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锦绣长江 绿色腾飞
——改革开放40周年长江保护与发展亮点回眸
 
分享到:
2018-12-18

  □记者 杨莹 特约记者 周长征 通讯员 杨亚非 张兆松

  40年,改革开放波澜壮阔;40年,治江事业铸就辉煌。

  长江,滋养着中华文明,孕育着华夏儿女。保护好、治理好、利用好长江,是流域4亿多人民的福祉所系,是国家繁荣、民族强盛之所系。

  40年改革开放,既是一段国家的辉煌传奇,也是一段治江的追梦华章: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立,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初步形成,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逐步构建,流域综合管理体系不断加强……在时代的坐标上,一代代长江委人擘画了长江保护与发展的宏伟蓝图。

  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在水利部的坚强领导下,长江委人全力当好长江保护与发展的先行者,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流域各地携手并进,努力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永远润泽华夏、造福人民。

  完善顶层设计 与时俱进绘宏图

  思想引领前行,战略布局未来。

  改革开放40年来,长江委始终坚持以规划编制为先导、以涉水管理为手段、以工程建设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全方位开展各项治江工作。

  从以防洪为中心的治江三阶段方略,到“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的治江思路,再到坚持在保护中发展的治江总体思路,建设安澜长江、绿色长江、和谐长江、美丽长江“四个长江”……数十年来,历任长江委领导班子始终思考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辩证法则,谋划着让长江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的发展之道。

  规划是治江的先导,长江流域规划体系不断健全。长江委先后三次编制修订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编制了14项主要支流湖泊综合规划和一大批专业规划、专项规划,形成了以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为龙头、主要支流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为骨干、专项规划为补充的流域规划体系,为流域节约保护、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提供了科学基础和依据。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未来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为新时期长江保护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长江委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以水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的“四大体系”建设得到大力推进,有效支撑保障了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委成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水利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出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水利专项规划、长江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长江经济带沿江取水口排污口和应急水源布局规划等,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和保障。印发实施了《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行动方案》《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119项工作举措。与交通运输部长航局、农业农村部长江办签署联合行动方案,与太湖局签订协作方案,多方深度合作。认真落实河湖长制工作部署,联合太湖局和流域各省市,对全江6092个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进行逐一核查,一举摸清家底,并开展两轮入河排污口全覆盖督导检查,深入开展长江干流岸线保护和利用专项检查行动、小型水库安全运行专项督查……,形成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长江大保护的整体合力。

  科学防洪减灾 兴利除害保安澜

  洪涝灾害,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防洪减灾是治江工作的重中之重,40年来,长江委秉承以防洪为中心的治江三阶段方略,按照“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方针和“江湖两利”“左右岸兼顾”“上中下游协调”的原则,加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建设,长江流域初步建成了以堤防为基础,以三峡工程为骨干,干支流水库分蓄洪区河道整治以及蓄引提水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体系和抗旱体系,防洪抗旱能力显著提升。

  结合防汛抗旱工作实践,长江委建立健全了以行政首长责任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体系,形成了区域涉及四川、湖北、上海等10省市,行业涵盖水利、气象、电力、航运等多个部门的流域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构建了一套“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参与”的职责清晰且又行之有效的长江防汛抗旱管理体制机制。先后编制并实施了《长江防御洪水方案》《长江洪水调度方案》《三峡水库优化调度方案》等一系列的防汛抗旱方案预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方案预案体系。

  经过多年努力,长江控制性水库群联合调度显著增强。截至2018年,纳入联合调度的水库数量达到40座,总调节库容854亿立方米,防洪库容约580亿立方米。通过汛期防洪、汛末蓄水、枯水期补水、汛前消落等调度和应急调度实践,长江上中游水库群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得到显著发挥。

  据统计,仅2012~2017年,通过实施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群增加发电量约600亿度,相当于节约标煤约2100万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4680万吨,整体新增发电效益约162亿元。

  40年来,长江防汛抗旱基础能力实现重大跨越。流域内报汛站已由最初的68处发展至目前的近30000处,流域内向长江委报汛站7656个,基本实现自动采集、自动报汛。

  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澎湃前行。面对洪水、干旱、冰冻、地震、滑坡泥石流等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长江委人总是挺身而出,全力以赴,精准预报,精细调度,科学救灾,成功应对了1998年流域大洪水、2016年区域性洪水、2006年川渝大旱等历次大洪水和严重干旱灾害,成功抵御了频繁发生的台风和山洪灾害袭击,圆满完成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2018年金沙江和雅鲁藏布江连续4次堰塞湖险情等多次水利救灾任务。2018年长江流域因灾死亡人数33人,人员伤亡创新低,长江已成为洪行其道、惠泽人民的安澜河。

  强化技术服务 重点工程树丰碑

  1994年12月,长江防洪的关键控制性枢纽工程——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三峡工程全面建成;2018年10月,三峡水库连续第9年圆满完成175米试验性蓄水目标。如今,三峡工程已成为长江上最醒目的新地标,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峡工程承载了几代长江委人乃至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三峡工程的建成使用可保护江汉平原、洞庭湖区1500万人口和2300万亩耕地,使荆江河段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

  工程建成至今,已连续多年发挥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抗旱、生态等综合效益。仅以防洪为例,2012年7月24日,7.12万立方米每秒的洪峰顺利通过三峡大坝,三峡水库先后3次实施防洪运用,累计拦蓄洪水200多亿立方米。

  在三峡工程设计这一充满艰辛、曲折和辉煌的进程中,三峡工程的“总设计师”——长江委人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跨越了一座座世界水电技术的天堑,攻克了数千个技术难题。

  与三峡工程一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同样凝聚了长江委人半个多世纪的心血,从论证规划,到勘测设计,从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建设,到中线工程建成通水,在长江委人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实现了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南水北调构想。如今,一条“清水长廊”纵贯南北,至2018年12月已累计调水190多亿立方米,京津豫冀4省市5300万人喝上长江水,工程社会、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同步显现。

  1998年大水后,国家投巨资对3500多公里的长江干流堤防进行了达标建设,同时在中游鄂湘赣皖4省实施了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长江重要堤防全线达到防御设计洪水标准。洞庭湖、鄱阳湖等28处蓄洪垸堤防全面达到规划标准,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全面完成,长江中下游重点涝区治理积极推进,流域防洪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40年来,长江委人为了长江安澜、百姓安居,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水利建设,在万里长江上留下了一座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东江、万安、隔河岩、五强溪、二滩、向家坝、溪洛渡等大型水利枢纽相继建成,发挥了巨大的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综合效益。滇中引水、引江济淮、鄂北水资源配置等流域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流域水资源配置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大音稀声,丰碑无言。40年,一座座“长虹”凌空飞跃,一条条“巨龙”逶迤向前,一个个民生水利工程润泽山峁……浩荡长江水,有力地支撑和保障了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力推绿色发展 秀美山河惠万民

  一江清水,万民福祉。绿色,是美丽长江最永恒的底色。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长江委组建了流域水资源保护部门,拉开了保护长江水资源的大幕。经过40年不懈努力,长江水资源保护从无到有、从创建到逐步完善、持续加强,长江流域水资源质量始终保持总体良好,干流90%以上的河段水质优于Ⅲ类,水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1989年1月,国务院批准实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近30年来长江流域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万平方公里,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实现由增到减的历史性转变。其中,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万平方公里,与2011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对比,长江上游七省(直辖市)水土流失面积减少3.2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2.5%。

  为保护长江这座鱼类资源和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天然宝库,40年来,长江委切实加强水生态保护,从2011年开始连续8年实施三峡水库促进“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生态调度试验,首次开展溪洛渡、向家坝、三峡水库联合生态调度和丹江口水库配合汉江中下游生态调度试验,水生态保护和修复能力不断加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委坚持把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点任务,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着力加强“三条红线”约束作用,加快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流域水生态文明体系不断健全。

  近年来,长江委完成多条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流域、省、河流、控制断面四级分水指标不断深化,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指标体系基本建立。探索建立多层次、多类别的流域水资源保护协作机制,完成长江流域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现场核查,严格水功能区管理、入河排污口监管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增速趋缓,废污水达标排放率逐步提高。

  不论保护长江母亲的任务多么复杂、艰巨,长江委人始终牢记使命,迎难而上,以浓情厚意书写人水和谐,以生态之笔勾勒美丽长江。

  坚持依法治江 志当保护先行者

  对于横亘19个省市区、绵延6300多公里的长江来说,依法治水、强化管理显得尤为关键。

  1988年,随着《水法》的颁布,特别是2002年的修订,开启了流域管理机构依法治江的新纪元。多年来,长江委认真履行各项涉水法律法规赋予流域机构的职能,切实加强水行政管理,流域水事活动逐步规范。

  积极推进流域涉水法律法规建设,《水土保持法》《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等近50部涉水法律法规先后颁布实施,《长江保护法》已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类立法项目。

  40年来,一个点、线、面结合的执法网络体系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遍布大江上下。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审批,建立长江委水行政监督检查机制,积极探索利用河湖长制平台加强涉水事务管理。组建综合执法专职队伍,不断深化跨部门跨区域协作联动机制,积极开展三峡、丹江口库区等重点区域和省际边界重点河段日常执法巡查,以及长江干流和乌江等重要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等重要湖泊综合执法检查,利用卫星遥感遥测监控系统全面排查三峡、丹江口、陆水等水库水事活动。组织开展流域省际水事纠纷集中排查化解,河湖水域岸线管理进一步规范有序。

  2002年1月1日,《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颁布实施,结束了“九龙管砂”的混乱局面,多年来,长江委开展源头治理,实施精准打击,组织开展亮剑、清江等系列专项行动,规模性非法采砂已基本绝迹,采砂管理秩序实现根本好转。

  建设生态长江,呼唤全流域共治,冀盼有关各方和衷共济。多年来,长江委持续推进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管理体制:长江防汛——由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一调度,协调流域各省市;水土保持——成立于1988年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统筹治理上游水土流失;水资源保护——长江委与丹江口库区三省五市建立“5+1”联席会议机制,携手保护库区水质;河道采砂——水利、交通两部齐抓共管……国家相关部委、流域管理机构、流域省级人民政府通力协作,共襄长江治理盛举。

  保卫长江“黄金岸线”,精心呵护母亲河。一项项新举措给长江带来了新的气象,长江流域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实践正不断走向纵深。

  深化技术创新 “长江智慧”勇担当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40年的治江实践中,长江委始终坚持“科技立委、人才强委”战略,为治江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40年来,长江委积累了水文泥沙、地质勘查、河道观测、涉水工程、地理信息、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丰富完整的流域基础资料,建成了集水文、水质、水生态、水土保持于一体的综合站网体系,118个中央水文报汛站在全国率先全面实现自动报汛。完成长江委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信息化建设与治江业务深度融合,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取得示范效应,综合监测站网建设初见成效,“水利一张图” 应用日益广泛。

  2005年12月26日,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江河模型——长江防洪模型在武汉沌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投入使用。多年来,长江委不断开展技术创新,目前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共12个,牵头承担了33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先后荣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210余项,各类专利700余项,实现菲迪克大奖“五连冠”,为“中国设计”“中国创造”贡献了长江力量。

  业以才兴,委以才强。40年的治江实践,培养和造就了一支能打硬仗、敢于攻坚的人才队伍。目前,长江委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7600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5人,在职的国家级专家27人、省部级专家54人,专家后备人才180人,博士、博士后人才502人……他们以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以对治江事业的无比热爱,承担起长江保护与发展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攻克了一道道世界水利技术天堑,凝成了“团结、奉献、科学、创新”的长江委精神,铸造了一座座精神丰碑。

  长江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多年来,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先后与10多个国家签订科技合作协议,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科技交流。通过澜湄水资源项目和中秘、中瑞、中韩等技术交流合作,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为全球水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长江方案。

  不忘神圣使命 风清气正铸忠诚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纵观长江治水史,回顾长江委发展史,长江委人的使命,就是使桀骜不驯的长江成为一条洪行其道、惠泽人民的安澜河、福祉河、生态河,确保长江安澜、支撑经济发展、实现生态美好。

  多年来,长江委不断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在新时代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凝聚了推动单位发展的强大力量。

  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长江委党组以上率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从严治党压力传导,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党员干部“四个意识”不断增强,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层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强化。认真抓好部党组巡视意见整改,实现委属单位巡察全覆盖。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强化执纪问责,党风政风明显好转。深入推进“三转”,纪检监察工作机构不断健全,一批管党治党制度相继出台,党建科学化水平得到有力提升。全委荣获“全国文明单位”“湖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4家委属单位新晋成为“全国文明单位”。

  40年,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瞬间,但对长江以及长江两岸的老百姓来说,这40年,却是一个创造奇迹的时代。

  40年的探索、40年的奋斗、40年的积累,治江事业为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的伟大复兴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大江两岸千百万人民不会忘记这一切,滚滚东去的长江默默见证了这一切。

  万里长江一盘棋,巨龙腾飞正当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长江委人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力当好长江大保护的先行者,全面开启长江绿色发展新征程,全力建设安澜长江、绿色长江、和谐长江、美丽长江,不断开创治江事业新篇章!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12月18日

杨莹 周长征 杨亚非 张兆松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长江水伙伴成立仪式暨长江保护与治理研讨会在汉召开
长江委多措并举纪念“宪法宣传周”
利剑高悬出重拳 共抓长江大保护
问诊寻根治疾 护佑美丽岸线——长江岸线保护利用专项检查行动记者观察
魏山忠专题调研长江水利委员会河湖管理信息化工作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