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湖北省水利厅代表作交流发言

2012-01-30

万名干部进万村 展开塘堰大会战

湖北省水利厅

  塘堰是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母体,是农村集雨蓄水的主要载体,是农村抗旱灌溉的一线水源。长期以来,我省塘堰淤塞毁损严重,形成许多“筛子塘”、“碟子堰”,蓄水功能大为弱化,已成为影响粮食稳定增产和农业稳定发展的突出软肋。去年我省遭遇60年一遇的三季连旱,更加暴露出塘堰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问题。为此,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广泛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以下简称“三万”活动),计划投入60亿元,重点整治20万口当家塘堰,以此带动其他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目前,省、市、县三级组建1.5万个工作队、7万多名干部进村驻点,在荆楚大地展开了建国以来规模和声势最大的塘堰整治大会战。

  第一,大员上阵,加强组织领导。省委、省政府把开展“三万”活动,作为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创新之举,作为解决农村水利长期积累问题、保障粮食安全的强农之计,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之策来抓。成立了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为第一副组长的“三万”活动领导小组,印发了年度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部署会。市、县、乡各级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主要抓、“三万”工作组具体组织落实的工作格局,层层签订责任状,把任务分解落实到部门、村组和个人。

  第二,“六个一点”,加强资金筹措。一是财政资金“补”一点。省级财政筹措5亿元,每个市(州)筹措1000万元以上,每个县(市)筹措500万元以上,对塘堰整治进行“以奖代补”。二是涉农资金“集”一点。统筹整合水利、土地、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涉水资金用于塘堰建设。三是优惠政策“引”一点。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进行塘堰产权制度改革,吸纳民间资本参与塘堰建设。四是工作组“扶”一点。省直每个工作组筹资10万元以上,市(州)每个工作组筹资5万元以上,县(市)每个工作队筹资1万元以上。五是单位个人“捐”一点。开展“支农惠民行动”,动员大中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力量踊跃捐资。六是一事一议“筹”一点。按照“利益共享、投资平摊”原则,由受益农户“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建设塘堰。

  第三,精心谋划,加强建设管理。一是注册塘堰“户口”。摸清塘堰基本情况,建立了全省80万口当家塘堰整治管理信息系统。二是编制实施方案。以县市为主体、乡镇为单元进行规划设计,逐塘编制实施方案,做到一本册子(登记编号册)、一张地图(塘堰位置图)、一套方案(施工方案)。三是制订建设标准。省水利厅组织编制了有关技术标准,对塘堰引水、清淤、埂垱、输水、绿化等8个系统建设提出施工要求和技术规范,做到“一塘一策、一塘一景”。四是加强技术指导。选派水利专家和技术人员,到施工现场巡回指导,搞好技术咨询服务。五是积极试点推广。在3个县举办塘堰整治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全盘。

  第四,分片督导,加强考核验收。建立塘堰建设目标责任制、塘堰建设与防汛抗旱连锁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奖惩激励机制,确保工作实效。一是强化督办。省“四大班子”领导分别带队到各市、县视察指导工作。日常检查督办采取市(州)负责本辖区县(市)的检查督办,指定14个省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任“片长”分片检查督办。二是强化验收。从组织领导、资金投入、质量效益、群众参与、建后管护、“三万”专项6个方面,对每个“三万”工作组进行百分制考核。三是强化宣传。新闻媒体全程介入,跟踪报道活动动态,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1月30日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7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