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效节水“拔穷根”

2014-07-10

西吉县节水灌溉示范园里,群众脸上写满丰收的喜悦

  □本报记者  孟砚岷
  初夏时节,穿行在宁夏大地,到处看到喜人的景象:一条条新衬砌的渠道里黄河水欢畅流淌, 一台台移动喷灌机的水花均匀喷洒在绿色田野上,一道道滴灌带滋润着生机勃勃的蔬菜瓜果……高效节水灌溉,使古老的宁夏山川焕发新颜。

  “浇”出来的幸福

  6月20日中午,海原县关桥乡村民贺连定和妻子从供水点拉来一罐水,一勺一勺地给已经挂果的硒砂瓜浇最后一遍水,这种灌水方法当地叫做“穴灌”。

  瓜苗最缺水的时候海原县基本不下雨,采用“穴灌”,可以在瓜苗关键生长季“雪中送炭”,一亩地只需要65立方米水,耗水量是旱田作物的1/30,每亩硒砂瓜4000元以上纯收入就有了基本保证。这在过去,是村民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事。

  过去,以种庄稼为生的贺连定,虽然肯下苦功,但靠天吃饭的庄稼收成仅能满足温饱,日子一直过得紧紧巴巴。如今,依靠“石头缝里”长出的硒砂瓜,他家里盖了新房,买了小车,还有了20多万元的存款。

  昔日的戈壁滩,现在却成了瓜农们的致富宝地。2004年以来,中卫市陆续建成以低压管道喷灌和拉水补灌为主的百万亩硒砂瓜产业带,控制补灌面积达33万亩。据中卫市水务局总工程师常军介绍,100万亩硒砂瓜产业能给当地农民带来14亿元收益。

  硒砂瓜富含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耐储运,易运输,被称为“世界上最好吃的西瓜”,受到全国各地客商和消费者的青睐,并成功打入日本、新加坡等国际市场,成为宁夏农产品走出去的一张“绿色”名片。

  多轮驱动实现节水灌溉大发展

  缺水是制约宁夏发展最主要瓶颈。过去,宁夏农田灌溉主要以畦灌、沟灌和漫灌为主,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2%。

  面对经济、社会加速发展与资源型缺水的突出矛盾,宁夏水利部门大胆探索下节水治水的新机制,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高效节水灌溉发展之路。

  宁夏强化顶层设计,高位推进,编制了《宁夏高效节水灌溉“十二五”规划》和《宁夏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2013-2017)》,明确了全区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目标、方向和重点。制定了《宁夏不同灌区灌溉定额参考标准》《宁夏微灌工程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等技术标准,为高效节水灌溉提供了技术支撑。

  各级政府将高效节水灌溉作为农村水利的首要任务和新发展灌区的前置条件,建立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成为高效节水灌溉大发展的“助推器”。

  综合效益的凸显,让更多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涌向节水灌溉。宁夏自治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整合西北节水增效、以色列节水灌溉等项目资金,并探索建立了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定额补助机制。据统计,近三年,宁夏整合各项资金近30亿元,占全区水利总投入的20%,超过农村水利投资的一半,形成了推动高效节水灌溉大发展的合力。

  节水灌溉迅猛发展的“燎原之势”,点燃了全区推广节水、参与节水的热情。宁夏与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建立院士工作站和专家工作站,开展高含沙黄河水滴灌等重点科技攻关研究10项。借助覆盖全区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推广,形成区、县、乡三级科技服务网络,成为高效节水灌溉大发展的“原动力”。

  目前,宁夏已经探索出龙头企业“公司加农户”、贺兰县兰光村“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加农户”、红寺堡区杨柳村“村集体加协会加农户”等运行管理模式,通过一个个典型树立了一根根标杆。享受到实惠的群众,纷纷变“要我干”为“我要干”,积极支持节水工作。

  播种旱塬新希望

  在宁夏大河乡龙泉村,田彦平可是家喻户晓的“能人”,他用起垄覆膜沟淌水节水技术在旱地里种瓜,可以节约2/3的水。瓜拉秧后复种芹菜、甘蓝,种两茬作物1亩地的水费不超过100元,但收益超过了8000元。一年下来,全家收入超过了10万元。

  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的红寺堡,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生态移民扶贫开发区,依靠近年发展“节水型、特色型、效益型”现代农业,当地农民年人均收入已由最初的2000元增加到5500元。

  耕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76%、人口占全区的47%的宁夏中部干旱带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200立方米,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实施高效节水补灌工程后,宁夏中部干旱带农产品总产量达到19.62亿公斤,净效益达到4.55亿元,是实施前的4.3倍,23万群众走出了过去靠天吃饭的困境。同时,其核心区形成了40平方公里的人工绿洲,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结合分区治水思路,从2013年开始,宁夏以中部干旱带为重点,在扬水灌区规划发展滴灌、喷灌面积136万亩,规划总投资25亿元,到2017年年底,使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90万亩。

  “四省四增”结硕果

  在固原市原州区白河节水灌溉示范区,巨大的时针式喷灌机稳步迈进,喷洒的甘霖均匀滋润着10万亩种薯。据了解,每亩种薯成熟后产量在2500公斤以上,净收益达5000元,是大田作物产值的4倍。

  原州区节水办主任杨长林介绍,与地面灌溉相比,采用喷灌的粮食和经济作物每亩可增产30%以上,单方水种植效益增加2到3倍。在用水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可以实现灌溉面积增加、亩产量和总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增加和绿地植被增加等“四增”。

  2011—2013年,宁夏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7万亩,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增加3000万公斤。今年以来,全区新增滴管、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8万亩。

  农业灌溉实现精细化,配合水权到户、定额管理、价格调节等措施,目前宁夏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165万亩,占全区总灌溉面积的22%,每年可节水约3亿立方米、减少水费支出1500万元。

  在宁夏,马铃薯、供港蔬菜、枸杞、酿酒葡萄等特色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4%。贺兰山东麓葡萄滴灌、原州区的马铃薯喷滴灌、同心下马关滴灌、引黄灌区供港蔬菜喷灌、中卫硒砂瓜和枣瓜间作滴灌,盐池井灌区玉米滴灌等成为“拔穷根”的“利器”,全区粮食产量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了“十连增”“十连快”。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4年7月10日

孟砚岷
责任编辑:李爽


相关新闻:
宁夏银川市出台节约用水奖补办法
破困局 谋新路
宁夏部署水利建设重点领域安全监督检查
宁夏:让绿色成为塞上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宁夏红寺堡扬黄“幸福水”泽被旱塬
宁夏:扬黄春灌正当时
宁夏:节水增效添新绿
宁夏60万方扬黄水驰援甘肃环县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c12d8b9ae35ee4dcd1f220b1bf83e2b.jpg
65b70a7a9ed7900fac07d1adea54739.jpg
微信图片_20230402095113.jpg
微信图片_20230305101604.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