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山西省水利厅代表作交流发言

2012-01-30

建设大水网 破解水瓶颈

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山西省水利厅

  山西十年九旱,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为寻求治本之策,我省紧密结合省情水情,立足应对特大干旱和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编制完成了“两纵十横、六河连通、覆盖全省”的《山西大水网规划》。

  一、建设山西大水网的思路

  2010年1月,陈雷部长在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会上提出“河湖水系连通”的治水理念后,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一治水方略是山西应对特大干旱、保障供水安全的治本之策。为此,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十一五”应急水源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蓄水能力显著提升的基础上,以黄河北干流和汾河两条天然河道为主线(两纵),以十大骨干供水体系(十横)为骨架,通过连通工程建设,将黄河、汾河、沁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这六条山西最大的河流及各河流上的大中型水库相连通,形成“两纵十横、六河连通,纵贯南北、横跨东西”的山西大水网,以此保障特大干旱年份全省供水的基本需求。

  山西大水网规划,一是充分利用现有河流作为主体框架,保证各河流两侧及流域内原有供用水格局不变、工程体系不变、水资源配置不变,以此减少工程投资,防止水事纠纷。我们将其称作“分灶吃饭”。二是将因重山阻隔、互不相连的各个供水体系通过连通工程相衔接,使相邻体系之间具有输水、供水的能力,在干旱及紧急情况时能够相互应急,保证对城市生活和骨干企业的供水。三是大水网在运行时,原有的供水系统在“价格杠杆”的影响下,可以发挥其自身优势。遇有严重干旱和应急供水的状况,可通过水行政部门的合理调度和价格补偿来满足缺水地区的用水需求。

  二、山西大水网的基本构架

  大水网覆盖全省所有11个地级市、91个县(市、区),受益人口2848万,总供水量达78亿立方米,占全省规划总供水量的87%。大水网建设主要包括76项工程,其中新规划建设的水系连通工程及供水工程10项,建设期为5年。新建工程总投资310亿元,目前省政府已经明确资金筹措渠道,2011年已开工4项,总投资160亿元。

  如,山西五大盆地之一的忻定盆地,盆地内原有的供水体系,主要是滹沱河流域的灌溉工程和坪上泉水域的城乡供水工程。大水网规划中新建13公里的连接工程,将引黄南干线和忻定盆地供水工程连接在一起。三大工程平时各自供水,如出现严重干旱,两大工程难以为继时,则使用黄河水补给。同时,黄河水进入滹沱河后,可沿河道进入华北平原。

  又如,位于我省北部大水网第一横上的万家寨引黄北干线工程,在有效保障大同、朔州两市供水的基础上,通过连通工程使黄河水进入桑干河流域,解决盆地内沿线群众在发生特大干旱时的生产生活用水。同时,黄河水进入桑干河后,可自流进入永定河,为首都提供可靠的应急水源。

  去年开工的中部引黄工程,利用我省西北高、南部低的地形,从黄河保德天桥水电站取水,沿等高线自北向南布设输水线路。线路总长385公里,其中隧洞340公里。这一工程可覆盖吕梁山区4市16县,近2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受益人口322.5万人,并在临汾霍州下游和汾河连接,正常供水对象主要是国家重点连片扶贫的吕梁山区。在临汾盆地遇有特大干旱和应急时,黄河水可通过这一输水线路对临汾盆地给予补给。同时,这一工程的支线穿过分水岭和晋中盆地相连通,可解决晋中盆地南部的应急供水问题。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1月30日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7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