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筑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
为辽宁全面振兴提供支撑
辽宁省水利厅
水资源短缺是辽宁的基本省情,水资源总量逐年减少、时空分布不均、开发利用程度高是辽宁的基本水情。实现辽宁全面振兴,需要新增供水能力35亿立方米。按照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的发展目标,我们力求做好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科学管理这篇大文章。
一、科学规划,打造连通联调供水保障体系
根据辽宁水资源东多西少的分布现状,我们规划了基本覆盖全省、跨流域联合调度、由北中南三线组成的“东水济西”水资源配置格局。北线工程,以即将实施的北线供水工程为骨干,由清河等11座已建、在建和拟建的水库组成,为辽西北和中部地区提供用水保障。中线工程,以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为骨干,由大伙房等4座水库组成,为辽宁中部及大连市近期用水提供保障。南线工程,以碧流河水库为核心,由引碧入连等已建、拟建的3项输水工程及3座水库组成,为辽东南地区用水提供保障。上述拟建工程完成后,配合节水型社会建设及地下水有效管理,可以基本解决辽宁水资源短缺问题。
为提高供水保证率,我们依托“东水济西”三线工程,以天然河道和输水、连通工程为通道,按照实现“三横七纵、河库连通,东水济西、丰枯调剂,上下联动、多源互补,科学调度、保障发展”的总体目标,制定了《辽宁省水资源连通联调方案》。
二、精心组织,创造水利百年效益工程
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解决中南部地区用水需求的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已经竣工通水,年供水能力达18亿立方米,占中南部7城市供水总量的40%,受益人口超过1000万人。
2009年末,我们又启动了辽宁水利建设史上规模最大的北线工程。举全省之力,在两年内完成了工程规划、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的批复。该工程计划“十二五”末期竣工,届时将新增供水能力20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达2000万人。
与此同时,我们正在全力推进锦凌水库、青山水库、三湾水利枢纽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2012年还将开工建设观音阁水库输水、长海跨海引水及猴山水库等水源和输配水骨干工程。
三、强化管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在加快推进工程措施的同时,我们牢牢把握难得的水利发展机遇,狠抓关键环节,全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一是健全法规政策,明确管理目标。省人大颁布实施了《辽宁省地下水资源保护条例》,省政府出台了《辽宁省禁止提取地下水规定》、《辽宁省水库供水调度规定》和《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到“十二五”末期,我省用水总量控制在153亿立方米以内,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降到17%以下,城镇污水处理回用率达到30%以上,万元GDP和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到56和26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8。地下水开采削减12.44亿立方米。
二是全力压采地下水。省政府印发了《全省封闭地下水取水工程总体方案》,建立了目标考核和问责制。规定凡地表水能够满足用水需求的区域,现有城镇地下水取水工程全部限期关闭。不能完成任务的地区,将追究地方政府主要领导的责任,并由省财政扣缴地表水供水成本。去年,全省封闭地下水取水工程636处,减采地下水1.45亿立方米。
三是恢复河道生态,改善水质。近两年,我省全面实施了辽河、大凌河及其他主要河流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其中辽河干支流将努力于今年达到四类水质,率先退出国家“三河三湖”污染治理行列,实现水清岸绿的目标。
会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陈雷部长的重要讲话和本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强化各项工作的落实,用实际行动,感谢各位领导对辽宁水利工作的支持!
谢谢!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