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代表作交流发言

2012-01-30

大力抓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

切实保障宁夏跨越式发展用水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  

  2006年我区率先开展了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5年来,我们按照“以节保供、以调增效、以转促配、以联补缺”的总体思路,紧密结合全区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战略,坚持工程、管理、技术多措并举,农业、工业、城市各业齐抓,在水资源制度建设、水权有偿转让、产业结构调整、节水新技术推广和用水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在持续干旱的情况下取得了显著的节水成效,2010年与2005年相比,全区年取用水总量减少5.7亿立方米,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38提高至0.4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为64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由30%提高到70%,万元GDP用水量由1288立方米下降到440立方米,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成为首个通过国家验收的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省区。

  一、探索建立“水权制度”

  率先在黄河流域开展了水权转换试点,实践水资源在不同行业间的优化配置,开辟了干旱地区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用水的新途径。一是明晰初始水权。自治区出台了《宁夏黄河地表水资源县级初始水权分配方案》,将国家限量分配的黄河水权全部细化到灌区和市县,初步形成了区、市、县三级水权控制体系。二是构建制度体系。颁布了《宁夏节水用水条例》,制定了《宁夏黄河水权转换实施意见》等制度,把水权转让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三是实施水权流转。建立了“农业综合节水—水权有偿转让—工业高效用水”的水资源利用新模式,促使水往“高”处流,实现了以农业节水支持工业发展、工业发展反哺农业的良性循环。

  二、着力抓好“三大措施”

  一是狠抓工程节水措施。加快灌区续建配套、末级渠系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实施,坚持不懈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渠系砌护率由不足20%提高到近40%,输水效率和效益持续提升。实施工业节水项目92个,率先实现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二是狠抓管理节水措施。自治区先后颁布或出台了27件节水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初步建立了水法规体系。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和黄河水量统一调度,颁布了各业用水定额,严格取水许可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全面推行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促进了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三是狠抓技术节水措施。全面推广水稻控灌、小畦灌溉等节水灌溉方式,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40万亩,占全区灌溉总面积的55%。建成以滴灌、沟灌为主的设施农业106万亩,用水效益大幅提高。利用穴灌、滴灌、喷灌等在旱作区发展高效节水补灌农业100万亩,用水量较传统少4/5。新上火电项目全部采用空冷技术,与湿冷比节水70%以上。

  三、努力完善“四个机制”

  一是政府推动机制。自治区成立了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工作小组,将节水任务分解到市县和有关部门,建立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力、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市场调节机制。大力调整种植结构,2010年全区枸杞、葡萄、红枣、马铃薯等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0%以上。三次调整农业水价,连续三年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充分发挥了经济杠杆促进节水核心作用。三是激励约束机制。严格总量控制,对水管单位和市县实行节水有奖、超用受罚,对取水量超分配指标的市县暂停审批新增用水建设项目,初步建立了节水自律机制。四是公众参与机制。广泛深入开展节水宣传教育,积极建设各类节水型社会载体,银川市2007年荣获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各界的节水意识不断增强,促进了全社会节约用水。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1月30日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7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