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四一率组检查浙江温岭防台风工作


2007-05-17

胡四一副部长实地查看温岭市石塘渔港一期工程

 



蒙蒙细雨中的石塘渔港

 



胡四一副部长观看防台风宣传展板

 

 

温岭市用宣传展板的形式向群众普及防台风知识

 



检查组一行与台州市、温岭市、石塘镇、松门镇的干部一起座谈

 



浙江省防台风工作汇报会现场

 

    本站5月17日讯(记者 陶丽琴)5月16日,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率领检查组冒雨继续在浙江检查防台风工作,上午检查的重点是浙江省温岭市石塘渔港。下午,听取浙江省防台风工作的汇报。

    在紧张的检查期间,检查组一行还与台州市、温岭市、石塘镇、松门镇的干部一起座谈。温岭市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经常遭受台风袭击,造成严重灾情。近年来,该市在防灾减灾的措施上进行了探索,2005年“海棠”等5次台风期间,以及2006年“珍珠”等5次台风期间,均实现防台抗洪零死亡。与往年台风期相比,“避灾人员一对一网格化管理”工作制度凸显了巨大效益。这一做法受到了检查组的好评。

    “避灾人员一对一网格化管理”,即对渔船和危旧房、地质灾害点等八类应避灾人员进行全面核查,分类统计,建立台帐,逐一明确转移对象、转移时间、转移地点、转移负责人、联系电话,并采取条块结合,分线指导,以联片、联村、联厂、联户的方式分解人员撤离职责任务,做到党政牵头,地方组织,村自为战,业主包干(企业职工避让由企业负全责),村干部、党员等责任人员一对一包干落实。同时,探索建立了转移责任人员A、B岗负责制,分工负责,盯紧看牢,做到任务清、责任明,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实现户户有帮扶、人人有联系,大大提高了防灾避险效率,有效减少了人员伤亡。

    温岭市还常年向市民发放防台科普读物,开设村级预案公告栏,组织开展村级防台抗灾实战演练,发放群众防灾避灾明白卡和转移联系责任人员明白卡,设置重点防御对象防灾公告牌和地质灾害隐患点警示牌,制作镇(村)人员转移安置示意图和预案操作流程图等。在台风到来前,移动、联通等通信实体及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主动介入,强化信息发布与宣传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公众防灾意识与应急自救水平。根据台风灾害的特点和风情、水雨情、潮情等实际情况,温岭市按照“先防风、后防洪,先沿海、后内地”的要求,突出老、弱、妇、幼及外来人口等防灾弱势群体,对八类应避险人员实行梯次转移,并根据台风的趋向和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扩大转移人员。这样既提高了防台抗灾的效率,减轻了防灾抗灾成本,又便于集中精力开展查漏补缺,保证了转移的质量。为保证转移到位,防止避险人员“回流”,避免出现二次险情,温岭市注重避险人员的科学安置与后续管理工作。人员避险一般采取投亲靠友式安置,或者利用校舍、会堂、教堂等公共场所进行集中避险,有的地方甚至租用旅馆当作临时安置地。对结对安置户转移采取联系人跟踪、电话抽查和镇(村)巡逻队巡查,对集中安置点配备值勤民警、医护和工作人员,全程监护,确保避险群众人身安全、思想稳定、吃住无忧,有效防止了人员“回流”。目前,温岭市对所有农房进行全面普查,进行分类建档,建立了温岭市农房抗台防灾信息化指挥系统。该系统可直观地显示每一间农房的防灾等级,便于科学安排危房住户转移的路线和先后顺序。同时,落实质量监督部门对全市1000多个集中安置点进行了检测,并着手制订了超强台风正面袭击时进港避风船只留守人员的撤离方案,避免和减少人员的伤亡发生。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7年5月17日 

作者: 陶丽琴
SRC-54
  
 
无标题文档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