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硬字当头 实字为先
创造性推进水利改革发展
安徽省水利厅
2011年,安徽省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省委、省政府出台实施意见、召开高规格的水利工作会议,印发《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若干措施的意见》和《全省“十二五”及2012年重点水利项目实施方案》,大力实施以“治水保安、兴水富民”为核心的“水利安徽”战略,以投入上的硬数字、发展上的硬指标、保障上的硬措施,推进水利跨越式发展。
一、落实“硬数字”,切实加大水利资金投入
一是土地出让金计提按总收入的2%保底。如土地出让金收益全年按10%标准计提数小于土地出让总收入的2%,则计提到总收入的2%。二是土地出让金省级统筹30%。对全省提取的土地出让收益,省级统筹30%,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和农田水利建设任务重的地区。三是灌区和泵站项目省级配套不低于50%。对灌区续建配套、泵站更新改造等项目,确保省级配套比例不低于50%。四是省级安排6亿元农水专项资金。省级农水专项资金两年内再增加6亿元规模,2011年3亿元已先期到位,从2012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6亿元。五是落实挖塘补助资金4.5亿元。落实4.5亿元专项资金奖补1.5万口塘坝扩挖工程,每口补助3万元。六是安排农田水利建设奖补资金1.8亿元。联合省财政厅出台省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管理办法,按照“以奖代补、先干后补、多干多补、不干不补”的原则,落实1.8亿元奖补资金。七是县级农水专项资金每亩耕地不少于10元。要求各市、县(市、区)都建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数额根据耕地面积确定,市级每亩耕地1-2元、县级每亩耕地不少于10元,并纳入财政预算。八是落实每个乡镇10万元农水工程养护资金。全省每个乡镇按照不少于10万元的标准,落实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专项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九是省财政安排500万元培训全省4000多名水利员,做到持证上岗。
二、明确“硬指标”,全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
“十二五”重点实施“双百、千、万”和“双千万”工程。“双百”:即除险加固大中型病险水闸168座,完成224条中小河流治理;“双千”:即实施2184座中小型水库加固,实施7000多座中小型排灌泵站改造;“双万”:即清淤1万条农村沟河,扩挖20万口“当家塘”;“双千万”:即再解决2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增和改善1000万亩农田排灌能力。确定2011年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年”,制定具体方案,实施以塘坝扩挖、沟渠疏浚、集体泵站更新改造(淮北机井建设)和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农田水利“三加一”工程。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新建和恢复乡镇水利站882个,覆盖全省1023个乡镇,占全省乡镇总数的81%,2012年底前全面完成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任务,同时村级水管员队伍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强化“硬措施”,提升水利发展保障能力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的工作机制。一是省政府成立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协调领导小组,由省长任组长,常务副省长和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省直18个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市、县两级也相应成立领导机构。二是建立县级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各县(市、区)成立由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对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土地整治、扶贫、以工代赈等涉及农田水利建设的项目,通过规划委员会审查后方可组织实施,整合资金,集中治理,规模推进。目前,全省已有79个县区成立高规格的县级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三是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将水利改革发展成效列入政府任期目标考核,并与水利项目投资安排挂钩。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