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水利厅分别通过“基层调研年”“工程管理年”等活动,加强调研,加快水利工程建管并重的改革步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能力。其着力点是抓好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和建立行之有效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对于加强工程的管理,浙江通过多年的努力,已基本完成水管体制改革,解决了大中型水利工程的“两费”纳入财政预算问题,为千辛万苦建设好的水利工程发挥长效作用提供了保障。与此同时,省水利厅对小型水利工程的养护长效使用问题进行调研并探索解决办法,先后为全省4000多座小型水库、数万座小型山塘,特别是屋顶山塘的巡查维护出台了政策,落实了省级巡查经费;又为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出台政策,省里给予达标的县(市、区)奖励,目前已有21个县(市、区)达标,省级拨款500万元给予奖励。对水库也实行专项检查考核,并对合格者给予以奖代补。
在一次次的抗洪救灾以及防台风工作中,浙江的各级领导达成了共识———建立基层服务体系,不仅增强全民的防灾意识,更要提高全民的防灾水平。通过几年的努力,基层防汛体系已基本建成,全省1480个乡镇(街道)、30598个村(社区)已实现了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防汛组织体系目标,现在正在进一步加强完善和提高。
丘陵占全省面积七成的浙江,拥有64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以及6条独流入海的河流。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中,为了抵御频繁发生的洪涝台旱灾,为了饮水安全,为了发展生产,主要靠当地群众自力更生。他们在当地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建设了数以万计的水库、山塘、闸站和农防堤坝等小型水利工程以及田间水利工程。这些工程为当地的防灾减灾,改善人民生活和发展生产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工程老化、建后失管等问题,这些工程或影响效益的发挥,或丧失原有的功能,有的甚至成了当地的安全隐患。
“建立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成了上至省领导、下至普通村民的共同愿望。经过以往20多年的努力,浙江建立了900多个按流域或区域、乡镇设立的水利站,有2800多名在编的水利员,在对这些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维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相对面广量大的水利工程,特别是近年来又相继建成的维护要求更高的农村饮水工程、美丽乡村配套的乡村河道工程等,乡镇水利站则无暇顾及。于是,村级水利员、水务员、巡查员、保洁员等应需而生。金华市首先推出了“农民水务员”制度,通过两年的努力,全市各村都至少聘请一位农民出任“农民水务员”,目前,该经验已推广到全省各地,村级“水利员”“水务员”近乎全覆盖,有效协助基层水利站做好涉水的相关事务工作,深得农民群众的好评。
为了让基层服务体系发挥好作用,省水利厅近年通过设立新型农技推广组织,制定关于改革和加强基层水利技术推广体系、基层水利站建设、水利员聘任及知识培训等规范性文件,建立信息系统管理乡镇水利站及其队伍,扶持水利站基础建设等办法,加强基层水利站的力量,提高水利员的服务水平。近年,省财政已对16个水利部门直管的流域站进行办公用房改造和仪器设备购置经费补助。2005年以来,省级拿出1000万元补助非水利专业人员参加水利中等学历函授培训,2000名学员获得中专学历。
2011年,水利部将浙江列为全国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两项水利改革任务的试点,这必将加快推进浙江的建设管理并重步伐。浙江省水利厅也在第一时间抓好落实:2011年7月22日,印发了《关于浙江省水利改革试点方案编制的意见》,提出浙江省两项改革试点任务的总体要求、重点内容和工作分工。同月,成立了以厅长陈川为组长的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通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和征求多方意见建议,《浙江省加快水利改革试点方案》初稿编制完成,日前已通过水利部的审批。按照浙江的试点目标,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在两项改革中取得重大突破,总结经验,为全国推进改革探索经验,更为浙江百姓做好服务,为浙江经济社会再上新台阶提供水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