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施五个工作方案 打响民生水利品牌
广东省水利厅
在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热潮中,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以实施“五个工作方案”为重点,打响民生水利品牌,促进广东水利转型升级。
一是实施农田水利万宗工程。重点推进全省山区灌溉面积千亩以上、一般地区灌溉面积万亩以上灌区改造,推进农村中型及重点小型机电排灌工程达标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项目13000多宗,总投入超过600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385亿元,力争3年明显见效、5年大见成效、10年基本完成,使全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是实施千里海堤加固达标工程。对116宗、总长1520公里的海堤进行加固达标。工程总投资90多亿元,建设目标是1年初见成效、3年大见成效,到2015年全面完成,实现全省存在安全隐患的万亩以上海堤,以及保护沿海城市、工业区和二、三产业集聚区的海堤全面达标。
三是实施千宗治洪治涝保安工程。用5到10年时间,完成220条中小河流治理、500条小流域综合治理、69个山洪灾害防治县非工程措施建设、1300多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66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11宗大型排灌泵站更新改造,以及农村重点易涝区整治工程和一批主要江河防洪工程,基本建成人水和谐的防洪除涝体系。工程项目总数约3000宗,总投资750亿元,其中“十二五”期间投资500亿元。
四是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采用整县推进的办法,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省农村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使农村自来水覆盖率、普及率均达到90%以上。2011年通过竞争方式启动了3个示范县建设,今年起逐年扩大实施范围,到2020年完成全部93个县(市、区)建设任务。
五是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好“三条红线”,通过政策制定、制度落实、考核监督,强化水资源管理的约束力。把东江流域作为我省试点流域,通过实施分水方案、推进水量水质监控系统建设等措施,进一步强化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五个工作方案”点多、面广、量大,工程项目近17000宗,总投资1761亿元。我们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突出重点,攻坚克难,确保“五个工作方案”落到实处。
一是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大水利建设资金筹集力度。土地出让收益计提资金省级统筹45%,并以此为依托向银行融资,首期贷款100亿元,重点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民生水利建设;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和有实力的企业搭建市场融资平台,广州、深圳、东莞、清远等市相继成立了水务投资公司;鼓励和引导自筹资金困难地区实行BT建设模式,从“面向市长”向“面向市长与面向市场相结合”转变。
二是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省水利厅与发展改革委按照“规划先行、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的原则,全面取消了“五个工作方案”的项目建议书阶段,在具体项目审批上能下放则下放。列入国家规划的项目,按国家规定程序办理;省自行建设的项目,基本做到大型项目省里批,中、小型项目地级市批,一些小微型项目县级批。积极争取国土、环保等部门的支持配合,建立每周会商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各地前期工作中的问题。
三是建立省级水利资金竞争分配制度,调动市县加快水利建设的积极性。通过竞争择优确定建设项目,整体推进水利示范县、示范镇建设。目前已确定88示范镇、6个示范县,每个示范县补助省级水利资金4亿元,地方配套3亿元。“十二五”期间全省将开展30个水利示范县建设。
四是强化责任制考核,落实水利建设责任。省政府与各地级以上市政府签订责任书,把工程建设完成情况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对建设进度滞后、存在问题较多的工程,向所在地政府发出责任告知书,并按规定采取惩罚措施;对不能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的地区严格实行末位淘汰,或暂缓项目安排,支持完成任务好的地区多上项目、加快建设;对工作措施不力、行动迟缓、成效较差的地区,按有关规定实行效能问责。
五是加强督促检查,掀起水利建设高潮。去年11-12月,省政府和水利厅相继组织开展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和冬春水利大会战情况督导检查,及时掌握和解决民生水利建设中的问题,并将这项工作制度化,确保了全省水利建设大会战的有序高效推进。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