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淮工程:发挥重要作用 抵御淮河大水


2007-07-27

    本站7月27日讯(通讯员 韩莹)自6月29日以来,淮河流域出现持续性强降雨,淮河发生1954年以来第二位流域性大洪水。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在国家防总、水利部的统一指挥下,淮河防总和有关省防指依托现有治淮工程,果断决策、科学调度,使用上游水库拦洪错峰,启用中游行蓄洪区滞蓄洪水,利用入江、入海水道等工程排泄洪泽湖洪水,充分发挥现有治淮工程的作用,缓解当前防汛压力,实现了对洪水的科学有效防控,现有治淮工程在今年淮河流域大水中发挥了巨大防洪减灾效益。

 

    一是充分利用上游水库拦洪错峰,按照国家防总对淮河防汛调度的总体要求,为减轻淮河干流堤防防洪压力,淮河防总会同河南省防指充分利用淮河上游水库拦蓄洪水,为淮河干流拦洪错峰。
  

    河南省南湾水库拦蓄水量2.08亿方,入库流量1390立方米每秒,出库流量0立方米每秒,削峰率100%;宿鸭湖水库拦蓄水量2.43亿方,入库流量2120立方米每秒,出库流量310立方米每秒,削峰率85.4%;石漫滩水库拦蓄水量0.2亿方,入库流量900立方米每秒,出库流量100立方米每秒,削峰率89%;石山口水库入库流量2483立方米每秒,出库流量0立方米每秒,削峰率100%。上游水库拦洪错峰,为降低淮河中下游水位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库防洪减灾效益达30亿元。

 

    二是适时运用行蓄洪区蓄洪行洪,淮河干流王家坝水位于7月10日10时10分达到29.3米的分洪水位且将继续上涨,国家防总果断决定启用蒙洼蓄洪区分蓄洪水。10日12时28分蒙洼蓄洪区开始分洪时王家坝水位29.38米,超过保证水位0.08米。11日4时,王家坝洪峰水位仅达到29.59米。7月12日4时,王家坝水位回落至29.29米,低于保证水位。至12日9时50分王家坝关闸,蒙洼蓄洪区累计进洪2.5亿立方米,削减淮干洪峰的效果十分明显。蒙洼蓄洪区此次分洪有效降低了王家坝洪峰水位0.1米至0.2米,缩短持续警戒水位时间2~3天,大大减轻了淮河上游河南段的防汛压力,对保护干流大堤起到了显著作用。

 

    7月11日15时17分,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姜唐湖(蓄)行洪区开闸蓄洪,这是6月20日临淮岗工程竣工后首次投入汛期洪水调度。如果不使用姜唐湖(蓄)行洪区和邱家湖行洪区,正阳关水位将超过26.50米的保证水位,使用后正阳关最高水位才达到26.4米,低于保证0.1米后就开始持续回落。特别是姜唐湖进洪闸、退洪闸的进洪流量迅速达到2400立方米每秒,占鲁台子(正阳关)洪峰流量的30%,削峰效果十分显著,正阳关水位在姜唐湖进洪闸、退洪闸开启后的1小时后涨至26.40米,停滞2小时后开始缓慢回落,比预测的26.7米降低0.3米,大大减轻了淮河中下游的防洪压力。

 

    至7月20日8点,淮河流域已启用老王坡、蒙洼、上六坊堤、下六坊堤、南润段、邱家湖、姜唐湖、石姚段、洛河洼、荆山湖共10处行蓄洪区,其中老王坡、蒙洼、姜唐湖、荆山湖4处蓄滞洪区共蓄滞洪水9.63亿立方米。经分析,淮干诸行蓄洪区的综合运用,缩短了洪泽湖持续警戒水位时间3~4天。行蓄洪区的恰当运用对降低干流洪峰水位,缩短高水位持续时间,缓解淮北大堤等重要堤防的防守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加大洪泽湖泄量,减轻淮河中游和洪泽湖防守压力。根据汛情,在淮河下游充分利用入江水道,适时启用分淮入沂、入海水道工程及时泄洪,降低洪泽湖水位,为接纳淮河干流来水腾出库容。洪泽湖三河闸7月4日6时开闸泄洪,淮河入江水道连续大流量、高水位行洪,最大流量高达8470立方米每秒,超过1991年泄洪流量、接近2003年的930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到20日8时已下泄了100亿立方米洪水。7月9日下午2时,苏北灌溉总渠开闸泄洪,同时实行分淮入沂。10日中午12时,根据国家防总命令,淮河入海水道启用行洪,最大流量达2020立方米每秒。到7月20日8时,淮河入江入海四大洪水通道已下泄了120亿立方米的淮河洪水,相当于3个洪泽湖的正常蓄水量。根据分析,入海水道和分淮入沂综合运用降低洪泽湖洪峰水位0.32m,其中,入海水道的启用降低了洪泽湖最高水位0.27米。

 

    在应对这场流域性大洪水的过程中,现有治淮工程的的科学调度和灵活利用,有效降低了淮河干流和洪泽湖的水位,减轻了当前淮河的防洪压力,确保了淮北大堤、蚌埠、淮南城市圈堤和洪泽湖大堤及其周边圩区的防洪安全,治淮工程发挥了重要的防洪减灾作用。特别是2003年以来加快治淮建设的一批验收投入使用的工程,经受了洪水考验,为从容应对汛情,科学调度洪水,增添了手段,效益明显。

 

    一是行蓄洪区建设综合效益显著。与1991年和2003年相比,此次行蓄洪区运用的最大特点是转移人员少,启用速度快,造成损失小。以蒙洼蓄洪区为例,2003年大水后实施的蒙洼蓄洪区堤防和王家坝闸除险加固工程、曹台孜退水闸共同组成了蒙洼蓄洪区坚固的防洪体系,新建保庄圩、庄台及移民迁建工程的实施,使得今年蓄洪时仅撤退区内临时居住人员3684人,撤退时间不到24小时,行蓄洪区启用更加及时、安全、有效,居民生活安定。姜唐湖进退洪闸、荆山湖进退洪闸等工程的实施,结束了姜唐湖、荆山湖等行蓄洪区依靠爆破分洪的历史,不仅使得行蓄洪区能够在下达调度命令后迅速开启和关闭,而且避免了爆破分洪对行蓄洪区造成的损失。在今年淮河干流王家坝以上水位、流量均超过1991年和2003年的情况下,截至目前,安徽境内启用行蓄洪区涉及人口分别减少60.2万人和9.8万人,转移人口分别减少49.5万人和21.3万人。

 

    二是燕山水库防洪效益明显。燕山水库于2006年10月,提前一年实现截流,在今年防洪中发挥显著效益。7月13日8时至14日22时,受西南涡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燕山水库及澧河何口以上自7月4日以来第三次普降大到暴雨,流域内部分地区降了特大暴雨。暴雨中心雨量达159.5毫米,流域平均降雨量达105毫米,净雨85毫米。本次洪水过程入库洪水总量0.83亿立方米,实际最大入库流量2400立方米/秒,最大出库流量270立方米/秒,15日6时坝前最高水位为100.96米,最大蓄水量0.802亿立方米。

 

    燕山和澧河何口区间平均降雨量达130毫米,何口以上流域平均降雨量110毫米,净雨深85毫米。根据降雨径流和上下游相关两种模型分析,在没有燕山水库拦洪调蓄的情况下,何口水文站的洪峰流量将达到2350立方米/秒(何口保证流量1900立方米/秒,超过1900立方米/秒,必须起用泥河洼滞洪区),超过分洪流量450立方米/秒,为了保证何口至漯河澧河的安全,必须开启泥河洼罗湾分洪闸,向泥河洼滞洪区分洪。

 

    根据分析计算,燕山水库在本次洪水过程中削减洪峰流量达到89%。由于燕山水库拦洪削峰,避免了泥河洼滞洪区分洪滞洪,避免了泥河洼内12万亩良田的淹没损失和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有效地减轻了下游持续高水位造成的防洪压力。根据初步分析计算,本次燕山水库的直接防洪效益2.8亿元。

 

    三是通过堤防加固、河道疏浚等措施治理后的淮河干流及重要支流河道,行洪能力明显提高,洪水下泄加快。淮北大堤和重要城市圈堤的加固,使重要地区的防洪安全度大为提高。1991年和2003年大水后,国家对淮北大堤、蚌埠和淮南城市圈堤、临王段和正南淮堤、寿西淮堤等370多公里堤防进行了除险加固,淮河干流先后继续实施了10多处堤防退建、拓宽和河道疏浚工程,正阳关以上排洪通道由400至500米拓宽到1500米至2000米。今年淮河干流河道过洪流量5000立方米每秒时,正阳关以上河道水位较治理前明显降低,下泄速度大大加快;正阳关以下河段也由于寿西淮堤退建、峡山口拓宽等工程的实施,改变了局部河段的雍水现象,既降低了淮干水位,又为沿淮洼地及支流的涝水自排创造了条件。淮河重要支流之一的奎濉河,治理前的1996年最大7天降雨312毫米,受灾面积264万亩;今年到目前为止,最大7天降雨307毫米,受灾面积只有60万亩。干支流堤防在长历时、高水位的运行情况下,没有出现重大险情,减轻了防守压力。

 

    四是淮河下游的治理扩大了洪水出路。在19项治淮骨干工程中,涉及洪泽湖洪水出路的工程有入海水道等4项,且都已竣工验收,淮河流域已初步形成由大型水库、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分洪河道、堤防、行蓄洪区等组成的防洪工程减灾体系,发挥"拦、分、蓄、排、疏"作用,为加快洪水下泄、有效降低洪泽湖水位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雨水情测报、预报等非工程措施在今年防汛抗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及时准确的预测预报成果为防洪调度科学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据统计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安徽省累计转移人口29万人,分别比1991、2003年减少49.5、21.3万人。正是由于这些治淮工程的建设,为今年淮河流域的防洪调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得沿淮人民更加从容地面对这场大洪水,经受住了这场大洪水的严峻考验,使今年防汛救灾出现了水量大、险情少、灾情小的新局面。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7年7月27日

作者: 韩莹
SRC-72
  
 
无标题文档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