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三峡水库:调丰济枯的利器
——长江三峡水库对中下游干旱的调节作用分析

2011-06-24

  自2010年秋冬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持续严重偏少,中下游主要控制站水位明显偏低,湖库蓄水严重不足,发生了大范围的严重干旱。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一度有323万人、95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早稻栽插和中稻育秧泡田用水受到严重影响,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一度受旱农田面积达4800万亩,其中重旱农田面积超500万亩。

  严重的旱情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热议。为此,有关机构和专家对今年长江中下游干旱成因及三峡工程运行调度情况及对中下游干旱补水调节作用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分析。结论表明:罕见少雨是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严重的根本原因;而三峡水库的抗旱应急调度对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旱情起到一定缓解作用,并在保障长江航运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罕见少雨是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严重的根本原因。今年1到5月份,长江流域发生的降水较历史同期均值偏少近四成,其中,中下游偏少近五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少的。

  据分析,造成今年长江流域降雨少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东部大气环流系统异常,对我国汛期降雨带的空间分布有较大影响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强度偏弱且偏南偏东,且冷空气活动势力强大,水汽输送条件不足等天气因素。另外,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是不争的事实,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2006年川渝出现罕见大旱,2007年重庆市遭遇特大暴雨,以及造成今年长江中下游大旱的异常天气,均属极端天气事件。

  中下游部分地区大旱属于降雨特枯年份发生的自然现象,如历史上1978-1979年为中下游地区持续干旱年,其中1978年6-8月降水量偏少约三成,为流域极重干旱年(夏秋季连旱),重灾区在长江中下游及上游的四川省;另外, 1985-1986年发生全流域性的持续干旱年,其中,1986年1-5月中下游降雨偏少近三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同期倒数第2位。可见,长江流域发生干旱现象与三峡水库无必然关系。

  2011年消落期是三峡水库自2003年成库以来,水位落差最大的。按消落计划,水库从去年12月29日零时起开始消落,起始水位约为175米;水库水位原定于5月25日前后降至155米。因2011年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加剧,在上游来水偏少的情况下,三峡水库启动应急调度,分时段加大下泄力度;由于调整后的下泄流量比入库要大很多,水位很快降至155米以下,比原计划要早20天。三峡水库的抗旱应急调度对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旱情起到一定缓解作用,并在保障长江航运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统计,三峡水库库水位2011年1月~5月期间,坝区水位持续下降,共向下游补水195亿立方米每秒(平均向下游补水约1500立方米每秒,最大补水流量约3500立方米每秒),其中1月-3月份向下游补水109亿立方米,4月向下游补水42.5亿立方米,5月份向下游补水44亿立方米。

  按照水库来多少水泄多少水的方法进行还原分析,测算表明,三峡水库补水期间对中下游干流各站水位不同程度地抬高,其中4、5月份抬高荆江河段水位0.9~1.2米左右,抬高长江中游干流河段(城陵矶~汉口)水位0.7~1.0米左右,抬高下游河段(九江~大通)水位0.6~0.9米左右。

  米明若没有三峡和丹江口水库的大量补水作用,城陵矶和汉口5月最低水位也将接近历史同期最低,湖口和大通将低于历史同期最低水位1.5~1.0米。

长江流域2011年1-5月降雨量与多年同期比较距平分布图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6月24日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050575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