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重庆市水利局代表作交流发言

2012-01-30

创新机制 拓宽渠道

全力破解重庆水利建设资金瓶颈

重庆市水利局

  去年以来,我市按照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全力破解资金瓶颈,全年完成水利投资152亿元,同比增长60%,实现了“十二五”开局良好。

  一是依托融资,筹集建设资金。重庆历来洪旱灾害不断,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为加快解决这一问题,我市整合了市级水利水务投融资平台,搭建了市水务资产管理公司和6个区(县)级水利投融资平台,通过市场化方式多渠道筹集水利建设资金。2011年,两级水利发展筹融资平台通过政府投入、收益质押、储备土地质押、存量资产质押、发行企业债券、税费返还等方式,充分利用行政、市场“两只手”,筹集水利工程建设资金47亿元,有力推进了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截至2011年底,玉滩大型水库基本建成,8座中型水库下闸蓄水,4座中型水库开工建设。

  二是储备土地,实现“两个循环”。在2006年底率先出台《关于加快水利发展的决定》,赋予水利建设特殊土地政策的基础上,2011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又出台《进一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优先保障全市水利工程项目土地储备征转用指标,用地计划按水利建设年度资金需求测算配置。水利项目所在区(县)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地块控制性详规落实储备地块,通过征地拆迁整治、招拍挂出让所获收益全部返还用于弥补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不足。全年我市通过储备土地质押融资、直接出让变现等方式筹资15亿元,保证了重点水利工程的资金需求。

  三是创新机制,扩大金融支持。我市注重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积极推动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坚持从项目源头开始与金融单位合作,主动邀请国开行、重庆银行等金融单位参与“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及分项专项规划,批量构造项目,设计融资模式。同时,针对水利项目统一规划、分批实施的特点,采取融资项目批量评审、总体授信、分次用信的模式,满足项目建设的总体资金需求和进度安排,国开行已给市水投集团授信650亿元,今年可用在30亿元以上。通过融资规划引导,对融资平台开展综合授信,运用“投、贷、债、租、证”多种金融手段,探索水利项目的多种融资渠道。“十二五”期间,我市计划争取银行贷款200亿元以上。

  四是竞标投入,广纳社会资金。实行“竞标投入、先建后补、谁积极支持谁”的激励机制,探索政府购买或补贴公益性水利服务,通过业主招标、承包租赁、建设总承包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水利建设。鼓励群众自愿投资投劳兴建小型水利设施,各级政府按工程标准给予奖补;支持社会资本投入城乡供水、污水处理回用等经营性水利项目,鼓励采取产权置换、投资入股等方式,盘活水利固定资产,吸纳社会资本进入水利水务建设领域。2011年全市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和受益群众投工投劳折资达54亿元,成为水利投入的有益补充。

  五是落实责任,强化筹资保障。市委、市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对“十二五”时期需由我市负责的筹资任务实行分级负责、逐项落实,由市财政局和区(县)政府分别牵头落实需由市级和区县财政配套的资金,并制订分年筹资计划,明确筹资渠道和方案,确保按期足额落实。由市政府督查室会同市水利、发改、财政等部门,对相关市级部门和各区(县)政府的筹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落实。同时,将区(县)年度水利投资列入市委、市政府考核区县党委、政府和水利工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兑现奖惩,增强市级部门、区(县)兴水治水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1月30日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7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