拓展水务工作职能。目前全省已有70%的县(市)建立水务管理体制。徐州市实行水务管理体制的实践经验,得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深度报道。三是推进河湖管理与保护制度创新。湖泊管理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建立,河长制管理制度正在全省大力度推行,省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江苏省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普遍建立河湖蓝线管理制度,运用卫星遥测技术,加强河湖水域岸线资源监控管理,实行定期执法巡查,加强综合执法管理,河湖资源环境管理保护工作体系基本形成。四是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维护机制创新。积极创建公益性水利服务政府保障、经营性水利服务推向市场、准公益性水利服务民办公助的水利工程管护机制,省级工程管理维护经费在2011年的基础上增长一倍,今年建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的省级补助机制。五是推进现代水利科技创新。以“金水工程”为抓手,编制了水文现代化和水利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计划到2020年安排专项投入22亿元,基本实现水文测报系统、水利工程调度系统、河湖水域岸线监控系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防汛防旱决策指挥系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第三、加大政策力度,着力完善水利现代化投入机制。一是落实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增长政策。明确各级财政可用财力的2%-4%、农业重点开发资金60%用于水利投入,2011年省级财政水利建设投入增加到51亿元,比上年增长15%以上,各市县财政用于水利建设的投入也比往年明显增长。二是落实水利建设基金政策。除明确中央征收范围外,又提出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按3%切块纳入水利建设基金,所有县(市)的城市建设维护税15%切块纳入水利建设基金。三是落实土地出让收益政策。根据两部《通知》出台了具体操作规定,明确资金计提方法和计提时间。四是将已经到期的防洪保安资金政策再延长到2020年。五是加强水利政策性资金征收管理。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实行与水利项目立项审批和省级资金分配严格挂钩。六是创新水利投融资机制。全省13个省辖市和大多数县(市)创建水利市场化融资平台,去年全省全社会水利投资超过280亿元,其中市场融资90亿元以上。

  第四、抓好试点示范,不断推动水利现代化实践创新。针对苏南、苏中和苏北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不同水情工情特点,选择了3个省辖市和16个县(市)作为先行试点,组织开展水利现代化建设重点课题研究,切实加大水利现代化建设重大技术攻关,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动水利现代化建设有力有序发展。

  总之,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陈雷部长提出的部署要求,坚持规划引领,创新驱动,全面加快水利现代化进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谢谢大家!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1月30日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7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