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
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
河北省水利厅
我省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用3年时间让农村群众吃上卫生干净的水。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2011年我们按照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创新思路,完善规划,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迈出了新步伐。
一、紧跟城镇化建设步伐,着力构建城乡一体供水网络
“十一五”期间,我省按照统筹规划、城乡一体、重点发展联村集中供水的思路,解决了1272.6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其中联村集中供水受益人口占70%以上,有12个县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供水。按照国家核定的人口,到2010年底我省有2182万农村人口饮用水不达标。为在“十二五”期间高标准、高起点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我们认真总结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县级农村饮水安全总体规划,在有条件的地区特别是南水北调和引黄工程受水区,做到了饮水项目建设与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和新民居建设有机结合,加快构建城乡一体供水保障体系。例如,沧州市针对地下水苦咸和含氟量高的问题,编制了引黄调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到2014年建成覆盖265万人的供水网络,实现东部城乡地表水供应全覆盖,让群众彻底告别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2011年,我省解决了377.3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二、强化监管措施,打造群众放心满意工程
针对农村饮水项目点多面广、水源条件差异性大、基层水利技术力量薄弱等实际问题,我省采取5条措施,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一是加强技术指导。省、市成立了饮水安全项目专家技术组,重点对工程设计方案、水源地选择和设备选型等进行把关,县级水利技术骨干主要对施工单位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二是把好项目招投标关。2005年以来全省实施的700多个联村供水项目,全部按基建程序进行招投标。三是实行管材管件质量检测。凡进入河北市场的饮水管材管件,都要依规100%进行检测,全年检样512个,合格率为95%。四是强化纪检监察。省监察厅和水利厅每年都联合组织开展饮水项目监督检查活动,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五是接受群众监督。每一处饮水安全工程项目,都由当地村民推选义务监督员,对项目规划、设计、建设、验收实行全过程监督。
三、创新良性运行机制,确保群众得实惠长受益
为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我们坚持建管并重,不断完善优惠政策,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管理体制机制。在农村供水管理方式上,主要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全省500多个万人以上的联村集中供水厂,由供水公司运营管理,农民用水者协会参与监督,确保群众用上“明白水”。在农村供水水质管理上,水利、卫生和环保部门密切配合,依法严格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按规定对供水水质进行监测,确保群众吃上“放心水”。在农业供水水价核定上,认真进行供水工程成本核算,县级物价部门召开用水户听证会,本着微利运营的原则,合理确定水价。从2010年6月1日起,我省农村饮水工程用电执行生活用电价格,减少了供水工程运行成本,减轻了群众的水费支出。目前全省农村饮水水价每立方米1.5-2元,5口之家的农户,通常情况下月缴纳水费7元左右,确保群众用上“优惠水”。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