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团实地考察北京怀柔区桥梓镇前辛庄中天瀚海果园滴灌工程

北京怀柔区桥梓镇前辛庄中天瀚海果园现代化灌溉系统

北京双鹤药业有限公司将污水处理后得到的中水用于绿化和冲厕

记者团了解北京怀柔区桥梓镇北宅新农村循环水务工程
中国水利网站5月26日讯(记者 欧阳光 王浩宇)5月25日,“节水中国行”记者团对北京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进行考察。
奥运申办成功以来,为克服水资源紧缺的制约,北京加快了以水为主导因素的产业结构调整,把节水指标纳入到首都经济发展的控制性指标体系之中,以用水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逐步培育起适应北京缺水条件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郊区调整农业种植方式方面,北京取消水稻等高耗水作物种植,小麦种植由250万亩减少到50万亩,发展雨养旱作玉米85万亩。大力开展农业节水,全市85%的农田实现节水灌溉,集中连片设施农业采用滴灌、微喷等先进的节水技术。在调整工业产业结构方面,北京颁布产业用水定额,对65种高耗水行业实行市场禁入。小水泥、小造纸等27种传统工业退出北京生产领域,关停、搬迁焦化厂等188家高耗水、高污染企业。同时,推进清洁生产,发展低耗水、高附加值的现代产业。
与2001年相比,北京全市总用水量由38.9亿立方米减少到35.1亿立方米(其中用再生水6亿立方米)。万元GDP耗水由2001年的137立方米减少到2008年的33.5立方米,是全国平均的1/7,单方水创造GDP由同期的82元增长到299元。
北京在量水而行、以水定结构的产业发展思路引导下,向高效用水领域流动,以有限的水资源保障了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9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