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珠江水量统一调度特点与难点

2007-11-02

    本站记者张虹报道:2007-2008年枯季珠江水量统一调度工作于10月10日正式启动,本次水量调度工作由珠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具体组织实施,在充分总结以往水量调度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调度方案。与去年骨干水库统一调度工作相比较,本次调度具有哪些特点和难点呢?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本次水量调度的技术总负责人、珠江委副总工程师赵晓琳。

 

    记者:请问和去年相比,本次调度工作有哪些特点?
  

    赵晓琳:第一、面临的各方面形势比去年更为严峻。据气象、水情部门预测,西江、北江2007~2008年枯季来水量较常年同期水平明显偏少,西江接近P=85%的水平年,梧州站将有连续3个月平均流量小于1800立方米每秒;北江接近P=90%的水平年;澳门用水量激增20%,致使对澳门供水水库调节库容减少约1/3,尽管珠海当地平岗泵站已投运,但供水能力仍然受咸潮的影响;据分析预测,今年咸潮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第二、参与联调的水库增加,且参与调度的水库中在建下闸蓄水工程多。去年参与调度的骨干水库主要有天生桥一级水电站、龙滩水电站、岩滩水电站、百色水利枢纽和飞来峡水利枢纽等5座,而今年水量调度增加了长洲水利枢纽和光照水电站,其中光照、长洲、龙滩为在建工程,在调度期内均要进行下闸蓄水和初期蓄水,三个工程同时蓄水约52亿立方米。

 

  第三、大胆采用多种方法预测预报水情、咸情,提高预测精度。水情除沿用了以往的相似年法、历史演变法、周期分析法和相关统计法等方法外,还积极参照气象部门海气耦合模式预测成果及相关部门大量的研究成果,在相关统计法中充分考虑2007年是太阳黑子极小值年和厄尔尼诺年转为拉尼娜年的特征,得出今年枯季流域来水量较常年同期水平明显偏少的定性判断;咸情预报则综合考虑了上游径流变化、河口潮汐规律以及气象因素等,大胆采用数模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预测,提出集中补水最佳时段。

 

  第四、沟通协调及督察任务进一步加重。由于今年参与调度的水库数量增加,且在建需要下闸蓄水和初期蓄水的工程多,加上澳门供水量激增引发的一系列供水矛盾,都需要不断加强与有关省(自治区)防总、电网、电站、在建工程、当地供水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及时掌握水库蓄水量和水质的变化,这些任务都相当繁重,其中在建工程和珠海抢蓄淡水的督察任务尤其重。

 

  第五、本次调度方案明确提出要实施精细调度,重点确保澳门供水安全,同时实现水调、电调、航运、生态等多方共赢的目标。

 

  记者:请问和去年相比,本次调度工作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在制定方案时是如何去克服这些困难的?

 

  赵晓琳:第一、对调控技术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本次调度涉及的水库电站比去年多,且分属不同部门和行业,且有3个是在建需要下闸和蓄水的工程,另外,红水河上桥巩水电站在10月底进行二期围堰截流。面对上述实际情况,如何实施调控,确保水调、电调目标的实现,无疑是对决策专家们的又一次严峻考验。

 

  在制定实施方案时根据水情预报,分析在建工程下闸、蓄水、截流对下游减流的影响,在保障供水安全的前提下,统筹安排光照、龙滩、桥巩、长洲各在建工程所需水量,重点对龙滩、长洲进行调控,保证在10月10日至2月底的调度期内,梧州站流量不小于1800立方米每秒,实施6次集中补水。总之,调度方案的确定以各电站的优化调度为基础,充分考虑整个水库群联调的效果。并根据短时间的水情滚动预测来水过程,不断优化调度方案,采用“月计划、旬调度、周调整、日跟踪”的滚动方式实行精细调度。还对最不利工况实行长系列演算进行预警,为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第二、极端天气频发,向水情预报提出更高的要求。据气象、水情部门预测,流域前期来水偏枯,根据一般规律,前期来水偏枯,后期继续枯的情况不多,那么后期来水是否继续偏枯的定性判断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这个结论是今年是否继续进行水量统调度的唯一决策依据,水情预报技术人员的压力可想而知。

 

  为得到比较科学的结论,在预测过程中,预报人员结合近几年流域后汛期和枯水期降雨量变化规律,汛期和枯水期降雨量的相关关系,着重考虑月分配不均匀的情况,并将分析预测的重点放在枯季12月至次年3月。沿用了以往的相似年法、历史演变法、周期分析法、相关统计法等常用的长期预报方法,还积极克服薄弱环节,参照气象部门海气耦合模式预测成果及相关部门大量的研究成果,在相关统计法中紧紧抓住2007年是太阳黑子极小值年这一大的天文背景和厄尔尼诺年转为拉尼娜年的特征这一气候事件背景,最终得出2007~2008年枯季流域来水量较常年同期水平明显偏少的定性判断。其中西江接近P=85%的枯水年,梧州站将有连续3个月的平均流量小于1800立方米每秒;北江接近P=90%的枯水年。这一结论为实施枯季水量调度提供了最直接的科学决策依据。自10月以来,上游来水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与预测结果基本一致,这表明上述预测结论是比较科学准确的。

 

  第三、咸潮预测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影响咸潮的因素包括径流、潮汐变化,气象条件等,其中气象因素非常不稳定,很难预测;咸潮机理非常复杂,许多课题在学术领域尚未解决,在工程上更是无从下手;资料匮乏是提高预测精度的一大阻碍。在现有条件下,预测人员大胆采用数模和数理统计法,充分考虑径流、潮汐变化、气象等综合因素,并与以往枯水期磨刀门水道咸潮强度的半月潮周期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对比,提出了压咸最小流量和最佳时段。在调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测数据,滚动更新预测模型,预报精度较去年有进一步提高。

 

  记者:如果再次实施枯季水量调度,类似的难题是否还会存在?为什么?

 

  赵晓琳:目前珠江流域具有一定调蓄能力的水库多位于西江上游,控制西江流域面积约三分之一,且距三角洲近1000公里,中下游23万平方公里的区间缺乏水资源调控手段。由于上游水库距离远,无控区间范围大,区间降雨预报和利用困难,提前7~10天调度上游水库来保证下游流量的技术难度大、风险高,不易作出决策。如再次实施水量统一调度,这些技术难题和风险仍然存在,且极端气候频发,河口咸潮又有逐年增强的趋势,水量调度的技术难题和风险也将会随之增加。

 

  与此同时,目前上游骨干水库主要建设目标单一,主要任务为发电且大多是电网主力调峰、调频电站,发电调度与保证下游供水调度之间的矛盾突出。而且随着流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电调度与保证下游供水调度矛盾将更为突出,协调难度将会越来越大。

 

  记者:据了解,目前珠江委正在抓紧开展大藤峡水利枢纽前期立项工作,请问建设大藤峡能解决水量调度的哪些难题?哪些问题将会得到帮助?

 

  赵晓琳:若建成大藤峡,上述难题将迎刃而解。大藤峡距思贤?仅404公里,可将调水里程缩短70%,且坝址以上控制集水面积占西江总面积的56.4%,地理位置重要且具有较大的调蓄能力,可充分发挥其枯季水资源有效配置和减轻上游发电与供水矛盾的作用,以及汛期拦峰、错峰和拦蓄洪水保障防洪安全的作用。因此,大藤峡在水资源配置、抵御洪水、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7年11月2日

作者:张虹
SRC-54
首页 | 专题头条 | 最新要闻 | 各地讯息 | 一线身影 | 气象预测 | 汛情旱情 | 综合评析 | 聚焦前线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