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唐家山堰塞湖治理工程:从未消逝的战斗

2011-05-11

  

从这条路驶向唐家山,右侧是北川老县城。

路的一侧是滑坡和碎石

车是经过北川老县城走向唐家山的。一路穿山越岭,一路坎坷颠簸。

  这条原本由北川老县城曲山镇通往禹里乡最便捷的柏油路,历经地震以及震后暴雨洪水、泥石流,历经多路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勇士的行进,生生被打磨成了一条土路。车辆在前车扬尘中穿行,尘土之后,滑坡、碎石散落山间,青青草色正在慢慢抚平山河破碎的印记。

施工人员对堰塞湖湖口进行固床

曾经的现场指挥部后方的山上安置了60多户人家

  地震撼山移河,站在唐家山的堰塞体上,往事犹自激荡在心头。如今,这个曾经全球瞩目、举国牵挂的巨大堰塞湖,在人工泄流渠道的导引之下,已经归顺作一湾静水。施工人员仍然在忙着对湖口进行固床,防止河床下切,使水位保持在712米高程。左岸的山上,曾经的现场指挥部和水利工程技术人员、抢险大军驻地,已经安置了60多户人家。

  三年了。唐家山逐渐淡出寻常百姓的视野,但它重生的命运却一直牵着水利人的心。

  这里的战斗,一时一刻也未曾消逝。

  稳妥——极端情况下的双重保险措施

  2008年6月唐家山堰塞湖应急排险成功处置之后,饱受创伤的脆弱唐家山地区仍然要面对诸多艰险与不测。特别是唐家山右岸山体在大地震中垮塌严重,且多为松散砂石土,在持续强降雨或余震等不利情况作用下,极易引发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2008年9月24日,一场特大暴雨突袭北川县、平武县,3日降雨量达429毫米,暴雨挟总量约54万立方米的泥石使堰塞体泄流明渠再次淤堵,堰塞湖水位涨至718.5米,致使堰塞湖泄流一度中断,威胁堰塞体与下游安全。

  2010年9月20日至21日,北川县连降暴雨,唐家山堰塞湖出水口下游50米处的右岸山体发生滑坡,形成长度为250米,体积为110万立方米的堆积体,阻塞了泄流渠道。经过37个小时的昼夜奋战,新开通的泄流渠道成功泄洪。

  状况频出,唐家山像是一只装满了不测的盒子,一旦被恶劣天气开启,便不安分地袭击和扰动着灾后水利重建工作的局势。

  一场接一场的硬仗,在不断挑战水利人。同时,也推进了《唐家山堰塞体整治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唐家山堰塞坝“9.21”应急整治工程实施方案》等各种可研报告、实施方案的快速成形和批复立项,加速了各项工程的进展速度。

  《唐家山堰塞体整治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自2009年1月批复立项后,实施的主要治理工程有:泄流槽“9.24”淤积体的清淤和泄流槽整治、堰塞体左岸泄洪洞、禹里乡防洪堤护岸、唐家山堰塞坝“9.21”应急治理、堰塞体左右岸山体变形观测和模袋混凝土浇筑等工程。

  泄流槽“9.24”淤塞体清淤及明渠整治工程已于2009年5月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形成了约130米宽的明渠。工程经受住了2009年汛期和2010年汛期“8.13”“8.19”洪水考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负责泄洪洞工程施工的工人们,就住在导流明渠旁边的这些板房里。

通过导流明渠的湔江水

  唐家山堰塞湖左岸泄洪洞工程,目前正进入施工关键时期。它的主要作用是遇山体滑坡堵塞泄流明渠,形成20年一遇洪水或20年一遇泥石泥时应急启用,为抢险和后期治理创造条件。工程于2010年4月12日正式开工建设,目前,泄洪洞洞身段石方洞挖全线贯通,正进行洞身段的混凝土衬砌和闸室段开挖,预计今年5月底完成闸室安装和洞身混凝土衬砌,可在应急情况下投入使用。

绵阳市唐家山堰塞湖治理暨北川老县城保护工作指挥部

  “主要是防范再出现类似08年地震这种情况,半座山滑下来堵塞泄流明渠。”绵阳市唐家山堰塞湖治理暨北川老县城保护工作指挥部指挥长李正寿讲解着泄流明渠和左岸导流洞的关系,“平时用导流明渠,泥石流等极端情况启用泄流洞,打个双保险。”

  绵阳市唐家山堰塞湖治理暨北川老县城保护工作指挥部党委委员杨天光说:“我们希望它永远也不要启用。”

  与此同时,其他各项工作也在紧密开展。禹里乡防洪堤工程于2010年4月15日开工,目前已完成80%的建设任务。唐家山堰塞坝“9.21”应急整治工程已完成工程总量的60%。2011年3月5日开工的唐家山右岸大水湾村唐家山应急滑坡排危工程,已完成山体排危6000立方米,挡墙砌筑已完成1840立方米,完成土方开挖15000立方米。各项工程均预计于2011主汛期到来前完工。

  应对——又一场防洪度汛战斗已经到来

  绵阳市高度重视唐家山堰塞湖区域防洪度汛工作,该区域防汛工作由绵阳市唐家山堰塞湖治理暨北川老县城保护工作指挥部牵头,并明确防洪度汛区域,将其纳入市防汛成员单位,建立工作体系,签订了防洪度汛目标责任书。

  “由于平时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到位,在出现险情的时候,处置及时有效,特别是发动了整个湖区上下游群众共同监测预警。同时,整合了水文,水务,气象等部门的力量,资源实现了共享。所以,去年整个汛期安全度汛,实现了零死亡的目标。”杨天光介绍说。

  2011年汛期将至,一张关于避险疏散的“明白卡”再度在唐家山区域的人们手中传送,在乡村张贴。这张卡的背后,是水利人又一轮度汛工作的部署开展。确保唐家山堰塞湖区域安全度汛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指挥部制定了四项措施积极备汛。一是科学编制完善应急预案,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印发“明白卡”。二是组织专业人员对唐家山堰塞湖区域各乡镇,对辖区内居民集中安置区、堰塞湖、山洪灾害高危高发区、重点在建工程、涉河建设项目、主要交通干线的防洪安全等进行自查。三是落实防汛抢险队伍、物资。四是加快实施唐家山堰塞湖左岸泄洪洞、“9.21”堰塞坝应急治理、禹里防洪堤、湔江河道老县城北川大酒店遗址至茅坝加油站遗址段河道疏浚、老县城一段与二段防洪堤等工程,力争主汛期前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隐忧——河床淤高成为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保护的最大威胁

  如今的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已经成为震撼人们心灵的防灾减灾教育基地。

  “北川地震纪念馆和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保护的最大的威胁,是河道不断的淤积抬高。” 说起这个,李正寿不无担忧。“地震后,河道淤积最高处已经抬高了三四十米。”忧患不仅仅是地震遗址,“还有老县城下面陈家坝乡和曲山镇的8个村,将近一万名老百姓的安全。”

震损并被泥石流冲击的苦竹坝电站

唐家山堰塞湖湖口到北川老县城遗址途中的苦竹坝电站厂房被淹没

  受“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及次生灾害的影响,唐家山堰塞湖堰塞坝至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区域周边和湔江河道两岸,山体十分破碎疏松,成为发生山洪泥石流的主要物源,多处冲沟在主汛期暴雨时都会发生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泥石流、洪水带来大量泥砂堆积体涌入湔江唐家山堰塞湖至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的河道里,致使整个河床填高、壅塞,河道平均抬升2—6米,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防洪能力大大降低,无法抵御洪水、泥石流的冲击,如果不采取综合治理工程,整个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可能被山洪泥石流冲毁,遗址将不复存在。

  指挥部规划通过实施唐家山堰塞湖下游(堰塞湖湖口—邓家大桥)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和北川地震遗址保护区山洪泥石流治理工程来提高老县城的防洪能力,全面控制北川老县城河段的泥沙淤积量,有效保障地震遗址安全。工程的治理工作责任主体为地方政府部门,因工程涉及到发改委、国土资源厅、水利厅等多个部门,需要涉及到的部门将各自职责内的方案汇总,科学规划论证,按程序报批,保证工程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

  离开唐家山,还回想着李正寿形容的山体情况,“雨大了,滚石要下来;太阳大了,滚石也要下来;风大了,滚石还要下来。”

  滚石和灾难下来的时刻,一直是水利人上去的时刻。这个信念,这个事实,就像这场旷日持久的战斗一样,从未消逝。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5月11日

席晶 杨勤 李立平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050575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