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情系母亲河
——“行走黄河看水利”中国作协采风活动综述

  
  五月的兰州,已经热了起来。依偎于黄河的这座城市,这个季节的山水相映,尽情渲染着她的秀丽丰腴。坐在上行白塔山的缆车上,可以鸟瞰兰州城,雄浑的黄河在穿越繁华中静静流淌,从容而镇定。
  5月16日,中国作家协会“行走黄河看水利”采风团抵达兰州。在结束了为期12天、行程5500公里的黄河文化之旅后,稍感疲惫的采风团成员们充满着激情。在当晚举行的总结座谈会上,作家们纷纷表示,此次走进水利、亲近黄河、领略黄河文化的行程是一次极为难忘的经历;从出发伊始的激动和期盼,到过程中的感动和震撼,及至活动结束时满怀创作的冲动,作家们情系母亲河,对黄河的认识因此更加具体、全面,不仅收获了大量创作素材,也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黄河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心灵家园、民族的精神高地,真正体现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坚韧不拔的品格;党领导人民治理黄河的伟业,黄河人的精神,黄河的悠久文化,都将融入今后各自的创作之中,为中华民族书写一条文学的黄河。
  一
  今年伊始,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为水利改革发展明确了新的任务,为水利工作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在这种形势下,水利部与中国作家协会首次联手,组织了此次主题为“行走黄河看水利”的采风活动,以讴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水利事业发生的巨大变化和治水实践的丰功伟绩,鼓舞和凝聚全社会治水兴水力量,奋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的伟大事业。对于此次采风活动,水利部党组和中国作家协会党组都高度重视。5月5日,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陈雷在北京主持了采风团的启动仪式,他勉励广大作家,抓住这次黄河采风的宝贵机遇,对水利工作给予更多的关心、重视和支持,用最真挚的感情、用最生动的文章、最丰富的形式、最鲜活的语言、最强劲的声音、最完美的佳作,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水利文学精品,使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更加了解我国的国情水情,更加关注水利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更多地关爱水、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为水利事业更好更快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使中国的水更好地造福国家、惠泽民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水利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国英在采风团出发前给大家介绍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我国水利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他希望作家们通过这次采风活动,能更深入地了解黄河历史、黄河文化、黄河新貌,熟悉水利工作,体验人文风情,感受时代变化,积累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发挥文学艺术团结人民、鼓舞斗志、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高洪波任采风团团长。他在启动仪式上发表讲话时指出,水利事业是反映中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重要窗口,其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历程很值得作家们大书特书,希望采风团的作家们珍惜机会,认真采访,勤于创作,有所作为,力争写出好的作品来回报水利人的信任。
  二
  “行走黄河看水利”采风活动,得到了黄河水利委员会党组的高度重视。党组书记、主任陈小江,在采风团抵达郑州后,专门主持召开会议,向采风团一行介绍了黄河的基本情况、治黄机构的沿革情况、人民治黄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新时期黄河面临的挑战,并与作家们就黄河治理开发与黄河文化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在采风活动结束时,正在兰州调研工作的陈小江还特地前往采风团驻地为作家们送行。
  对于采风团的行程,黄委会也进行了精心组织。采风团从黄河入海口溯流而上,考察了黄河上的重要水利工程。从湿润温暖、百鸟翱翔的山东垦利入海口湿地,到获得“大禹奖”和“鲁班奖”的山东济南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从郑州“模型黄河试验基地”,到“把黄河装进计算机”的“数字黄河”建设的核心——水调中心;从现代化的“黄河年轻的心脏”小浪底水利枢纽,到历经沧桑而充满故事的三门峡水利枢纽,以至建设中的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最后,在黄土高原地区,还考察了拦泥坝、坡改梯两个不同类型的水土保持典型工程,初步了解了水土流失治理方向、治理措施及其治理目标……作家们加深了对水利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感受到了人民治黄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险工”“调水调沙”“三条黄河”“二级悬河”“淤地坝”等原来十分陌生的水利术语,经过十几天的考察和交流,大家也已经耳熟能详,并运用到写作中。一路上,作家们还接触和采访了许多作为“黄河守护者”的水利工作者,他们多年来默默无闻、以黄河作为自己的事业和生命的事迹,让作家们十分感动。作家吕雷说:“从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像冲锋陷阵般筑堤护坝的河工,到当今每逢汛期必有数百万人奋勇治河的大军,都是我人生的一面面镜子,他们教会我用黄河水洗涤心灵,竭力恢复我们开始荒芜的精神绿洲、信仰高地,在这个五光十色、纷扰庞杂的大变局中保持着一点纯真、一点定力。黄河守护者们的质朴、务实、坚忍、真诚令我们感动,他们的牺牲精神、献身精神和忘我奋斗更让我们震撼和肃然起敬。”
  除了一条水利意义上的黄河,此行也是在亲近一条生态的黄河、文化的黄河。从拉开人民治理黄河事业序幕的冀鲁豫黄河水利委员会的纪念碑,到历经沧桑如今已焕发新颜的郑州花园口;从黄河入海口蓝黄分明于一线的奇观,到雄浑壮观的黄河壶口瀑布;从上游的宁静、中游的深沉到下游的阔然……作家们表示,此行是非常深刻的一课,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黄河有太多说不尽、写不完的内容。作家方英文说:“面对黄河,我无所适从,唯有呆看、呆听。这是一条来自天上的河,她的壮美与坦荡,乃是一个天意。”作家叶舟说:“相较于她神启的光辉,我们属于管中窥豹的一族,属于子民,属于悄然感思却拙于言表的一脉。幸运的是,她又是无私的,灌输心灵和墨水,命令我们写下或者说出。同时,她又是温柔的母体,包容了我们的偏见、促狭和莽撞。”
  三
  “此次活动从黄河入海口溯源,经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行程之远、跨度之大、时间之长、收获之丰在近年中国作协组织的作家深入生活活动中都是罕见的。”作为采风团团长,高洪波如此评价了此次采风活动。一次水利与文化融汇之旅,一次为水利工作鼓劲加油之旅,一次寄情母亲河的寻根之旅。此次活动的顺利举行,意味着中国作家正拓宽深入生活的渠道,这是水利部与中国作家协会一次成功的合作尝试。
  参与活动的作家有来自珠江流域的吕雷、杨克,也有来自长江流域的陈世旭,还有海河流域的刘功业、韩春旭,他们对黄河文化、水利事业充满兴趣,正如作家杨克所说:“此前以为黄河离我们很远,此行发现我们与黄河的心理距离其实一直很近。”本就生活于黄河流域的叶舟、高凯、哲夫、方英文也通过此行,重识了一条熟悉的黄河,正如诗人高凯所说:“此前的黄河在心中是一个点,现在更懂得黄河是一条线、一个面,认识黄河的过程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担纲《中国治水史概要》责编工作的作家出版社编辑贺平则表示,“自己本就长期关注着水文化,此行更是收获巨大,感受颇多,为自己今后的工作提供了不少思路”。本就是水利工作者的作家侯全亮、靳怀堾、李良也参加了此次活动,他们从水利和文学的双重视角观察和思考,为大家带来了更丰富的信息和更新的思路。
  作家们纷纷表达了要将此次受益终生的“走读”化作文学创作的动力和源泉的意愿。正如叶舟所说:“黄河就像一桌盛宴,养育了几千年的子民,我们这一代人不过来匆匆赴宴,用我们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来参悟黄河,这是一名生长在黄河边的作家的使命。”作家们在途中就已经开始了诗歌、散文的创作,而且也已经有了下一步创作的构想和计划,活动结束后,大家将运用不同的创作体裁,把心得体会用文学的形式抒写出来。
果天廓 周李立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050575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