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四川:好风凭借力水利正当时

  2011年,四川水利工作抓住加快水利发展、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灾后重建的重大机遇,抓紧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狠抓“六个突出”,精心谋划,强化措施,攻坚克难,取得了积极成效。

突出文件贯彻  提升水利战略地位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后,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四川省及时研究制定了贯彻实施意见,明确了全省水利工作要围绕“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和“全域灌溉”的核心目标,坚持政府主导,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抓紧建设一批既解决当前急需又关系长远发展的水利项目,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统筹城乡水务改革发展,建成水资源配置调控、水利防灾减灾、粮食安全、民生水利、水生态安全、水利科技支撑六大保障体系,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实现从水利大省向水利强省跨越。
  全省有20市州、88个区县以党委、政府名义出台了贯彻1号文件的实施意见或综合性文件。省政府办公厅明确了落实文件分工任务的省级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水利厅对牵头的32项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并积极与发改、财政、国土、金融等17个省级部门衔接协商,重点在水利投入、水资源管理、水价改革等方面开展配套政策研究,进一步细化文件政策措施。同时,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四川省把贯彻落实1号文件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督察内容,制定了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并派出9个工作组对全省21个市州贯彻落实1号文件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

突出重点工程  提升水资源调控水平

  四川省把加快“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和推进“全域灌溉”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加快四川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积极构建水资源配置调控体系。
  出台了《全省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省级投资支持原则及筹措方案》,强化重点工程建设资金保障。加快推进亭子口水利枢纽等30处在建大中型水利工程,2011年计划开工2座大型水利工程和8座中型水利工程。截至2011年年底,10个工程已经全部顺利开工。组织开展了全省“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渠江流域防洪规划、主要江河流域综合规划及天府新区水资源保障研究,积极配合水利部完成“十二五”大中型水库建设规划及西南五省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
  目前各类水利建设项目共安排投资118亿元,其中,中央资金66.5亿元,省级资金14亿元,市(州)县及银行贷款37.5亿元。全省新增蓄引提水能力7.8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2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3万亩。

突出重建扫尾  提升灾区内生发展动力

  四川省全力以赴推进水利灾后重建工作。截至2011年年底,39个国家级重灾县水利灾后恢复重建累计完成规划项目1641个,占规划项目的99.7%;完成规划投资215.36亿元,占规划投资的102.17%。其中,农村供水规划项目解决了668.18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震损水库除险加固规划项目完工1221座,堤防除险加固累计完成804.32公里,灌区工程规划项目完工97个,113处堰塞湖治理已经完成。
  水利灾后重建经过14个月艰苦卓绝的斗争,各项任务全面完成,为保障灾区群众生产生活有序开展、推动灾区经济加快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突出民生水利  提升惠民富民成效

  四川省全面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新建各类农村饮水工程8959处,解决了240.0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切实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省300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全部完成招投标,开工率100%;主体完工246座,完工率达82%。
  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全省109个中小河流治理试点项目已开工105个,开工率96%,完成投资8.5亿元,为规划投资的62%。
  努力扩大农业有效灌溉面积。大力推进灌区配套、节水增效示范、牧区水利等项目建设。全省统筹土地出让金用于水利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已顺利批复各地,并全面完工。
  全面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如期完成了2010年度下达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小型农田水利专项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投资占计划投资的121.81%。与新农村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农资综合补贴等项目捆绑实施,打造了一批水网、路网、渠网配套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示范片。
  大力发展水产经济。2011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89.34万吨,比2010年同期增长5.76%。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188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7%。农民人均水产收入280元,人均增收15元。
  推进地方电力发展。新增装机40万千瓦,完成地方电力发电量160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
  有序推进水利普查。按照国务院水利普查办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对象清查任务,顺利进入普查数据获取、录入阶段。

突出防汛抗旱  提升水利防灾减灾水平

  2011年,四川省持续干旱、特大洪水、城市内涝和山洪泥石流灾害交替出现,渠江流域和部分中小河流发生了有历史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防灾减灾面临严峻考验。
  2011年,四川有效应对了“6·16”“7·4”“8·4”“9·18”洪涝灾害,将沿江城镇的洪涝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在“9·18”特大洪水过程中,转移安置受洪水威胁群众136万余人,转移过程中无一人伤亡,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群众的生命安全。
  2011年,全省旱情集中在川南的宜宾、泸州、自贡一带,262万人因旱饮水困难。四川把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放在首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落实供水保障措施,确保了群众人人有水喝。同时,合理调度水资源,多措并举抗旱减灾。强化对现有抗旱水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调度,细化供水用水方案,加大节水力度,科学统筹生活与生产、农业与工业、大春与小春用水的需求,实现抗旱浇地226.7万亩、285万亩次,全力保障粮食稳定增产。

突出机制创新  提升水利科学发展能力

  四川省深入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省委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在水利机制创新、投融资改革上狠下工夫。
  一是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积极研究制定创新水利投融资体制的有关方案,成立了四川省水务投资集团,9个市(州)、54个县(市、区)组建了水务投融资集团公司,大力引导各方资金向水利聚集。
  二是完善土地收益政策。出台了《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具体事项的通知》,发达地区将按不少于土地出让收益的10%比例计提,贫困地区按土地出让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确保全省按10%计提的硬指标真正落实,其中省级统筹30%,主要用于产粮大县、贫困地区农田水利建设。
  三是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四川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办法》正积极征求各方意见,初步明确有重点防洪任务和水资源短缺的城市要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划出不少于15%的资金用于城市防洪排涝和水源工程建设。
  四是加强水利规费征管。初步明确省本级水资源费全部安排用于水资源管理、节约和保护工作。在按规定收取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砂石资源费的基础上,计划开征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
  五是深化水利体制机制创新。全省21个市(州)和181个县(市、区)水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全面启动,即将出台《关于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
  六是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科学治水、科学用水、科学管水和节约用水,加大渠道防渗、喷、滴灌等节水工程、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完善计量用水等节水机制和节水模式,推进节水灌溉工作。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及其指标体系、考核办法已经初步完成,待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后即可印发。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7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