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珠江防总的哨兵

2011-07-11

  中国水利网站讯 (记者 吴怡蓉 通讯员 张新华) 1853年珠江片拥有第一个雨量站,到如今珠江委水文局与流域片8省区水文部门辖管298处水文站、2027处雨量站、206处蒸发站……一百多年间,珠江的哨兵不仅迅速扩张,布局成网,而且兵强马壮,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水利支撑作用。“十一五”期间,珠江委水文局在水文站网建设中立足流域机构职能,紧紧围绕珠江防总防汛抗旱和流域机构水资源管理的新要求,合理布局,拓宽站网职能:

  ——以共建共管模式完成珠江重点水文站和重要水库报汛站的改造任务,流域报汛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重点加强珠江三角洲水文监测站网体系建设,提升珠江三角洲八大口门及河口区水文站网监测能力。

  ——及时开展西江干流咸潮自动监测站建设,掌握澳门、珠海及珠江三角洲主要供水关键区域咸潮的运动规律,为枯季水量调度如虎添翼。

  ——围绕珠江防总抗旱职能和流域抗旱形势需求,开展流域重要旱片土壤墒情监测站共建共管的试点工作。

  改造珠江重点水文站 全面提升流域报汛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珠江片是一个复合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及注入珠江三角洲水系所组成,形成独特的“诸河汇集,八口出海”的水系特征。珠江洪涝、风暴潮灾害频繁,防洪抗旱问题突出,但干支流主要水文站的基础设施、测验装备及报汛手段落后,大中型水利枢纽的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滞后,是珠江委和流域各省区必须破解的难题之一。

  为此,水文局在珠江委的直接统筹规划下,“十一五”期间加快珠江重点水文站和重要水库报汛站改造建设步伐,在珠江重要节点加强布岗放哨,着力提高哨战的武器装备。珠江重点水文站、重点水库报汛站改造建设项目,是珠江水情测报系统及决策支持数据中心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水文站建设改造项目范围涉及珠江流域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福建和海南等省(区)大湟江口等37处重要干支流和省(区)界重点控制水文站,以及其测站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流域与地方共建共管、资料共享的管理模式。改造任务以能力建设为主,以基础设施建设为辅。能力建设包括水位、雨量、蒸发、流量、泥沙、水质等测验仪器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包括站房(生产办公用房)、测站附属设施(如水电、围墙、道路)建设。而测站信息管理系统对这37处重点水文站的测站基本信息进行管理。

  重要水库报汛站改造项目是更新改造珠江流域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和海南等省(区)大王滩等57处重要水库报汛站水情测报设施设备,重点是坝上水位、坝址雨量等信息采集的设施设备,以及各水库所在水文分局水库水情接收及控制单元建设,以实现水库水情信息的自动测报目的。

  在当时尚不具备条件开展省(区)界河流域机构直管站建设的情况下,珠江37处重点水文站和57处重要水库报汛站及其报汛系统的新建(改造)完成后,极大地提高了流域水雨情信息的准确率和到报率。目前流域中重点水文站和主要水库报汛站30分钟信息到报率改造(建成)后已达到了100%,为珠江防总抵御“08.6”、“09.7”等流域性和区域性大洪水,以及开展珠江水量统一调度准确及时地报送信息。

  织就珠江三角洲水文站网体系 测验能力跨越式发展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但珠江三角洲水域错综复杂,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平原水流网络。2007年以前,三角洲的水文站网体系不够完善,不能实时提供重要站点水文信息,无法满足该地区防灾减灾需要,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水文局专家分析了三个原因,一是珠江三角洲水网纵横交错,原有流量监测站网密度低,无法控制复杂的分流分沙比。二是区域水文监测力度严重不足,仅有天河等几个常年流量监测站,测站建设跟不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水帐算不清,分流比说不清。三是珠江三角洲流量测验手段仍十分落后。水文测船是租用简陋的渔船,用常规的流速仪监测,绞车靠人力手摇。流量信息报送更是落后,现场流量监测数据不能实时报送。最主要的是珠江三角洲地处潮水河区,无法用水位流量关系推流,流量测验常用测船人工连续观测,用这种旧式传统的测验方法取得的资料有限,又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

  这些不足在两次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和五次珠江水量统一调度水文监测工作中尤为明显。特别是“05.6”和“08.6”大洪水期间,当时水利部希望对三角洲重要河段进行水文预报,但如此巨大的一个网河区中只有天河站能够传回实时流量信息,水情人员不得不发出“无米之炊”的感慨。同时,台风、风暴潮作为珠江河口的常客,却没有相应的待客哨站,亟需增加站点和提高测报水平。

  提高珠江三角洲水文监测能力,摸清珠江三角洲及河口区水沙运动规律,掌控八大口门水资源质和量,一直都是珠江委和广东省水利工作者的共同心愿。2007年,珠江委水文局与广东省水文局以“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资料共享”为原则,对珠江三角洲各类水文站网进行了共同规划,联合编制了《珠江三角洲水文站网规划》,并由珠江委和广东省水利厅共同组织审查后报水利部,得到了部水文局的正式批复,由此全面拉开了珠江三角洲水文监测站网建设的序幕。

  根据站网规划分工,水文局从流域机构职能考虑,主要负责八大口门和主要干流及河口区监测站网的建设。在部水文局的大力支持下,水文局开始了“十一五”期间珠江三角洲水文监测站网的全面建设,全部建设共分3期,目前已完成横门东等5处水文站的全面改造,2011年将开始挂定角等13处水文站和荷包岛等3处水位站的新建(改造)。第三期完成麻涌等6处水位站的新建与改造后,水文局将全面完成对珠江三角洲及河口区站网布局的建设,从而建成具有高水平测验能力、自动化水平较高的珠江三角洲及河口区水文自动监测体系。

  此外,为了弥补珠江河口湾水文监测站网的不足,水文局在珠海新建内伶仃、大九洲2个自动水位站,以进行珠江流域泄洪和纳潮的重要通道的潮位监测,向国家防总、珠江委和地方等防汛部门报送汛息。在广州南沙区建设珠江委水文局南沙水文巡测基地,负责珠江包括东四口门及东江三角洲在内的19个水文断面巡测及水文站的水文巡测和测站管理工作,目前该两处水位站和南沙基地已投入使用。

  建设西江干流咸潮自动监测站 为枯季水量调度如虎添翼

  2007年伊始,在珠江委第3次实施水量调度过程中,珠江水利网站和珠江水文网站上专门开了一个咸潮小窗口,全自动实时滚动调水期间西江干流至磨刀门水道关键受水区域咸潮信息。通过这个咸潮专题显示窗口,无论是远在北京的国家防总,还是寻常的澳门珠海居民,都能随时关注澳门和珠海等地咸潮的变化情况和压咸效果。那么,这些源源不断的咸情信息从何而来呢?

  原来,从2005年珠江委开展压咸补淡应急调水后,技术人员就发现:为了使从西江上游调度而来的有限水量,在通过千里河道到达受水区域后仍发挥最大效用,就必须掌握最有效的压咸时机和压咸流量。而判别压咸时机并确定压咸流量,就得随时掌握受水区域西江干流和磨刀门水道实时咸潮情况和咸潮随河道的变化规律。当时咸情监测站的家底,只能用“一穷二白”形容。除水文局天河水文站具有盐度测报外,整个供水区域没有盐度实时测报数据。应急调水期间正值寒冬腊月,工作人员只能冒着严寒进行非常有限的现场样本采集,且实时采集的样本远远满足不了调水压咸分析工作的需要。

  “2006年底之前建好磨刀门水道首批咸潮自动监测站!”,这是珠江防总给水文局下达的特殊命令。时间紧、任务重,资金缺乏、技术资料缺乏,为了克服这一道道难题,水文局全局齐动员,出主意想办法。没有资金就想办法筹措资金,没有磨刀门水道地形资料立即冒着严寒组织外野勘测。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费,按工程建设程序开展建设前期工作,提前开展国外进口盐度计的申报和采购工作……通过全局的共同努力,首批竹银、联石湾等4个咸潮自动监测站终于赶在2006年底之前开始正常运行,接着第二批平岗、挂定角等5个咸潮自动监测站在第2年调度开始前开始投入使用。

  在9个咸潮自动监测站的实时数据源源不断地传入珠江防总时,珠江水量统一调度的咸潮分析工作得到不断深化,接连不断地取得重要成果,从此以后为珠江防总的精细调度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

  试水珠江旱片墒情站建设 支撑珠江防总抗旱决策需求

  水文测站功能主要是由其设站目的决定的,而水文测站目的则由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水利发展状况决定。可以说,水文站网建设是个动态发展和管理过程,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近年来珠江流域干旱现象持续不断,成为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珠江防总面对流域日益严重的干旱问题高度重视,千方百计帮助流域各省区抗击旱情。但由于2007年以前珠江片水文部门很少开展土壤墒情监测,珠江防总不能及时掌握流域旱情,更无法从流域层面快速应对干旱,抗旱工作始终“不得要领”。

  “在珠江旱片区域率先开展墒情监测试点工作!”,又一次,珠江防总给水文局布置了新任务。在广西、云南水文部门的大力配合下,水文局克服困难自筹资金,又一次采取共建共管合作方式,先后与两省(区)于2007年和2008年分别在桂中旱片、右江旱片和红河旱片建成15个墒情自动监测站,并把实时监测数据逐日传输至珠江防总,通过珠江水利网和珠江水文网对外发布。这些实时信息为珠江防总监控流域主要旱片旱情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后来几年里墒情监测资料的积累也为分析和研究流域旱情趋势和水文局开展旱情的趋势预测打下良好的基础。

  水文站网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它关系到水文工作的战略布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治水事业又对水文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珠江水文事业建设也将面临着新的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今年还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按照珠江委“十二五”水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水文局建设工作将重点转向流域面上服务于流域机构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三项制度”、确立“三条红线”,就必须以珠江水文水资源监测、评价和服务保障体系的建立为基础。看,珠江防总的哨兵又一次出发了,守护珠江,守卫安澜!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7月11日 

  

吴怡蓉 张新华


  相关新闻:
珠江委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暨表彰大会
加强水情队伍建设 打造“敏锐精武”新招牌
珠江委举办庆祝建党90周年职工书法、美术、摄影展览
珠江委加快2011年预算执行进度
珠江委举办水利科技项目管理培训班
锤炼水情预测预报技术 为安澜珠江当好“耳目尖兵”
珠江防总启动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 全力做好热带风暴“莎莉嘉”防御工作
珠江委召开主任办公会部署推进大藤峡工程前期工作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050575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