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挥水务一体化优势
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
中共南昌市委 南昌市人民政府
南昌市是江西省省会,地处鄱阳湖滨,赣、抚、信、锦、潦五河尾闾,境内河网密布,水系纵横,湖泊众多,水域总面积220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0%。南昌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600-1650毫米,水资源总量相对丰富,但城区地势低洼,平均高程在22-23米(黄海)之间,汛期排水主要依赖电排外抽。
2010年前,南昌市实行“多龙管水”的体制,水利部门管外洪和水源,市政部门管城市排涝和供水,环保部门管水质。2010年1月8日,中共南昌市委、南昌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实施南昌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的通知》(洪发[2010]2号),明确撤销市水利局,组建市水务局,明确市水务局为市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2010年4月19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南昌市水务局“三定”方案,将原市水利局承担的全部职能划入市水务局;将市市政公用局承担的城市供水、排水、节约用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行政管理职能以及相关企业行业管理和指导职能划入市水务局;将原东湖区、西湖区、南昌县、新建县、市市政公用局、市园林局、红谷滩新区管委会、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青云谱区承担的湖泊管理职能划入市水务局。通过上述职能调整,整合了水利、供水、排水三大行业,归并了城乡水利建设、防汛、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地下水管理、中水回用、湖泊保护、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八大职能。
2010年水务局成立,恰逢南昌市遭遇1998年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1-7月份全市先后遭遇14场暴雨袭击,为历史年平均2.5倍,面平均降雨量1809毫米,比历史同期偏多42%。由于集中强降雨频率高、雨量大,城市排涝工作面临繁重的任务,给新组建的南昌市水务局带来了严峻的压力。面对山雨袭来水压境的防汛排涝形势,南昌市水务局迅速吹响集结号,全程参与、全员投入,科学调度,精心组织,务实保障,在城市防洪排涝工作中彰显水务一体化管理优势。一是组织力量对全市排水管网设施进行全面摸排,改造易积水的低洼地段20余处,维修排水排涝泵站20余座,开展260余公里排水管网全线清掏。二是制订并完善城市排涝预案,统一原由水利和市政部门分别管理的排水排涝泵站及城市湖泊水系起排标准,落实城市排涝保障措施。三是建立城市排水排涝统一调度机制,集中强降雨期间实行一小时一调度,运用防汛指挥系统对城市排水排涝进行远程监测监控和指挥调度。四是实行城市排水排涝精细化管理,定人、定岗、定责、定时,落实岗位责任,保障排水畅通。由于城市排水排涝工作扎实有力,在2010年防汛抗洪中,南昌市不仅实现了江河无倒堤、水库无垮坝、人员无伤亡的目标,还同时确保了城市无内涝,南昌市水务局荣获了“全国防汛抗旱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实践证明,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为南昌统筹外洪防御与内涝防治提供了重要的体制保障。下一步,南昌市水务工作将深入贯彻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水务工程建设,加强水生态保护,深化水务管理机制改革和水务管理单位内部配套改革,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内部管理机制,努力推进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