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治淮在建工程:嶂山闸精心破解难题确保安全度汛


2007-11-21

  上承骆马湖,下接新沂河的嶂山闸,不仅是骆马湖主要排洪口门,更是沂沭泗河洪水入海的主要控制性建筑物。

  嶂山闸自建成已运行40多年,工程老化严重,闸址处于高烈度地震区,闸室及岸翼墙等结构抗滑稳定不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且闸基扬压力异常,不能满足消能要求,工程存在安全隐患,虽经多次加固处理,但限于种种原因,未能彻底解决问题,影响到骆马湖及下游广大地区防洪安全。

  明确建设难点,抓进度,确保2007年在建工程安全度汛

  2006年8月,嶂山闸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为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建设单位在对批复的初设进行详细研究后,一致认为本除险加固工程有三个难点需要解决:一是工作量大,工期紧。二是施工围堰挡水高度高、风险大。三是闸室结构复杂,加固技术难度大。

  嶂山闸除险加固工程工期紧,拆除量大,新建工程必须在原建筑物拆除后才具备施工条件,水下工程的工程量占近80%,即80%的工程量须在短短的9个月(当年汛后-次年汛前)完成。针对控制性工期后门关死的特点,必须制定合理的总进度计划,确保在建工程如期进行度汛验收。为此,2006年8月,沂沭泗局召开工程围堰施工期洪水调度方案暨围堰施工方案咨询会,根据近40年的水情资料,科学分析研究嶂山闸除险加固工程施工期洪水调度方案,编制网络图、重点合理控制关键线路计划总进度。

  面对加固工程工序复杂,工作面分散,平行、立体交叉作业多等不利局面,建管处及时召集参建单位,商讨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工期控制体系。在明确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后,按月、周对目标进行细化、量化,并对周、月进度计划进行滚动调整,倒排工期,狠抓影响工程进度的关键环节,环环相扣,保证了度汛节点控制工期的实现。

  2006年8月20日上游围堰开始填筑。

  2007年5月30日,完成启闭机与闸门联动调试工作;同日上游围堰开始拆除(缩小断面和降低高程施工)。

  2007年6月6日,水下工程验收。

  2007年7月6日,加固中的嶂山闸首次开闸泄洪……

  嶂山闸除险加固工程另一个特点是施工围堰挡水高度高,风险大。上游围堰施工期设计挡水高度为7.5m,围堰坝长450m,要确保嶂山闸除险加固工程施工工期,围堰施工必须在2006年汛末开始填筑工作,并确保行洪安全。根据围堰施工方案,2006年8月20日上游围堰开始填筑,填筑过程中,根据水情预报,控制围堰进展速度,并两次行洪。在确保2006年汛末行洪安全的条件下,上游围堰施工在2006年10月1日合龙,为主体工程施工赢得了时间。

  嶂山闸除险加固工程的第三个特点是闸室结构复杂,加固技术难度大。闸室加固方案向上游接长5米,这在国内大型水闸加固工程中尚属首例,为了确保工程施工安全,针对嶂山闸除险加固工程闸室结构加固设计方案,建管处委托河海大学进行了闸室结构工程有限元分析,并根据分析报告进行应力、温度测试,为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确定建设管理方针,打造精品工程

  自嶂山闸除险加固工程开工起,建设单位就制定了“安全、质量、进度、效益”建设管理8字方针。

  百年大计,安全第一,安全管理始终贯穿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建管处组织各参建单位编制了安全生产措施方案、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管理手册和安全检查计划等;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教育,并专门建立安全生产档案。

  工程建设中,建管处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检查体系,对主要技术人员制定了岗位责任制,实行分工负责制。定期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对工程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进行检查、检测,定期召开工程质量和安全会议等。施工单位实行“三检”制,全面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工程建设期间,建管处严格控制投资,并会同设计、施工单位不断优化设计、改进施工工艺,节约投资。整个工程基本实现了“安全、质量、进度和效益”协调并进的良性发展,保证工程汛前具备度汛运用条件。

  建管处还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贯穿到整个建设管理工作中,大力倡导文明建设、文明监理、文明施工,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施工氛围。

  本工程自7月6日首次开闸泄洪,截至发稿时已启闭14次,安全下泄洪水38.94亿立方米,现仍以200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下泄。

  来源:淮河水利网  2007年11月21日

作者:
SRC-75
  
 
无标题文档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